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1170)

作品数:47 被引量:340H指数:10
相关作者:惠国桢郭礼和苗宗宁杨立业陆华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细胞
  • 24篇干细胞
  • 17篇分化
  • 10篇神经干
  • 10篇神经干细胞
  • 10篇骨髓基质
  • 8篇体外
  • 8篇细胞分化
  • 8篇细胞移植
  • 8篇脊髓
  • 7篇基质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神经元
  • 6篇体外培养
  • 6篇人骨髓
  • 6篇基质细胞
  • 6篇骨髓基质细胞
  • 5篇羊膜

机构

  • 43篇苏州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上...
  • 17篇无锡市第三人...
  • 5篇东南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宜兴市人民医...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苏州市红十字...

作者

  • 40篇惠国桢
  • 17篇郭礼和
  • 13篇苗宗宁
  • 11篇杨立业
  • 11篇陆华
  • 10篇刘相名
  • 8篇吴智远
  • 7篇蒋云召
  • 7篇孙兵
  • 6篇卞林
  • 6篇金钧
  • 5篇费俭
  • 5篇吴卫江
  • 5篇王玲
  • 5篇栗超跃
  • 5篇暨荀鹤
  • 4篇吕然博
  • 4篇蒋震伟
  • 4篇单立冬
  • 4篇陈镭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1篇江苏医药
  • 10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两种体外诱导方法比较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通过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使其分化为神经元,比较两种诱导方法。方法采用Percoll-Paque液(1.073g/ml)分离hB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分别加入丁羟茴醚(BHA)+二甲基亚砜(DMSO)和β-巯基乙醇(BME)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hBMSCs在加入两种诱导剂后均有胞体收缩,突起伸出,NSE,NF,GFAP均有不同程度阳性率,但丁羟回醚+二甲基亚酚组的细胞存活率高,神经元阳性率(诱导成功率)高。结论丁羟茴醚+二甲基亚酚是一种较好的体外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剂。
金钧惠国桢单立冬孙兵苗宗宁陆华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体外诱导
不同来源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嗅鞘细胞是目前已知用于移植细胞中惟一可以跨越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细胞。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大多以嗅球来源嗅鞘细胞作为观察对象;但采用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具有来源方便、损伤小、可自体取材等优势。目的:比较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和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组织化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10只。方法:分别获取人鼻中隔黏膜、人胚嗅球,进行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取培养10d的细胞用作细胞移植。取SD大鼠制备尾状核出血模型,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取10μL细胞悬液在立体定向下引导微量注射器向大鼠脑组织内匀速注射(1μL/min),对照组注入等量培养基,注射点为右侧尾状核。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来源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情况。嗅鞘细胞移植后对动物行定期行为学评定,功能损伤越重,得分越高;并观察组织切片靶区域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结果:从体外培养结果看,无论在形态上还是表型上,两者无明显区别。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onga5分制法及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在移植后第14,28,5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于移植修复神经功能的两种嗅鞘细胞在细胞特性、移植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吴卫江陆华葛风徐杰朱爱华
关键词:嗅鞘细胞脑出血细胞移植神经损伤
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外源基因表达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方法 从胚胎大鼠脑皮质中机械分离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扩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应用Ad5βgal重组腺病毒载体检测神经干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结果 从胚胎大鼠的大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在悬浮状态下培养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并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近100%的细胞可被Ad5βgal基因感染并表达lacZ基因。细胞可用机械方法传代,常规冻融和复苏,体外长期培养可达3个月。结论 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和传代,能表达βgal外源基因,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杨立业惠国桢包大士蒋丽珍费俭郭礼和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外源基因体外培养细胞治疗
高-低密度法分离培养大胚龄人神经干细胞
2003年
目的 从大胚龄人胚脑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采用高 低密度培养、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从 13周龄胚脑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它们具有连续克隆能力 ,可传代培养 ,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 ,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和少枝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 高
