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M20121035)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莹莹杨金生程凯徐东升郭浪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术思想
  • 2篇针灸
  • 2篇中医
  • 1篇医药
  • 1篇医药发展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取穴
  • 1篇取穴规律
  • 1篇中医发展
  • 1篇中医发展研究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发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视角
  • 1篇临证
  • 1篇临证经验
  • 1篇名老中医
  • 1篇精要
  • 1篇颈椎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6篇杨金生
  • 6篇王莹莹
  • 3篇程凯
  • 1篇刘海华
  • 1篇王昕
  • 1篇岗卫娟
  • 1篇刘朝
  • 1篇程莘农
  • 1篇王宏才
  • 1篇郭浪涛
  • 1篇徐东升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文化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医大师程莘农三才针法精要被引量:19
2013年
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在7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方法——三才针法,包括动手探穴、指实腕虚持针法、三才进针法、震颤补泻法和飞旋行气法,三才一体,得气为先,疗效显著。应用时要辨证确定三才针刺深浅,灵活掌握针刺方向,通过提插、捻转和振颤3种手法的配合,实现补泻,气至病所。
王莹莹杨金生程凯
关键词:临证经验
程莘农学术思想和成才之路探源被引量:1
2013年
总结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成才之路,探析其学术渊源和成才因素,以期指导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程莘农从儒医到院士,经历曲折,其成才之关键除自己热爱及不懈追求之外,还与其熟读人文和医学经典,接受院校教育与师承学习相结合,博采众长,加强临床实践有关。教学期间他著书立说,主张编写使用规范教材,以适应院校教育的需要。程莘农成才之路为今后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王莹莹杨金生程凯王宏才岗卫娟王昕
关键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学术思想
拜祖归根 提升认同——从文化视角探析皇甫谧故里拜祖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拜祖归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拜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传播功能。中国是针灸的故里,皇甫谧是针灸的代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发展的基础。"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开展祭拜针灸先祖活动,有助于追根溯源,回归针灸源头,体现针灸的原创优势,彰显中国是中医针灸宗主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提升认同,振奋中医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增强海内外针灸学人对中医针灸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崇感;有助于通过人文教化,传承中医特色的思维模式,把握中医认知特点和中医文化内涵,加强传承应用和科学研究,促进针灸医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杨金生刘海华王莹莹易文军
关键词:针灸皇甫谧文化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之管见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开展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工作,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的要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的传承研究工作应该把握学与术和传与承的辨证统一,学术因"承"而"传"才具有继承性。注重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见解在理论层面的原创性,经验技术在临床层面的实用性,以及在历史层面的科学性。在文化的氛围中理解中医药,在历史的语境下认识中医药,在科学的氛围里研究中医药,以推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杨金生王莹莹程凯程莘农
关键词:学术思想传承
中医药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2
2013年
中医药传承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未突破固有的模式和框架,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医药应用和潜力挖掘不够。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1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益性"1.1安全性1.1.1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少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是绝对安全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但其实并非如此,
王莹莹杨金生
关键词:中医发展研究
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规律的文献分析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为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6~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筛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颈椎病文献66篇,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到穴位83个,经脉11条,穴位使用总频次425次。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是夹脊、风池、肩井、大椎、天柱、肩外俞、阿是、天宗等,穴位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主要以经过颈肩部的阳经为主,且以阳经的局部穴位为主,局部穴位以痛点为主,颈夹脊、风池、肩井为常用穴。
郭浪涛张豪斌刘朝杨金生徐东升王莹莹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取穴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