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079)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贾文祥曾蔚程曦杨维青谢轶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单胞菌
  • 12篇假单胞菌
  • 11篇铜绿
  • 11篇铜绿假单胞
  • 11篇铜绿假单胞菌
  • 6篇生物被膜
  • 5篇整合子
  • 5篇基因
  • 3篇耐药
  • 2篇整合酶
  • 2篇生物被膜形成
  • 2篇主动外排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金属酶
  • 2篇基因表达
  • 1篇单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抵抗力
  • 1篇藻酸盐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13篇贾文祥
  • 11篇曾蔚
  • 11篇程曦
  • 10篇杨维青
  • 10篇谢轶
  • 5篇杜宝中
  • 4篇康梅
  • 4篇陶传敏
  • 4篇石磊
  • 3篇李心晖
  • 3篇张再蓉
  • 3篇张再容
  • 3篇杨发龙
  • 3篇刘梅
  • 2篇杜艳
  • 2篇苏建裕
  • 2篇张磊
  • 2篇寇亚丽
  • 2篇殷长甫
  • 2篇尹晓琳

传媒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Journa...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分布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对石家庄、昆明两地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进行第一类整合子的分布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携带率的比较分析,探讨第一类整合子在两地菌株分布的差别。方法采用PCR方法筛选检测64株石家庄、昆明两地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和及其所携带的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结果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中共有43株为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阳性率67.2%);其中石家庄菌株和昆明菌株阳性率分别为71.4%和64.3%,两地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第一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中,石家庄菌株和昆明菌株携带一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38.%,两地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携带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地菌株携带的基因盒大小不同。结论第一类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广泛分布,环境的选择压力影响细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分布。
杨维青石磊尹晓琳李心晖谢轶程曦曾蔚殷长甫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溶原性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3094)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建立PA3094及PA3094-L(带前噬菌体Ppa3094的溶原性菌株)两株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MTT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活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两株菌在培养不同时间点藻酸盐合成基因algC、algD的表达量。结果两株菌均在培养5~7 d时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呈薄膜状。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菌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PA3094生物被膜菌量均比PA3094-L高;PA3094-L在培养第5 d时生物被膜菌量达最高,第7 d有所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表达量均上调,但PA3094-L表达量均比PA3094低,且algC表达量差异更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可降低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杜宝中曾蔚陶传敏康梅刘梅张再蓉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藻酸盐基因表达
OXA-50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非重复3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PCR扩增blaOXA-50基因、测序、在GenBank上比对、提取质粒DNA、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PCR检测出3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5株含OXA-50型基因,其中30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2株阳性,4株敏感菌中亦有3株阳性;随机选取1株阳性菌PCR产物送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显示有两个突变点;blaOXA-50基因扩增阳性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提取质粒DNA扩增该基因,结果为阴性。结论本次实验检测了3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OXA-50型基因的检出率为44.10%,其中1株发现有两个位点突变;检测到的blaOXA-50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刘梅杜宝中曾蔚程曦陶传敏康梅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绿脓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检测被引量:6
2006年
杨维青谢轶程曦曾蔚杜艳李学如张再容马巨辉贾文祥
关键词:主动外排泵绿脓假单胞菌基因检测表型条件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解析和定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和定位,探讨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在细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DNA测序、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采用接合试验对该类整合子进行定位分析。结果4株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都含有耐药基因,该耐药基因在相应菌株中发挥耐药作用;该菌整合子位于质粒上。结论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中发挥作用。
杨维青贾文祥殷长甫刘贵霞黄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遗传性耐药(gyrA基因突变和MexAB OprM主动外排)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对药物抗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PCR技术鉴定gyrA基因突变株和MexAB OprM主动外排株,利用三亲杂交的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到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株中,测定gyrA基因突变株、MexAB OprM主动外排株以及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特氟隆上产生生物被膜耐药的规律。结果 筛选出gyrA基因突变株和MexAB OprM主动外排株。通过三亲杂交成功构建了带有pGFPuv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将突变株和敏感株培养在最低杀菌浓度(MBC)的环丙沙星溶液中形成生物被膜使菌株的存活率均在50%以上。结论 比较遗传性耐药和生物被膜耐药的作用表明gyrA基因突变和主动外排在生物被膜耐药形成前期发挥主要作用,当生物被膜完全形成之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有可能是由生物被膜介导的。