蒋云召陆华惠国帧苗宗宁卞林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
山梗菜碱对MPTP诱导小鼠帕金森病的治疗效应
2008年
栗超跃惠国桢史锡文张建国周伟柴昌步星耀
关键词:山梗菜碱帕金森病MPTP多巴胺递质小鼠多巴胺释放
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扩增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的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合适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CD29、CD44、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06和HLADR。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脐带血中含有的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够为实验和临床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陈镭苗宗宁张东强陆华王玲栾文忠惠国桢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鉴定血源性CD106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动态观察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时程变化。方法 采用Percoll Paque液 (1 0 73g/ml)分离B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 ,加入丁羟茴醚 +二甲基亚砜诱导其分化为神经细胞 ,分别于 1、2、3、4h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及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BMSCs在加入诱导剂后 1h出现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有不同程度NSE、NF、GFAP表达 ,3h后达高峰。结论 丁羟茴醚 +二甲基亚砜在一定时间内是一种较好的体外诱导剂。
黄坚金钧惠国桢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细胞细胞分化体外诱导
人胚嗅鞘细胞不同取材及培养方法对纯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通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获得较为理想的取材和纯化嗅鞘细胞的措施。方法应用3种不同的取材方法各获取20份样本,对取材引起的细胞损伤以及同一条件下培养10d后细胞纯度进行对照;在将细胞接种密度统一调整到106/ml后应用3种纯化方法各对20份样本处理并作纯度比较;同样密度和接种数量的原代细胞各取10份种植于3种不同培养皿,对细胞贴壁速度和最终纯度进行检验;对3种常用的细胞接种密度104/ml、105/ml、106/ml统一其他培养条件后作比较。结果我们从中筛选出最佳取材方法为直接挤压法,其获得的细胞纯度为82.56%,明显高于传统分离法(66.24%)和机械过滤法(61.35%);最好的纯化嗅鞘细胞方法为免疫吸附法,其细胞纯度达到94.66%,而差速贴壁法(81.59%)和化学试剂法(76.45%)均由于损失细胞太多不可取;同时发现包被培养皿对纯化细胞意义重大,P75包被组不仅培养细胞的纯度最高(87.69%),而且还有利于OECS的快速贴壁;高密度接种细胞对提高细胞的最终纯度也是非常有利,3组(接种密度分别为104/ml、105/ml、106/ml)培养10d后的p75阳性细胞率差异巨大,分别为34.61%,49.39%,71.55%。结论应用最佳取材及培养方法收获大量嗅鞘细胞将对其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以及将来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吴卫江惠国桢陆华吕然博
关键词:取材纯度细胞培养
人羊膜细胞与创伤性脑组织提取液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究将人羊膜细胞(HACs)置于创伤性脑组织提取液的条件培养基中,模拟HACs在创伤性脑损伤微环境下的分化和增殖情况,为HACs脑内移植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取无并发症剖宫产羊膜,用0.25%胰酶反复消化3次提取HACs,接种后48h去除未贴壁的HACs。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TBI24h后制备创伤性脑组织提取液。将HACs分别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1640)、RPMI1640培养基与正常脑组织提取液(1640+NB)、RPMI1640培养基与创伤性脑组织提取液(1640+TBI)3组。共培养7d后HE染色显微镜下检测各组细胞形态。培养前后分别行Nestin和MAP-2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将HACs以104/ml密度分别接种上述3种培养基,培养后1、4和7d经酶联免疫检测仪行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HACs活性。结果1640组HACs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居中;1640+TBI组部分HACs形态出现锥形、三角形等神经元样改变。HACs培养前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培养后1640+TBI组可见MAP-2阳性表达。各组HACs增殖性均不佳。结论HACs与创伤性脑组织提取液共培养后可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HACs增殖性不佳。
卢奕惠国桢吴智远李向东江国华暨荀鹤郭礼和
关键词:人羊膜细胞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分化
人羊膜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人羊膜细胞(HEACs)源自于受精卵第八天时成羊膜细胞,具有细胞来源充足,不表达HLA抗原,移植不引发免疫排斥的优点。另外羊膜细胞具有表达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细胞以及其能分泌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的特性更利于神经移植。因此作者采用移植人羊膜细胞来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其是否对改善功能确实有益。
吴智远卢奕惠国桢吴鑫暨荀鹤黄勤郭礼和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人羊膜细胞脊髓损伤HLA抗原细胞标志物细胞来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