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37)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熊辉杨东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的特征被引量:3
- 2014年
- 抗战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有了长足发展,其中大后方翻译文学成就最高,不仅承担起抗战救国的时代使命,而且在后方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播撒了革命理念;大后方翻译文学带有地域文化色彩,也体现出对审美性的坚守,从而在多元化的抗战文化语境中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 熊辉
- 关键词:革命性地域性
- 论抗战时期戏剧改编中的移植现象
- 2015年
- 改编剧是抗战时期常见的戏剧样式,移植性改编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文学现象,它是剧作家们对翻译作品的灵活借用,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文学诉求与抗战愿望,但以往学术界对这种"移植"现象关注较少。本文拟从剧本选择的可能性,剧本的类型与特征,以及移植的方法与策略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抗战戏剧中的移植性改编,试图借此深入探究抗战时期翻译文学与改编剧之间互动关系,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抗战戏剧。
- 杨东伟熊辉
- 关键词:抗战语境抗战戏剧翻译文学
- 论抗战大后方对《呼啸山庄》的译介与戏剧改编——以《咆哮山庄》与《此恨绵绵》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抗战大后方的特殊语境中,梁实秋翻译了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赵清阁则结合本土抗战语境将梁实秋的译作改编成戏剧《此恨绵绵》,从而使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原作在译作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和译介学的方法,结合梁实秋的译本和赵清阁改编的戏剧文本,从抗战语境中的翻译选择、改编剧对抗战精神的全面呼应、改编剧对译作的创造性改编等方面考察译介与戏剧改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全面把握《呼啸山庄》在抗战大后方的传播与接受。
- 杨东伟熊辉
- 关键词:《呼啸山庄》抗战语境翻译文学戏剧改编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潜翻译被引量:4
- 2013年
- 国内外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还没有就通过隐型的翻译文本去影响译者创作活动的翻译行为进行过探讨,而这种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大量存在。本文从完整的翻译过程出发,论证了潜翻译过程和潜在译本存在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潜翻译的特征,证明了潜翻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翻译类型,最后论述了这种翻译类型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 熊辉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翻译行为现代文学创作翻译过程翻译文本比较文学
- 抗战时期方敬在大后方的诗歌创作
- 2014年
- 方敬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创作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尤其是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作品更是有别于普通的抗战诗歌。方敬的抗战诗歌立足于大后方,是对抗战大后方民众抗战激情的书写;作为南迁的知识分子,方敬的抗战诗歌关注到了迁居大后方的逃难人群的漂泊情感;作为有社会理想的年轻人,方敬作品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鞭挞,同时也是对新社会的吁求。因此,方敬的抗战诗歌承担着双重历史使命,一是积极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二是面对黑暗现实而抱定解放底层人民的伟大理想。
- 熊辉
-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诗歌创作社会理想
- 论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被引量:4
- 2014年
- 学术界至今鲜有人对莎士比亚第一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作充分考证和研究。抗战时期,曹鸿昭的译文注重诗歌的形式艺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建国初期,方平的译文除忠实于原文外,具有浓厚的"战争"和"政治"色彩;20世纪60年代,梁实秋在台湾出版的译文讲求"信息的对等";"文革"结束前后,张若谷的译文在语言显示出典雅的特征;20世纪末期,曹明伦的译文具有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在纵向梳理该诗翻译历程的同时,重点讨论各单行本的翻译特点和时代特质,横向比较了多种译文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此廓清莎翁第一首长诗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 熊辉
- 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被引量:1
- 2014年
- 现代译诗不仅在中国新诗理论先行的情况下率先实验了新诗的文体主张,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历史上不断地验证并完善了中国新诗的文体观念。从语言、音律、形式以及风格等方面考察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文学现象发生的原因,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深入。
- 熊辉
- 关键词:诗歌形式文体风格
-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抗战时期人们对抗战诗歌和五四新诗传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以及抗战诗歌呈现出来的与五四新诗之间的差异,很多学者认为抗战诗歌是对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的背离。其实,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之间并非背离的关系,在形式、内容和品格等方面,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之间都具有明显的承续性。
- 熊辉
- 关键词:抗战诗歌新诗传统民族形式革命性
- 抗战大后方对奥尼尔戏剧的译介
- 2014年
- 学术界普遍认为抗战时期是奥尼尔在中国译介的停滞阶段,因而没有人对抗战大后方奥尼尔戏剧的译介进行探讨。但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原始期刊后认为,抗战大后方不仅翻译出版了多部奥尼尔的剧作,而且还翻译刊发了关于其剧作的评价文章,也公开演出了奥尼尔戏剧的改编本;同时,本文还从译介学的角度探讨了抗战时期外国戏剧的中国化改造与翻译戏剧的存在和传播之间的关系,由此凸显出大后方在抗战时期有限的奥尼尔剧作译介中的重要地位。
- 熊辉
-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