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401)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杨亚春宋丰顺李莉倪大虎杨剑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性状
  • 2篇数量性状
  • 2篇基因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稻米
  • 1篇稻米淀粉
  • 1篇淀粉
  • 1篇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米淀粉
  • 1篇精米
  • 1篇基因定位
  • 1篇QTL定位
  • 1篇QTL定位分...
  • 1篇QTL分析
  • 1篇SATIVA
  • 1篇不同生态

机构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杨剑波
  • 3篇倪大虎
  • 3篇李莉
  • 3篇宋丰顺
  • 3篇杨亚春
  • 2篇李泽福
  • 1篇倪金龙
  • 1篇陆徐忠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个环境下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两个不同生态环境下(三亚、合肥)对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9个QTL。其中,qBRPC1.3在两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稳定性较高,其贡献率达9.4%;位于第1染色体的RM578-RM10596是多效性区间,同时控制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贡献率分别为6.4%和5.7%。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莉冯光李泽福杨剑波
关键词:水稻蛋白质含量数量性状基因座
水稻闭花授粉基因cl7(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定位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开花机理,利用闭花授粉基因防止转基因作物花粉漂移。【方法】通过EMS对优良粳稻品种H02进行诱变,发现了一个新的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利用突变体8m30与正常开花授粉材料广恢102配制的杂交种和相应的自交分离群体,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和遗传分析、基于图位克隆的基因定位等技术方法,对突变体8m30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变体8m30与野生型H02相比,株高变矮,株型变紧,穗着粒密,在整个抽穗授粉过程中,颖花不张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的RM21964和RM2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 cM和0.3 cM,两者间的物理距离为160 kb,与标记RM21971共分离,是一个尚未报道的基因,暂命名为cl7(t)(Cleistogamy 7(t))。【结论】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由位于第7染色体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的RM21964和RM234之间160 kb范围内。
倪大虎杨亚春宋丰顺倪金龙李莉杨剑波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海南陵水、安徽合肥和怀远)对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起浆温度和回复值)的8个特征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定位到57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1~14个之间,说明RVA谱特征值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3个QTL在3个不同环境中被2次或3次检测到,其中qCPV-3、qCPV-10b、qSBV-10b、qCSV-3b、qCSV-10b(贡献率分别为26.9%、29.5%、29.7%、25.2%、28.3%)被3次检测到,稳定性较高。16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一般在2~6个之间,第10染色体RM25032~RM1375区段控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回复值等6个性状。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莉陆徐忠李泽福杨剑波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