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5-2026)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培毅林燕薛蕴菁隋滨滨代成波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4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分叉
  • 2篇血液动力
  • 2篇血液动力学
  • 2篇液动
  • 2篇颈动脉分叉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狭窄
  • 1篇年龄
  • 1篇年龄因素
  • 1篇年龄组
  • 1篇后处理
  • 1篇MR
  • 1篇MR技术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门子迈迪特...

作者

  • 4篇林燕
  • 4篇高培毅
  • 2篇隋滨滨
  • 2篇薛蕴菁
  • 1篇安靖
  • 1篇代成波
  • 1篇刘光锐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组正常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结合图像后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年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别。方法收集22名志愿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0~30岁)12人,高龄组(55~76岁)10人。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表面线圈对志愿者双侧颈总动脉进行扫描。应用三维抛物面拟合方法对局部血流速度进行拟合,计算血管壁切应力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及高龄组平均血管壁切应力值分别为0.861±0.209N/m2和0.628±0.179N/m2;两组平均血管壁切应力值、收缩峰值期血管壁切应力值和舒张末期血管壁切应力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平均血管横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及血流率之间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0.05);最小血管壁切应力值(P=0.226)及最大血管壁切应力时间梯度在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6)。结论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随增龄出现生理性结构和功能性的差别;对正常高龄志愿者血管壁切应力参数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早期预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提供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刘龙安靖高兵刘光锐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年龄因素
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和分析人体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学指标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初步应用MR血管影像结合计算机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和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几何学属性指标,探讨不同年龄组该段血管形态的差异。方法搜集2005年至2007年经超声检查或DSA检查证实为颈动脉分叉正常或狭窄率小于30%的受检者57例,分为≤40岁组27例和〉40岁组30例,行颈动脉M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减影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图像并测量颈动脉分叉的各项几何学指标。采用嵌套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岁组和≤40岁组的颈动脉分叉几何学指标分别为:分叉角:70.268°±16.050°和58.857°±13.294°,颈内动脉(ICA)角:36.893°±11.837°和30.275°±9.533°,ICA非平面角:6.453°±5.009°和6.263°±4.250°,颈总动脉(CCA)曲率:0.023±0.011和0.014±0.005,ICA曲率:0.070±0.042和0.046±0.022,ICA/CCA直径比:0.693±0.132和0.728±0.106,颈外动脉(ECA)/CCA直径比:0.750±0.123和0.809±0.122,ECA/ICA直径比:1.103±0.201和1.127±0.195;分叉面积比:1.057±0.281和1.291±0.252。〉40岁组和≤40岁组的分叉角、ICA角、CCA曲率、ICA曲率、ECA/CCA直径比和分叉面积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6、11.74、23.02、13.38、6.54、22.80,P值均〈0.05)。结论应用MR血管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了在体颈动脉分叉的三维立体重组和其各项几何学指标的测量,为进一步分析血管几何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关系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而简便易行的技术。
薛蕴菁高培毅林燕
关键词: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MR评估在体血管壁切应力的方法探讨
2008年
目的研究一种临床适用的MR技术在体无创性评估颈总动脉血管壁切应力(WSS)的方法。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对其右侧颈总动脉行相位对比法MR血流定量扫描,应用三维抛物面(3DP)模型函数拟合方法,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计算局部WSS,获取颈总动脉的血管横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速度及瞬时血流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评估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颈总动脉局部WSS值范围为(0.75±0.41)N/m^2;平均血流速度为(23.4±12.0)cm/s,血管横截面积为(32.2±2.9)mm^2;血流率为(7.8±4.6)ml/s。结论MR血流定量技术结合3DP模型方法可以对颈动脉局部WSS大小、分布和变化进行评估。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MR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结合MR血管成像分析颈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的血液动力学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结合 MR 血管成像(MRA),是否可以观察在体颈动脉分又处血管狭窄的血液动力学状况。方法选取7例颈动脉球部或颈内动脉近端狭窄患者,采用 Siemens Trio 型3.0 T MR 仪,行颈动脉 MR 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后处理及网格化后,采用 CFD 方法进行计算。结果随着血管狭窄的出现和程度加重,该狭窄段血管的血流模式变化很大,在狭窄区域血流速度和管壁切应力明显升高,轻度狭窄和中、重度狭窄的最大管壁切应力值范围分别为68~235 Pa 和201~563 Pa,而在狭窄下游区域可观察到不同范围的低管壁切应力区,其分布与局部血液涡流、回流区域相符合。结论应用 CFD 方法结合 MRA 能显示颈动脉分叉血管狭窄的血流模式。
薛蕴菁高培毅林燕代成波
关键词:颈动脉血液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