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001010206)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蔡学林朱介寿曹家敏程先琼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测深
  • 2篇测深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学
  • 1篇地学断面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震源
  • 1篇新疆可可托海
  • 1篇震源
  • 1篇中国大陆岩石...
  • 1篇软流圈
  • 1篇特大地震
  • 1篇破裂带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曹家敏
  • 3篇朱介寿
  • 3篇蔡学林
  • 2篇程先琼
  • 1篇王绪本
  • 1篇鲁霞
  • 1篇余年
  • 1篇庞溯
  • 1篇张振宇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地学断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蔡学林曹家敏朱介寿
关键词:岩石圈软流圈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新疆可可托海
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系统被引量:26
2008年
众多地震测深剖面的地质构造解析显示,大陆岩石圈存在既有显著差异又有密切联系的两套断裂系统,即以地壳表层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浅层断裂系统和以切割莫霍界面的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深部断裂系统。根据地震测深速度结构特征,结合深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将切割莫霍界面或壳幔过渡带的壳幔韧性剪切带划分为三类(俯冲带、缝合带和剪切带)五型(大陆岩石圈边缘海沟俯冲带、大陆岩石圈碰撞缝合带、挤压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伸展型壳幔韧性剪切带和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建立起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由地壳表层向深部扩展以及由壳幔过渡带向地壳中上部扩展的岩石圈双向扩展模式。壳幔韧性剪切带既是无机成因天然气等深部流体的通道,又是地震活动区的发震构造之一,因此研究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蔡学林曹家敏朱介寿程先琼
关键词:地壳岩石圈地震测深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断裂特征及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地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与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成果,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与方法,论证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探讨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断裂和震源断裂基本特征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问题。笔者认为龙门山碰撞造山带深处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震源断裂,而地壳表层发育的映秀断裂带、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等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地震断裂,该区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动力学作用下,形成上扬子地块向青藏高原东缘碰撞—楔入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向东仰冲,深部向东俯冲的动力学态势,造成龙门山碰撞造山带切割莫霍界面的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中上地壳扩展,应力高度集中与能量快速释放破裂,从而引起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发生,以及大型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探索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区别与联系,对进一步研究地震机制与发震动力学以及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
蔡学林王绪本朱介寿曹家敏程先琼余年张伟鲁霞庞溯张振宇
关键词:地震断裂地表破裂带岩石圈地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