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YY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金树杜娟费小平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刘禾的“交换的符码”翻译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014年
- 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通过"交换的符码"这一翻译命题,将意义作为"价值"来予以研究。显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交换的符码"的逻辑起点。本文讨论采用刘禾话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由母语译为外语的思想为了流通和交换所呈现出的"稍好一点的类似物"表现在"语言异质"上;2)交换中的两种商品拥有"等量的某种共通物"并建构一个"既非小麦也非铁的某第三者";3)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中核心问题呈现的作为社会价值的经济价值预示着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诞生。对刘禾的"交换的符码"翻译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整体推进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的学理层面,通过"语言异质"、"经济贸易"、"等量共通物"、"第三者"、"等价物"、"公信度"等概念的使用将翻译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联系,开辟了文化翻译研究的崭新话语范式。
- 费小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枫桥夜泊》的模糊美赏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依托夜泊生活片断,精选意象,冷暖交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主旨丰富、意象模糊的素描图。以"模糊美"为切入点,从语义模糊美、句法模糊美、意象模糊美和主题模糊美四方面解读《枫桥夜泊》的模糊美,对模糊美学介入诗歌欣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 李金树
- 关键词:枫桥夜泊语义模糊
- “主方语言”和“客方语言”之名的理论溯源——兼论刘禾“跨语际实践”的理论困境被引量:1
- 2015年
- 刘禾在《跨语际实践》中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的语言以新术语——主方语言和客方语言进行命名。这种命名建立在对西方"旅行理论"和"后殖民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亦是对二者的继承和发扬。这种命名扬弃了西方"旅行理论"关于理论和观念自我流动与放逐的思路,突破了"后殖民理论"关于翻译研究中西方宰制与东方抵抗的"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模式,凸显出作为主方的译者和译语受众的主体性及其文化氛围对"跨语际实践"和意义生成的重要意义。这一命名引发的新问题在于:译语意指的历史扩充性边界何在?是否会落入"译语万能论"的窠臼?
- 杜娟
- 浅析中国传统译论的模糊美
- 2015年
- 中国传统译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脱胎于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具有深厚的审美意味。文章立足模糊美学,溯源于中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通过解构"信"的模糊性,浅析中国传统译论蕴涵的模糊美。
- 李金树
-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模糊美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审美建构——基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被引量:2
- 2015年
-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模糊美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诗选择"lovely,temperate,short,hot"等形容词和"I","thee","this"等指示代词,使其蕴含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呈现出开放的审美意境;从意象模糊方面来看,该诗将夏天、花朵、太阳、死亡等孤立、单一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召唤读者能动地参与填补与构建该诗的意境,充分挖掘并体验其模糊美;语义模糊和意象模糊又决定了该诗题旨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赋予其主题以多元模糊之美。
- 李金树
- 关键词:审美建构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