谢轶杨维青贾文祥程曦曾蔚杜艳李学如张再容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耐药性GYRA基因突变主动外排敏感株
铜绿假单胞菌Quorum-Sensing系统中rhl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rhlR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rhlR基因。利用pGEX4T-1载体构建rhlR-pGEX4T-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结果rhlR的全基因序列为726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中的rhlR基因(登录号:AE004768)完全一致。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重组质粒rhlR-pGEX4T-1后,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3,其中RhlR蛋白为27×103。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rhlR-pGEX4T-1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lR蛋白。重组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杜宝中谢轶贾文祥杨发龙曾蔚杨维青程曦陈恬张再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基因表达免疫原性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粘附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微量平板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PA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绘制48株PA的指纹图谱,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48株临床分离PA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PA在17%遗传相似性系数上分为A、B、C、D、E五个基因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PA大都属于D型,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42%。结论绝大多数临床分离的PA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程曦杨维青石磊尹晓琳谢轶曾蔚李心晖苏建裕寇亚丽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基因型
QS系统中LasR和RhlR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免疫原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5
2006年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 PAO1 中 lasR 和 rhlR 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它们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方法扩增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 PAO1 中的 lasR 和 rhlR 基因,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序,并用 Blast 方法检测克隆片段. 利用 pGEX4T-1 载体分别构建 lasR/rhlR-pGEX4T-1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 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经过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其生物学活性. 用硅胶膜培养法建立生物被膜模型,诱导转入了pGFPuv 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 PAG0305 形成生物被膜,并测定 LasR 蛋白和 RhlR 蛋白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 以 PAO1 染色体 DNA 为模板的 PCR 结果显示,lasR 的全基因序列为 720 bp,rhlR 基因序列为 726 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分别与 GenBank 中 lasR/rhlR 基因(登录号:M59425; AE004768) 的同源性为 100%. 大肠杆菌 BL21 (DE3) 分别转化重组质粒 lasR/rhlR-pGEX4T-1 后,经 IPTG诱导和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均为 54 ku 左右,与预期蛋白质分子质量相同. 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硅胶膜上 PAG0305 能够形成典型的发荧光的生物被膜,LasR 或 RhlR 蛋白 (10 mg/L) 存在的情况下,PAG0305 生物被膜的形成速度在前三天比对照组平均提高 40.77%,而且两蛋白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的作用相同. 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 (P < 0.05). 上述结果表明:构建的lasR/rhlR-pGEX4T-1 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 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LasR/RhlR 蛋白在体外模型中能够加快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速度,是调节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免疫结果表明,重组蛋白
谢轶曾蔚贾文祥杨发龙杨维青程曦康梅王兰兰张再容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免疫原性
定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酶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整合子是具有整合和表达外来耐药性基因盒能力的基因元件,在细菌耐药性基因的积累和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第一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在细菌不同生存状态的表达水平,探讨整合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和提取两株第一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液相培养菌、生物被膜菌、被膜脱落菌等三种生长状态的总RNA,采用竞争RTP-CR方法定量检测菌体在以上三种状态下intI1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液相培养菌、生物被膜菌和被膜脱落菌都有intI1m RNA表达;两株菌在三种状态下intI1m RNA的表达量不同,其中生物被膜菌表达最高,被膜脱落菌次之,液相培养菌最低;生物被膜菌intI1m RNA的量较液相培养物高约15倍,较被膜脱落菌高约4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intI1在生物被膜中m RNA表达上调,随着菌体从被膜脱落以及菌体持续的液相培养intI1表达下调。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菌中可进行活跃的基因盒的捕获、移动和积累,有利于细菌耐药性的提高及扩散。
杨维青石磊谢轶苏建裕李心晖寇亚丽程曦曾蔚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整合子整合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