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W-14-5)
- 作品数:8 被引量:200H指数:6
- 相关作者:沈吉刘恩峰袁和忠王建军孟祥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磷形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6
- 2010年
- 采用SMT法于2009年11月对太湖北部湖区梅梁湾(T1)、竺山湾(T2)、太湖西部(T3)、太湖南部(T4)、太湖东部(T5)及湖心区(T6)沉积物30cm深度上不同磷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不同磷形态含量变化明显,北部竺山湾及太湖西部富营养化明显,NaOH-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湖区,占TP比例总体为T2>T1>T3>T4、T5、T6.反映太湖北部及西部受人为污染源输入影响严重.HCl-P则表现为太湖北部及西北部含量总体低于太湖南部\东部,占TP比例总体为T4>T5>T6>T1、T3>T2.OP随深度至约15cm迅速降低,和太湖较强的矿化作用有关系.同NaOH-P一样,TP表现出太湖北部及西北部含量高于其他湖区的总体趋势,反映了太湖北部和西北部湖区特别是竺山湾富营养化高于其他湖区.
- 袁和忠沈吉刘恩峰
-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太湖
- 太湖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40
- 2011年
- 对太湖各湖区采样点沉积物的重金属Zn、Cu、Mn、Cr、Pb及营养盐Fe-P、TP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重金属含量高于地壳中的背景值,Cr和Pb富集程度高于其他金属.几乎所有采样点的沉积剖面的Pb含量自底部向表层迅速增加,表明1950年以来太湖流域含Pb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放.竺山湾的重金属及营养盐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湖区,从沉积物底部向表层各重金属及磷含量自大约20 cm层位开始迅速增加,指示1950年以来竺山湾一直就是太湖污染物的重要排放区.Fe-P和TP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反映铁结合态磷是磷的重要形态,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铁结合态磷可以释放到上覆水体中为藻类等生物所摄取利用,这也是太湖北部及西北部藻华频发的重要原因.
- 袁和忠沈吉刘恩峰
- 关键词:重金属磷污染太湖
- 模拟水体pH控制条件下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的释放特征被引量:35
- 2009年
- 采用缓冲溶液控制水体pH值,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扰动悬浮状态下水体磷的释放规律(48h),分析了实验前后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条件对沉积物磷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强酸性(pH=2.0)及碱性(pH=9.5,11.8)条件下皆利于磷的释放,但强酸性水体磷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而碱性水体磷呈持续释放状态;中性条件(pH=7.2)磷的释放释放作用不明显.磷释放达到稳定状态(14h)后,碱性条件下(pH=9.5,11.8)磷释放量为酸性(pH=2.0,4.6)及中性(pH=7.2)条件下的4倍以上.通过对比释放前、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组成可知,酸性条件主要为钙结合态磷的释放;碱性条件主要是铁结合态磷释放,部分可发生再沉淀,转化为钙结合态磷.研究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的解析是沉积物磷的主要释放源,是水体内源磷增加的重要贡献者.
- 袁和忠沈吉刘恩峰孟祥华王建军
-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磷形态PH太湖
- 基于地理分区及神经网络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构建了一个基于地理分区及神经网络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以美国环境保护署Nutrient Criteria Database数据库为参照对象,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国湖泊水库的情况,首次提出了基于地理分区的简易评价标准,对不同地理特征的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可反映富营养化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对以氮为控制因子的湖泊水库具有较高的评价准确性.二者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运用30组湖泊水库的实测数据进行评价验证,表明其不但准确可靠,且操作简便,可作为湖泊水库水环境管理的参考工具.
- 李伟峰毛劲乔
- 关键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地理分区神经网络
- 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与层序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StrataBox浅水剖面测深系统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沉积物进行了高密度走航式探测,采用SonarWiz.Map声学软件包对测量矢量图谱进行了解译,并就解译结果与太湖沉积岩芯及北部湖区姚湾地层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太湖水-土界面以下10m内沉积地层层序较清晰,湖相沉积物(地层U1)直接堆覆于黄土层(地层U2)上,接触界面年代不整合.湖相沉积物(淤泥及淤泥质黏土)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太湖西部沿岸,并延伸至东南部的西山岛及西北部湖区,其余湖区大面积出露致密坚硬的黄土层.整套湖相沉积物在太湖的沉积厚度主要集中于1~2m,而与现代环境密切相关的淤泥层厚度主要集中于0.03~1.0m,入湖河流泥沙输移以及湖流等水动力作用是影响湖相沉积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 沈吉袁和忠刘恩峰王建军汪勇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层序特征太湖
- 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放线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考察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放线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放线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较高,DGGE指纹图谱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21.5±2个,群落结构多样性(如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尺度上差异不明显;聚类分析表明放线菌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相邻采样位点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这可能与相邻位点沉积物理化性质类似有关。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东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放线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沉积物pH。
- 张勇沈吉王建军张盛周
- 关键词:放线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太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性分析被引量:72
- 2010年
- 通过对水体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湖泊——太湖全湖40个位点的高密度采样分析,得到太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各污染因子在太湖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SRP、TP、TN及沉积物中TOC、TN、TP及P的各形态等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异性,水体中污染物主要分布于竺山湾、五里湖、梅梁湾及太湖西部等湖区,TN、TP最低值为0.05、0.88mg·L-1.沉积物中Fe-P的分布与水体中TP类似,含量在29.13~258.31mg·kg-1之间变化.Ca-P除主要分布于南部太湖及东太湖外,西北部湖区也见大量蓄积,最高值达357.68mg·kg-1.OP的高值分布于西北部湖区,最高值达371.91mg·kg-1.沉积物中IP占TP的含量高于OP,最高值高出OP含量约50%.IP中Fe-P的比例虽然低于Ca-P,但与水体中SRP、TP之间的高度相关性(R为0.49、0.64),指示Fe-P的内源释放为太湖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沉积物中TOC与C/N、TN、TP及P的各形态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了高有机质含量更利于对营养盐的蓄积埋藏.太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各指标空间上表现出如此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除受不同湖区入湖污染源直接作用外,还和各参数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有关.
- 袁和忠沈吉刘恩峰王建军孟祥华
- 关键词:磷形态等值线图表层沉积物太湖
- 太湖大浦口河口区沉积物中铁、磷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对太湖西部大浦口河口区沉积物中的w(Fe2+),w(TP)和w(Fe-P)及间隙水中ρ(Fe2+)和ρ(PO43-)的空间及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河道的各项指标均大于湖区及河口,而在河道与河口沉积物中w(TP)基本相似,均小于湖区.在河口沉积物垂向剖面上,存在约5,9及11 cm的3个明显变化阶段.w(Fe-P)占w(TP)的16.7%-47.8%,与ρ(TP)的相关性较好(R=0.526),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并不明显.Fe-P是重要的磷形态,厌氧状态下有向间隙水解析扩散的潜力,并形成Fe3+与Fe2+间的转换.间隙水中ρ(PO43-)与w(Fe-P)/w(TP)和ρ(Fe2+)存在非对应性,但与ρ(Fe)呈显著相关(R=0.853).河口区PO43-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复杂的水动力活动和地球化学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 袁和忠沈吉刘恩峰孟祥华
- 关键词:铁磷水动力地球化学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