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工作项目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焦振廉胡玲谢晓丽张琳叶武文筠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医
  • 3篇寓意草
  • 3篇千金要方
  • 3篇中医学
  • 3篇《寓意草》
  • 3篇备急千金要方
  • 3篇《备急千金要...
  • 2篇喻嘉言
  • 2篇中医文献
  • 2篇中医学术
  • 1篇单行本
  • 1篇道德
  • 1篇薛生白
  • 1篇学派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进步
  • 1篇学术流派
  • 1篇学术特点
  • 1篇延年
  • 1篇药方

机构

  • 15篇陕西省中医药...

作者

  • 13篇焦振廉
  • 3篇胡玲
  • 2篇谢晓丽
  • 2篇张琳叶
  • 1篇武文筠
  • 1篇张啉叶
  • 1篇袁若华
  • 1篇郭卫红

传媒

  • 5篇陕西中医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医药文化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中医学术流派的阶段性及其嬗变被引量:4
2007年
中医学术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并存、公理性与学说性兼合的学术体系。早期的经验、方法、观点、思想被后世继承并成为后世学术的前提与基础,后世的经验、方法、观点、思想在传承于前代的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的东西。历史总在现实中闪烁,现实又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被普遍接受的渐渐成为不刊的公理.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和“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执着一端的被视为学派学说,如“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中医学术中能成为不刊公理的虽不在多数.却坚定地支撑着整个系统的大轮廓,学派学说可以突出传统的规范,却终究不能也不曾走得很远。在公理性理论的框架下.各种学派各擅其说,异彩纷呈,洋溢在中医学术史的长廊上,彰显着中医学术万古罔易的特征——公理性与学说性并存。
焦振廉
关键词:中医学术学派流派
传统“王道”思想对中医治法的影响
2007年
焦振廉
关键词:王道思想中医治法
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有如下四个方面。1、文献是历史的见证,它既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2、文献是学术的载体,是学术的物化形式,中医学术需要以文献的形式来保存和传承;学术是文献的精神内涵,中医学术的客观价值使中医文献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3、文献是实践的指导。包括科研、教学、医疗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过程受到文献深刻而强大的影响,文献对当代中医实践过程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4、文献是未来的基石。中医文献是我们极当珍视的家底,搞清传统的家底,然后才能进行取舍。中医文献中蕴藏着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财富,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
焦振廉
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
中医文献与中医学术进步的关系
2007年
文献研究既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中医学术研究的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可以理清中医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中医学在现代条件下的学术进步提供出发的起点和研究的依据。
焦振廉
关键词:中医学术进步
《三家医案合刻》述要被引量:1
2009年
《三家医案合刻》系叶天士、缪宜亭、薛生白三人的选案合集,清代吴金寿编纂。吴金寿,名子音,字金寿,笠泽人。按笠泽.古水名,一般指今太湖而言。
胡玲郭卫红焦振廉
关键词:叶天士薛生白
试论《寓意草》与中医临证议病的传统被引量:3
2008年
《寓意草》为清代医家喻嘉言所撰医案专著。喻嘉言强调议病,既然"议病"是对病因、病机、证候进行分析,对治则、治法、选方、用药进行阐释的过程,那么它必是依据"诊"而发生,并成为"治"的前提,那么它便是必定发生的。当然,"议病"虽不可或缺,却未必都能形诸语言和文字,并通过文献的载述流传下来。喻嘉言撰《寓意草》,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并提出"议病式",对中医医案学是有贡献的。从文献载述的内容来看,"议病"始于西汉淳于意,两晋以下而至隋唐尚无医案专书出现,史传所载并不出自医家手撰,因而"议病"环节略显薄弱,但仍有痕迹可寻。
焦振廉
关键词:寓意草喻嘉言
试论《寓意草》的学术特点被引量:4
2007年
《寓意草》为喻嘉言所撰医案专著,初刊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寓意草》促进了中医医案的格式化与规范化,促进了中医病机理论基础的细致化与病变机制的形态化,加强了中医医案的说理性与可读性,并反映了中国医学与民族思想文化的相通性和共生性。
张琳叶焦振廉
关键词:寓意草学术特点传统文化
《备急千金要方》的内容序列
2008年
张琳叶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术形成的关键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焦振廉
关键词: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
清代医家王孟英生平及医学贡献被引量:5
2009年
清代医家王孟英遭际坎坷,但矢志不移,潜心研究医学,学识过人,尤重医德,勤于临证,存世医案总数在600则以上;注重医学文献的整理,对多种医书或选录,或参订,或辑刊。一生著述较丰富,尤具代表的著作为《温热经纬》,其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温病的传变有顺传与逆传之分;对易混淆的"阳暑"和"阴暑"概念进行辨析,明确指出暑无阴阳之分;强调温病中"新感"与"伏邪"不同的辨治原则及方法。据王孟英之所历所成,对今时中医选择成功之路当有所启迪。
胡玲武文筠焦振廉
关键词:温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