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151)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3H指数:7
- 相关作者:樊士德杨招军罗琰姜德波杨继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 本文分析了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发现一国国际外包的程度与参与外包的两个国家的工资差异及劳动力生产效率差异、外包输出国的协议工资以及均衡失业等具有相关性。本文运用美国1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2002-2005...
- 孙文远裴育
- 关键词:国际外包劳动力市场失业
- 文献传递
- 基于随机微分博弈的保险公司最优决策模型被引量:17
- 2010年
- 本文研究了基于保险公司与自然之间二人-零和随机微分博弈的最优投资及再保险问题。假设保险公司具有指数效用,自然是博弈的"虚拟"对手,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对应的HJB I方程,得到了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和再保险策略以及最优值函数的闭式解。结果显示,在完全分保时(即自留比例为零),保险公司应该将全部财富购买无风险资产,即风险资产投资额为零;在不完全分保时保险公司将卖空风险资产,且卖空数量及保险自留比例都随保险公司盈余过程与风险资产间的相关性的提高而增大,随终止时刻T的临近而增加,但随市场中无风险资产回报率的增加而减少。
- 罗琰杨招军
- 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被引量:3
- 2011年
- 市场结构中的竞争与垄断因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总结学术界围绕M.Kamiem和N.Schwartz(1982)"中等程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讨论,利用"最优专利保护期"模型,探讨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对SCP框架的争论,提出市场结构是连接技术创新行为与技术创新动因(预期利润)的中间因素。在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高小珣汤铎铎樊士德
- 关键词:市场结构企业规模预期利润不确定性
-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被引量:93
- 2011年
- 文章借鉴巴罗、萨拉伊马丁和德拉柯兹有关带移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内、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流动加快了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降低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速度。通过考察地区间因劳动力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动及相应的潜在产出"外溢与滴漏效应"冲击,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地区差距的结论。作者还估算了近年来劳动力省际流动状况,并进行实证研究。
- 樊士德姜德波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近年来,劳动力在地区间抑或城乡间的流动成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乃至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与规律来看,这种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然而,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何种特征?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样的共性?又具有哪些差异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含义?这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以期弥补已有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乃至空白的现状,更期望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福利效应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有所启示。
- 樊士德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外生性
- 中国地区生产率的条件收敛
- 2012年
-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经验性分析,发现中国地区生产率是一种条件收敛模式。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考虑到地区异质性之后,落后地区的生产率会表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R&D投入会进一步提高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速度。但是,落后地区R&D投入较低,国有资本比重相对较高,R&D的创新效应要低于发达地区,结果是地区之间的生产率没有出现绝对收敛的趋势。
- 朱克朋樊士德
- 关键词:生产率R&D
- 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阐释、数量匡算与经验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和产值比重的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行之势;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阻滞了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存在U形关系,但并不显著;滞后期因变量的系数为正,反映了劳动力对长期依赖于农业具有粘性。
- 杨继军马野青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刘易斯拐点就业弹性
-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范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适度的经济增长率、适度的可容忍通货膨胀率等量化问题引起政府宏观决策层的密切关注和很多学者的深入探讨。然而,经济增长率究竟多少为适度?为何在金融危机突袭的背景下2009年的目标是"保8"?其内在标准和范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这一标准又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做出的判断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依据又是什么呢?判断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一般范式是否存在?此类问题涉及对我国政府决策层面短、中、长期经济增长适度性的内在机制的探析和考量。对其进行适度性一般范式分析,对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樊士德
- 关键词:经济增长速度
-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本文在对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理论层面无论是将外流劳动力归入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单纯的劳动力流动都未熨平收入差距,反倒拉大了差距。这与国内现有研究以及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形成了典型的"悖论"。本文认为发达地区在劳动力流入后的技术扩张、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外流后的技术存量因子、外流劳动力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回的劳动报酬比等因素构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变量。实证研究也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收入差距的理论推导,并发现"库兹涅茨"效应目前在我国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宏观政策,尤其偏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加大对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公共福利均等化等多重渠道缩小收入差距。
- 樊士德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效应
-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产出效应的测算被引量:17
- 2011年
- 本文着重研究劳动力外流对欠发达地区的产出效应,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力流出较多地区四类区域均界定为狭义上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测算劳动要素产出弹性,并基于对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出率的估算,对劳动力流动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产出效应进行测算。结论表明:从外流规模来看,在所选考察期内,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力流出较多地区的年均劳动力流出率分别为1.11%、0.79%、0.97%和1.35%,导致四类区域的产出分别下降4.16%、1.96%、2.77%和8.65%。基于这一测算结果,本文对当前学界存在的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产出增长必然带来正向产出效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 樊士德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