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14B01)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胡盛寿蒋世良张浩李守军王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
  • 2篇杂交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造影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期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再血管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外科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胡盛寿
  • 4篇蒋世良
  • 3篇李守军
  • 3篇张浩
  • 2篇孙寒松
  • 2篇郑哲
  • 2篇徐仲英
  • 2篇王浩
  • 1篇张文佳
  • 1篇沈向东
  • 1篇李澎
  • 1篇李永青
  • 1篇宋云虎
  • 1篇闫军
  • 1篇张戈军
  • 1篇胡海波
  • 1篇王立清
  • 1篇杨跃进
  • 1篇王旭
  • 1篇郭加强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复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结合介入器械和外科手术,实施“复合(Hybrid)”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治疗。方法2005年3—10月,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术中Hybrid技术治疗。球囊扩张组包括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新生儿和4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缺损封堵组13例,包括10例房间隔缺损和3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正中或右侧腋下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置入封堵器。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置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式包括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动脉导管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出院。1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术后2个月接受常规右室流出道成形术,1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因无法置入封堵器而转为常规术式。其余患者均顺利实施Hybrid术式。随访期内未发现介入器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复合”Hybrid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盛寿李守军张浩孙寒松沈向东王浩蒋世良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手术
“杂交”技术治疗新生儿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被引量:5
2006年
胡盛寿李守军张浩王旭王浩晏馥霞蒋世良李永青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新生儿期PULMONARY杂交SEPTUM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31例绝经期前女性患者,以同年龄组排除冠心病的绝经期前36例女性作为阴性对照,同时收集≥6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期前女性中,确诊冠心病者患高血压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排除冠心病者(58.1%、13.9%,P<0.001),而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与老年冠心病女性相比,其患高血压病比例低(58.1%、76.7%,P=0.038),患糖尿病比例低(12.9%、36.2%,P=0.013);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高(41.94%、21.55%,P=0.021),且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为最多见(前降支受累率93.55%);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低(22.58%、50.86%,P=0.006)。结论在绝经期前女性中,高血压是参与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性因素;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
吴娜琼王立清宋雷张文佳杨跃进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9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80 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50~300 ml.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毕经超声即时测量冠状动脉旁路流量15~40 ml/min,搏动指数1.5~3.0.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 d.4例术后随访2~5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未见残余分流.结论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
郑哲胡盛寿宋云虎孙寒松王水云蒋世良徐仲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一站式”杂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胡海波徐仲英蒋世良张戈军金敬琳李守军闫军郑哲张浩胡盛寿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近、远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利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犬缺血心肌模型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部分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模型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2种方法再血管化后,2组犬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均明显增加,接近其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他部位提前显影。远期超声微泡检查显示心肌灌注较急性缺血时也有一定改善。结合组织学方法发现,远期心肌灌注的改善得益于隧道周围新生循环结构如心肌窦和新生血管的增加。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隧道均可即刻使缺血心肌灌注改善,并逐渐闭塞,新生循环结构使缺血区得到有限的灌注。应用新一代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结合组织学方法可作为研究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可靠手段。
王立清胡盛寿常欣李澎谢峰郭加强
关键词:心肌再血管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