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80108)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佳佳张丹刘涛郑可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在家上学
  • 2篇家庭
  • 1篇动因
  • 1篇形成动因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化问题
  • 1篇师资
  • 1篇向度
  • 1篇两个向度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权
  • 1篇家庭教育
  • 1篇教师
  • 1篇教师资质
  • 1篇合法
  • 1篇合法性
  • 1篇儿童
  • 1篇法性
  • 1篇高校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佳佳
  • 1篇刘涛
  • 1篇张丹
  • 1篇郑可春

传媒

  • 2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公立学校的应对被引量:4
2015年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的迅速发展给公立学校带来了挑战,它导致公立学校的优质生源大批流失,并对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构成了威胁。公立学校对"在家上学"运动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合作的过程。公立学校与"在家上学"开展合作的方式包括开放资源和设施、开发专门项目、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等。这种合作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学生、家长、公立学校和政府等相关主体均因此而受益。
王佳佳刘涛张丹
关键词:在家上学家庭教育
当代西方国家“家庭学校”监管之争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家庭学校"在西方国家的迅猛发展,如何对"家庭学校"进行监管逐渐成为一个焦点议题。根据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大体可分为"严格监管"论、"放松监管"论、"适度监管"论三类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具体涉及教育权归属、"家庭学校"的教师资质、"家庭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公民素质养成等诸多方面。
王佳佳
关键词:教育权教师资质
论中美两国“在家上学”的差异——以形成动因和立法许可两个向度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中美两国"在家上学"存在动因差异、合法性差异等。美国"在家上学"的立法许可启示我国:"家庭学校"可作为义务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形式;启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在家上学"有法可依;加强对"在家上学"的监管,并进行身份验证。
郑可春
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之争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在家上学"运动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家上学"的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了一个焦点议题。关于该问题,学者们大体持三类观点:"社会化危机"论、"社会化良好"论和"差异社会化"论。"社会化危机"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难以像那些在学校就读的孩子一样顺利实现社会化;"社会化良好"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同样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差异社会化"论认为应该区别看待"在家上学"的不同群体,这些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取决于具体的教育方式。
王佳佳
关键词:在家上学社会化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高校的应对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美国"在家上学"运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在家上学"的学生开始进入高校学习或准备读大学。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美国高校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三类:完全拒斥、特别青睐以及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但整体而言,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开始接受和认可这类学生。美国高校政策转变的动力在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机制、分权制管理体制以及对多样性的珍视。对于以"在家上学"为代表的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我国高校也应采取包容的态度,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王佳佳
关键词:在家上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