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700)

作品数:14 被引量:142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昌福龚小宁汪建国高宇李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鱼类
  • 4篇系统发育
  • 3篇单胞菌
  • 3篇团头鲂
  • 3篇气单胞菌
  • 3篇系统发育分析
  • 3篇黄颡
  • 3篇黄颡鱼
  • 3篇发育分析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养殖
  • 2篇益生菌
  • 2篇嗜水气单胞菌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同源性
  • 2篇同源性分析
  • 2篇组织特异性
  • 2篇瓦氏黄颡鱼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武汉工业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陈昌福
  • 5篇汪建国
  • 5篇龚小宁
  • 4篇高宇
  • 4篇李明
  • 3篇刘振兴
  • 3篇可小丽
  • 3篇孟小亮
  • 3篇田甜
  • 3篇凌飞
  • 2篇麦康森
  • 2篇艾庆辉
  • 2篇谭晶晶
  • 2篇贺中华
  • 2篇徐玮
  • 2篇汪成竹
  • 2篇李革雷
  • 2篇王香丽
  • 1篇吴志新
  • 1篇王美珍

传媒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饲料工业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0
  • 6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团头鲂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团头鲂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团头鲂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致病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胡火根汪成竹陈昌福
关键词:团头鲂柱状黄杆菌温和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免疫应答
噬菌蛭弧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双层平板法,以滤膜过滤的方法来收集噬菌蛭弧菌,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u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宿主菌,进行噬菌蛭弧菌的分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酶检测和寄生性确认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未使用滤膜过滤,采用自来水琼脂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蛭弧菌的效果较好;并经过接触酶和寄生性检测初步鉴定此BD-SP01菌株为噬菌蛭弧菌。
郑英珍汪建国李明可小丽龚小宁
关键词:噬菌蛭弧菌
黄鳝肠道益生菌HY-136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对分离自健康黄鳝肠道118株菌进行点种法病原菌拮抗试验,结合产酶能力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对病原菌拮抗作用显著和产酶能力较强的拟选菌株HY-136。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应用API 50 CHB鉴定盒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属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相似;进一步利用PCR技术对该菌株16S rRNA序列作测定与分析,序列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同源序列检索,并用Mage4.0软件与芽孢杆菌属的其它菌种进行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已报道的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登录号为EU346662)具有99.8%的同源性,且二者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确定菌株HY-13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贺中华陈昌福高宇孟小亮田甜
关键词:黄鳝枯草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析
镰刀菌对鱼类致病性和组织病理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人工感染方式,对模式鱼种金鱼实施镰刀菌(Fusarium spp.)FF08人工感染,以期探讨镰刀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鱼体的致病强度,同时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进一步研究了其对鱼体组织病理性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腹腔、肌肉和创伤感染均对金鱼有很强的致死性,15d内死亡率分别达到100%、93%和100%,鱼体均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发病症状。病理分析表明镰刀菌FF08感染可引起鱼体肌肉组织、肝、肾、肠道均出现较严重的损坏。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细胞变性、坏死、溶解,大量炎细胞浸润,并有菌丝侵入肌肉组织;肝细胞水肿、充血、出血、血管发生血栓,并且镰刀菌分生孢子侵入组织,有强烈的细胞炎性反应;肾脏充血、出血、部分组织坏死崩解;肠道堵塞、肠系膜脱落等病理症状。研究将为鱼类镰刀菌病的侵染机制及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可小丽汪建国苑晶龚小宁
关键词:HE染色组织病理
三种致病菌粗脂多糖(LPS)对团头鲂的免疫原性被引量:1
2010年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从革兰氏阴性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ipopolysaecharide,u)S)对养殖鱼类具有比较强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Kawai等(1987)采用温酚法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mm)中提取的菌体LPS接种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s)后能使受免鱼得到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胡火庚汪成竹陈昌福
关键词:免疫原性粗脂多糖团头鲂免疫保护作用养殖鱼类免疫保护力
水霉菌的形态及ITS区分子鉴定被引量:16
2010年
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患病黄颡鱼病灶处分离的水霉菌株(HSY)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18-23℃均能形成游动孢子囊,但只在20℃才大量释放游动孢子;在15℃培养约3周出现大量的藏卵器,多数顶生,形态与Saprolegnia litoralis和Saprolegnia ferax的均非常相似。序列比对分析显示,HSY菌株与S.litoralis、S.bulbosa、S.oliviae、S.longicaulis、S.ferax、S.mixta和S.anomalies的ITS区(包括5.8S rDNA)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选的真菌分为3个群,HSY落于第一个群,MP树显示HSY菌株与S.litoralis、S.bulbosa、S.oliviae、S.longicaulis、S.ferax以及S.mixta枝系均互相平行,而NJ树显示其与S.ferax和S.mixta更近。综合形态学、ITS区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将HSY菌株暂定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
可小丽汪建国顾泽茂李明龚小宁
关键词:卵菌纲水霉系统发育
瓦氏黄颡鱼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蛋氨酸腺苷转移酶(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MAT)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最关键的酶,在脊椎动物的生长、代谢及基因甲基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RT-PC和RACE技术,克隆了瓦氏黄颡鱼...
王香丽艾庆辉麦康森徐玮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同源性分析基因表达
蟹累枝虫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2010年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及电镜技术对蟹累枝虫(Epistylis eriocheiri)的形态学、表膜下纤维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研究发现:(1)光镜下该种群体双叉分支,活体时虫体表膜柔软,完全伸展时呈长筒状;大核马蹄形,呈横位;伸缩泡单个,斜卧口围缘下方。口围缘纤维上连细密的环状纤维,下接两端较为粗壮,中间细长的纵长纤维,构成了连续的表膜下纤维系。(2)电镜下该种表面具沟、嵴、横纹结构,沟嵴相互交错;口围纤毛花瓣状;虫体表膜层呈齿状,具嵴状突起、泡间微管、表膜孔,胞质层包括内含胞器单一的致密原生质层和富含胞器的疏松原生质层。研究对该种的上述特征在虫体的收缩机制及与其他相似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叶灵通汪建国凌飞李明龚小宁
关键词:缘毛目形态学纤毛表膜
奥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16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与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构成一个分支,相似性高达99.8%。用分离的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当注射菌浓度达到1.0×109cfu/mL时,2种鱼全部死亡。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头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不敏感。
谭晶晶陈昌福高宇刘振兴王美珍李革雷
关键词:奥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系统发育分析药物敏感
瓦氏黄颡鱼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蛋氨酸腺苷转移酶(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MAT)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最关键的酶,在脊椎动物的生长、代谢及基因甲基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RT-PC和RACE技术,克隆了瓦氏黄颡鱼...
王香丽艾庆辉麦康森徐玮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同源性分析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