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B20098080)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叶炜刘昌伟来志超刘暴倪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综合征
  • 2篇膜切除术
  • 2篇脑过度灌注
  • 2篇脑过度灌注综...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剥脱
  • 2篇内膜切除
  • 2篇内膜切除术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剥...
  • 2篇颈动脉内膜切...

机构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篇倪冷
  • 2篇刘暴
  • 2篇来志超
  • 2篇刘昌伟
  • 2篇叶炜
  • 1篇曾嵘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动脉转流管对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对于防止术后脑过度灌注(CH)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共人组具备CEA手术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0例,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38—83岁,平均(66±9)岁。围手术期常规行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监测。81例患者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99例未行转流。对比转流组及未转流组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CH)、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转流组与未转流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25)min比(139±34)min,P〉0.05],但前者较后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4±4)min比(26±14)min,P〈0.05]。转流组围手术期CH(7.4%比18.2%,P〈0.05)及CHS(3.7%比12.1%,P〈0.05)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转流组。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可明显缩短术中脑缺血时间,降低术后CH及CHS的发生率,但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术前评估为CHS的高危患者,术中转流可能成为预防术后CHS的有效方法。
倪冷刘昌伟刘暴叶炜曾嵘来志超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转流管脑过度灌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具备CEA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3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4例,年龄38—83岁,平均(664-9)岁。围手术期常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时间段脑血流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发生CHS的情况。对术前及术中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EA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结果CEA术后共有15例患者出现CHS,发生率为8.2%,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2.6±0.2)d。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术后CHS有影响的因素为既往脑梗死病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术中是否转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H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OR=6.733,95%日:1.455—31.155,P=0.015),而术中转流(OR=0.252,95%CI:0.067~0.945,P=0.04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CEA术后发生CH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中转流为保护性因素。术中转流可能对预防术后CHS有一定效果。
倪冷刘昌伟崔丽英刘暴叶炜高山胡英环来志超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液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