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H200867)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吉志固谭清和陶玉何松陈佳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ERCC1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基因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个体化
  • 2篇个体化治疗
  • 2篇Β-TUBU...
  • 2篇RRM1
  • 1篇蛋白
  • 1篇等基因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胸腔

机构

  • 5篇南通市肿瘤医...

作者

  • 4篇陈佳
  • 4篇何松
  • 4篇陶玉
  • 4篇谭清和
  • 4篇吉志固
  • 3篇朱兴华
  • 3篇王建红
  • 3篇杨书云
  • 3篇尹海兵
  • 3篇郭燕
  • 3篇陆俊国
  • 2篇朱亚芳
  • 2篇张晓东
  • 1篇徐小红
  • 1篇周建云
  • 1篇王淼舟
  • 1篇陆晓云
  • 1篇陈亚丽
  • 1篇刘玉山

传媒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0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ERCC1、RRM1及β-tubulin Ⅲ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寻找适合晚期NSCLC的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1例组织学标本和42例细胞学标本进行了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其中的85例组织学标本和8例细胞学标本还采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53.8%、46.9%和54.3%。组织学标本与细胞学标本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阳性率高于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tubulinⅢ表达仅与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阳性率高于鳞状细胞癌),RR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mRNA阳性率分别为39.8%、43.0%和59.1%。结论 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免疫组化检测不仅适用于不同种类的NSCLC组织学标本,也适用于细胞学标本。细胞学标本的mRNA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对NSCLC进行这3种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郭燕谭清和吉志固陆俊国陶玉陈佳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徐小红尹海兵何松
液基细胞学在对NSCLC胸腔积液癌细胞ERCC1等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在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为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时的临床分期已属ⅢB或Ⅳ期,即肺癌晚期。对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查找恶性肿瘤细胞并分型诊断,可能成为这部分患者获得病理学依据的唯一方法。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的标准化疗,主张以ERCC1、RRM1、β-tubulinⅢ等基因检测结果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
陶玉吉志固刘玉山陆晓云周建云陈亚丽何松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胸腔积液基因检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β-tubulin Ⅲ表达水平对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与化学治疗(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以1:2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基因型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检测病理标本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比较β-tubulin Ⅲ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基因型组最终有118例NSCLC病例可评价,均可成功检测β-tubulin Ⅲ的表达情况。对照组有效率(37.5%)与基因型组有效率(4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组中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β-tubulinⅢ低表达组有效率(55.1%)显著高于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36.7%,P<0.05)。结论:在晚期NSCLC腺癌亚型中,β-tubulin Ⅲ低表达患者疗效较好,β-tubulin Ⅲ高表达可能意味着对多西他赛耐药。
陈佳何松王淼舟郭燕张晓东吉志固朱亚芳陆俊国陶玉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尹海兵谭清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ERCC1基因
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目前一线化疗联合方案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ERCC1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陈佳谭清和
关键词:ERCC1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
依据ERCC1及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联合检测。入组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37.5%,基因型组有效率为47.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组中ERCC1阴性组有效率(56.7%)高于ERCC1阳性组(37.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使用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而ERCC1高表达患者可能意味着对铂类耐药。
陈佳何松张晓东郭燕朱亚芳吉志固陆俊国陶玉朱兴华王建红杨书云尹海兵谭清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