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1)

作品数:45 被引量:396H指数:14
相关作者:丁志峰高原袁洁浩王椿镛王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篇地震
  • 18篇青藏高原
  • 15篇地壳
  • 13篇东北缘
  • 13篇青藏高原东北...
  • 13篇北缘
  • 11篇层析成像
  • 9篇岩石
  • 9篇岩石圈
  • 9篇各向异性
  • 8篇地震带
  • 8篇南北地震带
  • 8篇接收函数
  • 7篇地幔
  • 6篇震源
  • 6篇上地幔
  • 5篇地壳各向异性
  • 5篇台阵
  • 5篇面波
  • 5篇南北构造带

机构

  • 3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青海省地震局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安徽省地震局
  • 3篇莱斯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作者

  • 16篇丁志峰
  • 5篇郑勇
  • 5篇王琼
  • 5篇王椿镛
  • 4篇常利军
  • 4篇袁洁浩
  • 4篇黄周传
  • 4篇熊熊
  • 4篇高原
  • 3篇徐如刚
  • 3篇沙成宁
  • 3篇钮凤林
  • 3篇王雷
  • 3篇顾左文
  • 3篇吴庆举
  • 3篇叶庆东
  • 3篇黎哲君
  • 3篇李永东
  • 3篇黄浩
  • 3篇谈昕

