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72)

作品数:12 被引量:14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治国贺俊平贺振张竟竟郭志富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农业
  • 4篇流域
  • 4篇旱灾
  • 3篇黄河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农业旱灾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湖泊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极端降水指数
  • 2篇降水
  • 2篇降水指数
  • 2篇河南省农业
  • 2篇冰川
  • 1篇灾害
  • 1篇增长极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中国入境旅游

机构

  • 11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作者

  • 5篇李治国
  • 4篇贺振
  • 4篇贺俊平
  • 3篇郭志富
  • 3篇张竟竟
  • 2篇李红忠
  • 1篇李学鑫
  • 1篇朱新玉
  • 1篇陆贤东
  • 1篇管相荣
  • 1篇尤瑞玲
  • 1篇史本林
  • 1篇吴红波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3年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黄河流域76个气象台站近53 a(1960—2012)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降水事件指数,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和径向基函数空间插值法,研究了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过去53 a下降趋势较为显著,降水倾向率为-7.2 mm/10a;极端降水量变化趋势表现较为稳定,极端降水倾向率为-0.64 mm/10a,呈不断降低趋势;极端降水强度倾向率为-0.078 mm/10a,呈不断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比率总体表现为微弱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49 mm/10a。(2)空间上,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北至南呈阶梯式逐渐增多趋势,其中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以银川为代表的周边区域,最多的地区为黄河流域南部区域;极端降水量从北至南也具有逐渐增多态势,与降水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点,且极端降水量越多的地区降水总量也相对较多;极端降水强度表现出由流域西部向东部逐渐增多的趋势,西部最低值为不到20 mm/d,逐渐向东过渡到最大值为76 mm/d;极端降水比率的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特点,并且出现了以银川为中心的极大值和以西安为中心的极小值分布格局。
贺俊平贺振
关键词:极端降水极端降水指数黄河流域
基于SPOT-VGT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被引量:30
2012年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I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贺振贺俊平
关键词:黄河流域
近22年结则茶卡湖流域冰川、湖泊变化及原因分析
2016年
文中利用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SRTM4.1 DEM及ICESat卫星高程数据分别对结则茶卡湖流域的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高程变化、湖泊相对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13年流域冰川由133.62km^2±0.02km^2退缩至130.26±0.02km^2,共退缩3.36±0.02km^2,退缩百分比为2.5%;2)1991-2013年流域湖泊由107.87km^2±0.02km^2增加至115.82±0.02km^2,共扩张了7.95±0.02km^2,扩张百分比为7.4%;3)2003-2009年流域冰川水当量高度共降低2.77±0.10m(0.40m·a^(-1)),冰川物质损失为0.38±0.01km^3水当量;湖高程共增加1.46±0.10m(0.21m·a^(-1)),相对水量增加0.16±0.01km^3;4)太阳辐射和升温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不能弥补太阳辐射和升温的影响。冰川融水增加是结则茶卡面积扩张、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和增加的冻土退化和消融量目前不是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李治国李红忠吴红波朱新玉李学鑫
关键词:湖泊冰川气候变化
基于模糊理论的周口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小区域灾情数据缺乏的特点,应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信息扩散模型,分别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进行了周口市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致灾层面来看,在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36%的情况下,周口市发生旱灾的概率为85%;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介于-18%^-28%时,旱灾风险概率为30%~60%;在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10%时,旱灾风险概率也小于10%;从承灾层面来看,当受灾指数介于5%~30%时,旱灾风险概率介于40%以上,大概1~3a一遇;当受灾指数大于60%时,旱灾风险概率小于10%,大概10年不遇;当受灾指数大于80%时,旱灾风险概率小于5%,大概20年不遇。评价结果可为河南省农业大市周口的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张竟竟郭志富
关键词: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1960年至2012年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被引量:45
2014年
利用黄河流域1960-2012年76个气象台站53a的逐日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反距离加权法,研究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64mm/10a、-0.0079d/10a和-0.078mm·d-1/10a,仅有极端降水比率表现为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49%/10a。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比率的突变时间不明显,而极端降水强度在1967年存在明显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均存在有28a和17a两个主振荡周期。上、中和下游极端降水量趋势变化发生转折的时间分别为1982年、2000年和1974年,UF与UB曲线均存在有多个交点,但都不是突变时间点;②空间上,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由西北至东南呈阶梯式增多趋势,极端降水频数由流域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大,极端降水强度和降水比率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规律。53a来,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在流域西部、北部和西安周边地区呈不断增加趋势,极端降水频数在流域西部和北部地区具有增加态势,极端降水强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和兰州周边以及银川—西安一带,极端降水比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贺振贺俊平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极端降水指数黄河流域
近40a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和价格波动,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旱涝灾害是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1971-2010年间河南省粮食平均灾损为331.3万吨,平均灾损比例为9.6%。因此,加强灾害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证河南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李治国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粮食生产
中国入境旅游的省际差异演化及格局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发展入境旅游是国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1995—2012年中国大陆入境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对大陆32个省市间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化态势和省际差异进行分析.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度指数对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指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a来中国入境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省市间的相对差异不断减小,而绝对差异则呈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入境旅游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明显,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的增长极.最后提出中国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尤瑞玲
关键词:入境旅游省际差异增长极
旱灾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旱灾严重危害中国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甚至危及全球粮食安全。以河南省为例,利用近30a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定量分析了旱灾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灾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较为显著,1981-2010年平均旱灾强度为16.64%,旱灾影响6.6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年因旱灾导致的粮食损失达到248.34×104 t,占全国7.7%左右。针对河南省旱灾现状,提出了4项应对措施:(1)积极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切实加强农业的抗灾能力与减灾体系建设;(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4)增强农业科技抗旱。
李治国郭志富张竟竟史本林李红忠
关键词:农业旱灾粮食安全
1982—2011年旱灾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旱灾严重危害粮食生产,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利用1982—2011年的旱灾受灾、成灾和绝收数据,从灾害面积、旱灾强度指数(ξn)、旱灾强度异常指数(Id)、灾损量(Fd)、粮食波动系数(Ip)和灾损比例及旱灾影响等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与各省区旱灾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982—2011年,我国年均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为361.68×106、186.38×106、38.43×106hm2,分别占农业气象灾害年平均面积的53.3%、53.2%和47.1%;粮食灾损量在20.46×106~83.63×106t,年均粮食灾损量为39.40×106t;灾损比例在8.02%~18.97%,平均灾损比例为13.96%,年人均旱灾粮食损失32.56 kg;我国旱灾严重的中心在北方,西南地区为次中心,而东南沿海地区的旱灾较轻;干旱强度与粮食单产波动、粮食灾损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干旱对二者有显著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应对旱灾的能力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李治国陆贤东管相荣
关键词:旱灾粮食产量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16年
引入投影降维思想,构建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18地市的农业旱灾风险总体上呈现出西南到东北风险性降低的空间特征;1988-2012年间农业旱灾的综合风险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综合抗旱能力稳步提升,危险性波动最大,脆弱性波动最小,暴露性则呈现出阶梯下降的特点,各功能层对旱灾风险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脆弱性、暴露性、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河南省农业旱灾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张竟竟郭志富
关键词:农业旱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