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0020222)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雪梅王惠芳张伟马瑞霞徐岩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细胞因子
  • 5篇干细胞
  • 5篇干细胞因子
  • 2篇大细胞
  • 2篇皮肤
  • 2篇肥大
  • 2篇肥大细胞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多功能细胞因...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上皮细胞转分...
  • 1篇肾病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刘雪梅
  • 2篇徐岩
  • 2篇马瑞霞
  • 2篇张伟
  • 2篇王惠芳
  • 1篇仇方忻
  • 1篇梁耀先
  • 1篇翟婷婷
  • 1篇郑洁
  • 1篇李佳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干细胞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变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TGF-β1高表达、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多功能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与其受体c—kit结合,参与组织重构和纤维化等病理过程。
李佳郑洁刘雪梅李宪乔徐岩马瑞霞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TGF-Β1表达干细胞因子细胞表型变化多功能细胞因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与皮肤瘙痒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干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分为4组,0-2分组23例,3-5分组21例,6-8分组24例,>8分组18例。比较各组间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的加重,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P<0.05)。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0.60,P<0.01);与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0.7,P<0.01)。提示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可能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仇方忻宋蕾苏军刘雪梅
关键词:干细胞维持性血液透析干细胞因子尿毒症皮肤瘙痒贫血
干细胞因子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干细胞因子(SCF)在腺嘌呤诱导的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组(18例)用腺嘌呤灌胃诱发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18例)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于灌胃第4、8、12周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外周血、处死取肾,采用RT-PCR技术检测SCF、Ⅰ型胶原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C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肥大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肾组织损害程度及各指标表达有无差异,并分析SCF与上述其他指标及肾间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模型组血尿酸[第4、8、12周分别为(302±41)μmol/L、(424±61)μmol/L、(518±57)μmol/L],肌酐[第4、8、12周分别为(151±9)μmol/L、(219±15)μmol/L、(299±21)μmol/L],尿素氮[第4、8、12周分别为(26.7±3.7)mmol/L、(40.3±5.7)mmol/L、(61.9±9.4)mmol/L],尿蛋白/肌酐比值(UP/Ucr)[第4、8、12周分别为(0.71±0.10)mmol/L、(1.18±0.11)mmol/L、(1.78±0.13)mmol/L]及肾组织中SCF mRNA[第4、8、12周分别为(1.19±0.41)、(1.69±0.63)、(2.21±0.97)]以及SCF蛋白[第4、8、12周分别为(1.42±0.33)、(6.02±1.81)、(10.03±2.6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均>4.59,P<0.01),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②肾组织中SCF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与Ⅰ型胶原的表达量、肾间质损害程度、血肌酐、UP/Ucr呈正相关关系(第4周时r分别为0.53、0.42、0.40、0.51;第8周时r分别为0.60、0.59、0.41、0.39;第12周时r分别为0.74、0.61、0.56、0.39,P均<0.05);③模型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浸润数量也随着肾损害的加重逐渐增多,与SC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SCF和肥大细胞在腺嘌呤诱发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间质中的表达�
刘雪梅张伟王祥花徐岩马瑞霞满晓朏王惠芳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尿酸性肾病
干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SCF)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0例住院L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狼疮活动组(30例)、狼疮稳定组(30例);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SC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LN患者血清SCF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狼疮活动组SCF水平[(357.29±63.85)ng/L]显著高于狼疮稳定组[(310.03±40.17)ng/L],狼疮稳定组SC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4.06±22.4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N患者SCF水平与SLEDAI、抗ds-DNA抗体、24 h尿蛋白定量(UTP)、红细胞沉降率(ESR)、病理活动性指数(AI)、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评分呈正相关(r=0.469、0.353、0.297、0.312、0.390、0.317,P〈0.01或〈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21,P〈0.05);与病理慢性指数(CI)无相关性(r=-0.181,P〉0.05).结论 SCF可能参与了LN的发生发展过程;SCF能反映LN的临床和病理活动情况,可作为LN疾病活动的血清学监测指标.
张伟张伟刘雪梅王惠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干细胞因子疾病活动度
干细胞因子和肥大细胞在慢性肾衰竭大鼠皮肤中的表达和浸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和肥大细胞(MC)与慢性肾衰竭大鼠皮肤损害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模型组(n=18)用腺嘌呤灌胃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对照组(n=18)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4、8和12周各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肤组织中MC的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组织中SCF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第8周开始,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中MC密度和SC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2者均随着灌胃天数的延长逐渐增加。模型组MC密度与SCF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65,均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时皮肤组织中MC的浸润和SCF的表达均显著增多,提示2者可能参与慢性肾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生发展。
梁耀先刘雪梅仇方忻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皮肤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