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590020)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官大威于天水范琰琰王涛赵振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法医
  • 8篇法医病理
  • 8篇法医病理学
  • 8篇病理
  • 5篇愈合
  • 5篇愈合过程
  • 5篇皮肤
  • 4篇切创愈合过程
  • 4篇小鼠
  • 4篇小鼠皮肤
  • 2篇伤口
  • 2篇伤口愈合
  • 2篇受体
  • 2篇损伤时间推断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法医学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受体
  • 1篇学生教育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中国刑事警察...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刑警学院
  • 1篇青岛市公安局
  • 1篇南通市公安局

作者

  • 9篇官大威
  • 6篇于天水
  • 5篇范琰琰
  • 4篇刘伟伟
  • 4篇赵振宾
  • 4篇王涛
  • 3篇马文翔
  • 3篇熊昌艳
  • 3篇胡更奕
  • 2篇王永忠
  • 2篇郭书华
  • 2篇郑吉龙
  • 1篇杨玫
  • 1篇任鹏
  • 1篇武静静
  • 1篇赵锐
  • 1篇张书韬
  • 1篇李鹏
  • 1篇程子惠
  • 1篇李力强

传媒

  • 4篇法医学杂志
  • 4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M_3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M3受体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M3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肌层等均表达M3受体。伤后6~12h,损伤区M3受体阳性细胞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1~3d,M3受体阳性细胞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5~14d,M3受体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率在伤后6~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略有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7d阳性细胞率再次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M3受体阳性条带,其中12 h和7d为M3受体两个表达高峰。结论多形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表达M3受体,提示其可能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3受体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王涛官大威范琰琰武静静刘伟伟赵振宾于天水马文翔胡更奕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皮肤小鼠
留学生法医学全英教学初探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留学生和法医学学科特点,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如何有效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从全英教学的准备、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留学生法医学全英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熊昌艳郭书华王永忠官大威
关键词:法医学全英语教学留学生教育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外周血源性纤维细胞的数量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挫伤后损伤区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应用CD45、procollagenⅠ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各时间点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未见CD45、procollagenⅠ阳性的纤维细胞分布;损伤组大鼠骨骼肌挫伤后6 h~1 d,仅见少数CD45阳性的单个核细胞;伤后3 d,开始有少量CD45、procollagenⅠ阳性的纤维细胞聚集于损伤区;伤后5d,阳性的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伤后7d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同时还发现相对于3 d组,纤维细胞的体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变大;伤后14 d,纤维细胞胞质中的CD45和pro-collagenⅠ的表达强度都相应减弱。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挫伤区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挫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李力强于天水官大威范琰琰赵锐马文翔张书韬张舒任鹏李骄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纤维细胞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Ⅱ型大麻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B2R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建立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小鼠背部正中皮肤CB2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CB2R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皮肌层、血管平滑肌、神经纤维外膜及神经纤维束束膜;伤后6h损伤区及周边区多核粒细胞少量表达CB2R,12~24h以单个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3d以单个核细胞和梭形成纤维细胞表达为主,5~14d以梭形成纤维细胞为主。CB2R阳性细胞率于0h~3d逐渐升高,5d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对照及各个损伤时间段都有CB2R阳性条带,其中5d为CB2R表达高峰。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B2R于损伤区及周边区多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梭形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并具有规律性,提示CB2R可能参与皮肤损伤愈合,并可用于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
刘伟伟官大威赵振宾沈宇王涛于天水范琰琰胡更奕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WESTERNBLOTTING
肌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同时具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双重特性,在组织损伤修复中,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纤维化级联反应中纤维形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两个阶段。本文综述了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皮肤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于天水凌跃官大威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肌成纤维细胞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大麻素Ⅰ型受体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Ⅰ,CB1R)的表达及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CB1R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B1R的表达,位于表皮、毛囊、皮脂腺、皮肌层。伤后6~12 h,中性粒细胞不表达CB1R,伤后1~5 d,阳性染色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7~14 d,CB1R阳性着色以成纤维细胞为主。阳性细胞率6h~3d逐渐升高,5d达到高峰,7~14d逐渐降低。经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B1R的阳性条带,其中5d为CB1R表达的高峰。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CB1R被激活,CB1R表达于单核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CB1R在损伤周边区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皮肤损伤后的愈合,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赵振宾官大威刘伟伟王涛范琰琰程子惠郑吉龙胡更奕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伤口愈合皮肤小鼠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p-CB1R的表达及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探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p-CB1R的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9组为实验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50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各时间段p-CB1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骨骼肌未见p-CB1R表达;挫伤后p-CB1R阳性表达主要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各时间段大鼠骨骼肌均未见阳性反应。伤后3~24h,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3~5d,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7~10d,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并于7d达到高峰;14d,p-CB1R阳性表达量有所下降。结论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p-CB1R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变化具有时序性,可望作为法医学推断骨骼肌挫伤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程子惠官大威于天水杨玫熊昌艳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损伤时间推断
皮肤烧伤愈合过程中磷酸化c-Jun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人皮肤磷酸化c-Jun(p-c-Jun)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烧伤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2例烧伤后住院植皮患者的烧伤周边区皮肤为实验组;另取正常皮肤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HE染色检测p-c-Jun在皮肤烧伤周边区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为(13.9±2.7)%;实验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炎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上升至(47.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后人皮肤p-c-Jun的表达可能与创面愈合有关。
熊昌艳郭书华官大威甄博王永忠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烧伤伤口愈合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α7nAChR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2011年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α7nAChR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α7nACh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α7nAChR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h切创皮肤损伤区及周边区可见少量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α7nAChR,1~3d以单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5~14d以成纤维细胞为主。α7nAChR阳性细胞率于伤后1d开始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均有α7nAChR阳性条带,其中伤后7d为α7nAChR表达高峰。结论α7nAChR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范琰琰李鹏官大威王涛刘伟伟赵振宾于天水马文翔郑吉龙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