传媒

  • 19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地震学报
  • 4篇2015中国...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19
  • 5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地震台阵背景噪声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甘肃东南地区150个宽频带流动台站2010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台站对之间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并叠加得到5—10s和10—20s两个周期的瑞雷面波信号,并通过信噪比和归一化背景能量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5—10s和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各自的优势方位.5—10s周期的背景噪声在夏季的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4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而冬季为100°—150°,主要位于北太平洋;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则比较复杂,其优势方位受多个大洋的交替影响,夏季噪声源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1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冬季为90°—150°和310°—355°,噪声源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由于这两个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在甘东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在利用背景噪声方法研究该地区介质速度结构时需充分考虑噪声源的非均匀性所产生的影响.
颜文华张元生秦满忠刘旭宙郭瑛霞
关键词:互相关函数信噪比
门源地区地壳三维体波速度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本文使用甘肃、青海数字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记录到的门源地区地震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结合地质构造背景,研究了门源MS6.4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介质环境及该地区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之后地震的走时残差均方根显著降低,重定位后的地震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与断层位置有关的条带状分布.门源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浅层P波和S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与地壳速度结构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地震主要分布在高速异常区域及其边缘.门源MS6.4地震震中附近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高速异常,且在震源区下方存在P波低速层,这种特殊的构造条件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左可桢陈继锋
关键词:三维速度结构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被引量:18
2017年
天山构造带位于中国大陆西北部,是典型的岩石圈陆内缩短造山带.本文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近场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对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39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特征显示,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具有分区性,各向异性特征与局部构造、地壳介质变形和应力分布有关.天山构造带的快剪切波偏振呈现出两个优势方向的特点,第一优势方向大致平行于台站附近断裂和天山构造带的走向,与断裂构造和应力的综合影响有关,另一个优势方向反映了主压应力的直接作用.北天山山前断裂带东段的断裂弯折部位和南天山局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东、西两侧不同,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密切相关.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的剧烈变化揭示,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双向挤压隆起的过程中,天山构造带产生了强烈的局部不均匀变形.塔里木盆地西侧快剪切波偏振具有两个优势方向,一个为NNE方向,与帕米尔高原受到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有关,另一个为NW方向,指出了塔里木盆地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准噶尔盆地北部也存在NE和NW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与断裂的影响有关.天山构造带区域内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总体上低于塔里木盆地西侧和准噶尔盆地北部,同时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天山构造带的局部强烈变形.
鲍子文高原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
2015年IUGG大会与世界华人地质大会的震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6月22日-7月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第26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大会。2015年6月14-18日于中国台湾台北召开了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这两次大会展示了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的新进展。在这两次大会上震磁研究的学术报告表明,震磁研究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震磁研究的结果显示,局部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变化含有震磁前兆信息,是研究预测区域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依据。今后应当加强地震活动区的震磁观测与研究。
袁洁浩顾左文王粲冯丽丽高金田王振东
关键词:地震预测
利用GPS、强震仪和远场体波资料联合反演2014年智利Mw8.1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正>1引言:由于纳斯卡板块往南美板块的快速俯冲(~65 mm/yr)[1],2014年4月1日(UTC),智利北部伊基克地区发生Mw8.1级地震,这是自1877年以来发生在该地区最大震级的一次地震。地震引发的地表运动被...
刘成利郑勇熊熊
文献传递
基于接收函数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作为青藏块体东北部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华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交汇处,是新构造时期以来较为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产物。由于缺乏浅地表、地壳和上地幔...
王琼钮凤林高原
文献传递
2005-2010年中国地磁测量与地磁场模型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自2002年起,为编绘中国地磁图,在我国开展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要素为:地磁偏角D、地磁倾角I和地磁总强度F)、地磁场模型计算与研究工作,完成了《2005.0中国地磁图》和《2010.0中国地磁图》.同时以中国地磁图为依托,在我国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建立了地震地磁监测区,并将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模式拓展应用于监测区的地震监测与地震前兆研究之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地磁图的测量模式、地磁场模型计算、地磁图的编绘以及在地震地磁监测区开展的震磁变化时、空、强的探索研究成果.地震地磁监测区的地震实例研究表明:震磁前兆信息不仅在地磁总强度F有显示,而且在地磁场其他要素也有显示,如磁偏角D、地磁场水平分量H;地磁三分量测量模式克服了传统地磁总强度监测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增大信息量,拓展研究空间,提升流动地磁监测能力,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探索研究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徐如刚顾左文黎哲君谈昕张毅王雷袁洁浩翟洪涛辛长江苏树鹏
关键词:地磁场模型地震监测地震预报
重复地震识别的参数选取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分析滤波频段、台站密度及互相关系数阈值等参数的选取与重复地震识别率的关系,对"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与物理意义上震源区的重复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讨论。结果表明,尽可能增加可用台站数、多使用近震资料、选取约0.2~20Hz的滤波频段及不小于0.8的互相关系数阈值,可以较好地识别重复地震。此外,当重复地震事件MS≥4.5时,两个事件的震源区至少有部分重合。
宋潇潇马腾飞
关键词:重复地震
基于接收函数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作为青藏块体东北部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华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交汇处,是新构造时期以来较为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产物。由于缺乏浅地表、地壳和上地幔...
王琼钮凤林高原
EMM2010模型在中国大陆的精度评估及其适用性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我国大陆最新观测所得的1 302个地磁测点和32个地磁台站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的1 334组准确数据,并结合地壳磁异常能谱变化特征,对增强地磁模型(EMM2010)在我国大陆的精度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MM2010模型(D、I、F)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分别为10.45′、8.08′、112.85nT;东北、华北与新疆地区模型的精度为13.07′、8.90′、130.89nT;华南、青藏高原及其东缘地区模型的精度为7.07′、6.65′、81.84nT;其精度是受模型有限的截断阶数、各区域的磁异常状况和磁测数据的误差等因素共同影响的。EMM2010模型的精度在我国大陆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与磁异常的分布形态及其复杂程度、梯度密切相关,异常越突出,形态越复杂,模型的精度越低。与世界地磁模型(WMM2010)、第11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11)相比,EMM2010模型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平均提高了50%,主要原因是模型不仅包含了地球主磁场,同时还包含了地壳磁场。EMM2010模型应用于我国大陆的实例及精度分析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大陆的地磁场信息,鉴于模型的精度,建议在EMM2010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各部门的高精度磁测数据,构建我国高精度的地磁场模型。
徐如刚黎哲君张玮晶张毅谈昕王雷袁洁浩翟洪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