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3007)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孙树林张会轩王星月石金亮刘浪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增韧
  • 3篇对苯二甲酸
  • 3篇乙烯
  • 3篇聚对苯
  • 3篇聚对苯二甲酸
  • 3篇丙烯
  • 3篇脆韧转变
  • 2篇丁二醇
  • 2篇丁二醇酯
  • 2篇丁二烯
  • 2篇酸酐
  • 2篇酸酯
  • 2篇碳酸酯
  • 2篇马来酸酐
  • 2篇聚对苯二甲酸...
  • 2篇聚碳酸
  • 2篇聚碳酸酯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官能化

机构

  • 8篇长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鑫达高...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省石油化...

作者

  • 6篇孙树林
  • 5篇张会轩
  • 3篇王星月
  • 2篇石金亮
  • 1篇付雁
  • 1篇曹春雷
  • 1篇陈明
  • 1篇童艳玲
  • 1篇孙丽丽
  • 1篇王文同
  • 1篇邓云娇
  • 1篇谭志勇
  • 1篇周超
  • 1篇杨海东
  • 1篇刘哲
  • 1篇刘毅梅
  • 1篇刘振国
  • 1篇付艳
  • 1篇刘浪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中国塑料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塑料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界面对ABS/PA6共混体系脆韧转变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合成了反应性核壳结构增韧剂ABS-g-MA和ABS-g-AA增韧PA6,2种增韧剂的唯一差别在于壳层接枝的反应性单体不同,从而在与PA6共混过程中相界面存在差异,研究在其他参数都相同的条件下,界面性质对ABS/PA6共混体系脆韧转变及断裂行为的影响。Molau试验与扭矩试验证实ABS-g-MA/PA6共混物具有更佳的界面强度。TEM结果表明2种增韧剂在PA6中均匀分散,然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BS-g-MA/PA6共混物在分散相质量分数为25%~30%时发生脆韧转变,冲击强度可以达到900 J/m以上,ABS-g-AA/PA6共混物在分散相质量分数为30%~35%时发生脆韧转变。SEM结果表明ABS-g-MA/PA6共混物断面发生显著的塑性形变。TEM表明ABS-g-MA/PA6共混物的形变机制为橡胶粒子的空洞化与塑料基体的剪切屈服,而ABS-g-AA/PA6体系没有空洞化现象,基体剪切屈服不明显。Vu-Khanh方法测试表明,由于ABS-g-MA/PA6共混物更高的界面强度,共混物具有更高的G_i值,因此冲击韧性极佳。
孙树林孙丽丽张会轩
关键词:PA6脆韧转变
核壳结构改性剂对PBT/PC共混物的增韧作用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共混物。动态力学测试(DMTA)结果表明,PBT与PC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ABS的引入导致PBT、PC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相容性提高;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的加入,PBT/PC体系中PBT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不利于PBT的结晶;扫描电镜(SEM)显示,ABS在PBT/PC基体中均匀分散,ABS的引入使PC在PBT中的相区尺寸变小;ABS对PBT/PC共混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当ABS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300 J/m,实现超韧。
孙树林童艳玲邹德音赵中谣马俊杰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增韧
PBT树脂对核壳粒子增韧聚碳酸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MBS-g-GMA)核壳粒子用于聚碳酸酯(PC)的增韧,并在PC/MBS-g-GMA共混物中引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提高性能。PBT的加入使MBS-g-GMA在PC中分散更均匀;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PBT质量分数为20%时,冲击强度接近700J/m;PBT提高了PC/MBS-g-GMA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使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断裂形态表明,PBT加入后共混物应力发白区尺寸增加,剪切屈服更明显,共混物韧性提高。
王星月孙树林邹德音赵中谣马俊杰
关键词: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核壳粒子
马来酸酐官能化ASA对PA6的增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马来酸酐(MAH)官能化的丙烯酸丁酯橡胶(PBA)与苯乙烯(St)及丙烯腈(AN)的接枝共聚物(ASA)的核壳结构改性剂(ASA-g-MAH)用于聚酰胺6(PA6)的增韧。Molau实验证实了PA6/ASA-g-MAH共混体系中存在化学反应,考察了MAH含量对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AH含量的增加,PA6/ASA-g-MAH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当MAH含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达到1008J/m,与PA6/ASA相比,PA6/ASA-g-MAH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MAH含量的增加,ASA-MAH在PA6基体中分散程度越来越好,当MAH含量达到4%时,无聚集现象发生;ASA-g-MAH中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PA6基体的剪切屈服是主要的增韧机理。
邓云娇刘振国孙树林杨海东张会轩
关键词: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增韧
马来酸酐共聚方式对PA6/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分别制备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M)增容的尼龙6(PA6)/ABS/SAM共混物、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MA)增容增韧的PA6/ABS-g-MA共混物。结果表明,两个体系中ABS都可以均匀分散;冲击测试发现样条厚度为6.35 mm时,PA6/ABS-g-MA共混物出现明显的脆韧转变,PA6/ABS/SAM共混物为脆性断裂;样条厚度为3.18 mm时,两个体系都有明显脆韧转变;Vu-Khanh方程表明,PA6/ABS-g-MA共混物具有更高的裂纹扩展能(Gi)和撕裂模量(Ta),性能更好。
付雁石金亮王星月孙树林张会轩
关键词:尼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脆韧转变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制得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当MBS壳层中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陈明刘浪周超刘哲张会轩
关键词:结构特征聚氯乙烯增韧机制脆韧转变
环氧官能化ABS增韧PBT及其共混物被引量:7
2012年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g-GMA)核壳粒子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加入环氧树脂(Epoxy)为扩链剂进一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GMA成功接枝到ABS粒子上;研究发现不同GMA含量的ABS-g-GMA粒子在PBT及PBT/Epoxy共混物中均匀分散;ABS-g-GMA对PBT增韧效果较好,Epoxy进一步提高了PBT/ABS-g-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及拉伸强度;ABS-g-GMA增韧PBT的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PBT基体的剪切屈服。
石金亮彭景军刘毅梅王星月付艳孙树林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增韧
真空恒温热处理对PMMA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270℃真空热处理条件下,不同热处理时间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降解行为,并通过Flynn和Flynn-Wall-Ozawa法求取了这些PMMA样品的起始热分解活化能和热降解过程中不同质量损失率时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真空热处理过程中,只有具有不饱和末端的PMMA能被降解,而具有饱和末端的PMMA是热稳定的,热处理时间对PMMA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影响;通过热处理降解了PMMA中具有不饱和末端的分子链能够提高PMMA的低温热稳定性,热处理时间越长,PMMA中具有不饱和末端分子链的相对比例越低,PMMA的热稳定性越好;降低具有末端不饱和结构PMMA分子链的相对比例能够提高PMMA的起始热降解活化能和低温热降解活化能,但对热降解后期的热降解活化能没有影响。
曹春雷谭志勇王文同张会轩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空热处理热稳定性活化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