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10)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郑玉建马艳吴军张杰葛龙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亚砷酸钠
  • 8篇酸钠
  • 5篇蛋白
  • 4篇细胞
  • 3篇动脉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抗氧化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氟化钠
  • 3篇
  • 2篇代谢
  • 2篇蛋白酶
  • 2篇凋亡
  • 2篇学习记忆
  • 2篇饮水型
  • 2篇预后
  • 2篇中毒
  • 2篇砷代谢
  • 2篇兔皮肤

机构

  • 19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7篇郑玉建
  • 12篇马艳
  • 9篇吴军
  • 4篇葛龙
  • 4篇张杰
  • 3篇张利萍
  • 3篇马小惠
  • 3篇牛姜水
  • 3篇郑彦玲
  • 3篇黄志超
  • 3篇符文慧
  • 3篇郎曼
  • 3篇刘媛
  • 2篇吴顺华
  • 2篇罗永兵
  • 2篇杨思进
  • 2篇于亚鹭
  • 2篇王彦茹
  • 2篇邓淑霞
  • 2篇俞静

传媒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砷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与砷代谢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i As3+)染毒对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各梁毒组家兔经口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低(L)(0.075 mg·kg-1·w-1)、中低(ML)(0.15 mg·kg-1·w-1)、中高(MH)(0.375 mg·kg-1·w-1)、高(H)(0.75 mg·kg-1·w-1),对照组(C)饮用去离子水。采用自由饮水法染毒,根据动物日饮水量配制染毒水溶液,自由饮水染毒12 w。12 w后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皮肤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取家兔背部皮肤组织进行匀浆,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尿液中砷形态代谢产物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家兔体质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染毒组家兔皮肤角质层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Na As O2染毒剂量的增加,GSH-Px活力降低,GST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DMA、MMA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机砷(i As3+、i As5+)与GSH-Px、GST无相关。GSH-Px与MMA呈负相关(r=-0.507,P<0.05),与DMA呈负相关(r=-0.562,P<0.05)。GST与MMA呈正相关(r=0.395,P<0.05),与DMA呈正相关(r=0.414,P<0.05)。结论砷的体内代谢过程和家兔皮肤组织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破坏有密切关系。
刘媛吴军葛龙郎曼马艳郑玉建
关键词:亚砷酸钠抗氧化砷代谢
氟、砷染毒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氟、砷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90只初断乳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低剂量砷(NaAsO_2 0.75mg/kg体质量)染毒组、高剂量砷(NaAsO_2 1.5 mg/kg体质量)染毒组、低剂量氟(NaF 25 mg/kg体质量)染毒组、高剂量氟(NaF 50mg/kg体质量)染毒组、低剂量砷(NaAsO_2 0.75 mg/kg体质量)与低剂量氟(NaF 25 mg/kg体质量)联合染毒组、低剂量砷(NaAsO_2 0.75mg/kg体质量)与高剂量氟(NaF 50 mg/kg体质量)联合染毒组、高剂量砷(NaAsO_2 1.5mg/kg体质量)与低剂量氟(NaF 25mg/kg体质量)联合染毒组及高剂量砷(NaAsO_2 1.5 mg/kg体质量)与高剂量氟(NaF 50mg/kg体质量)联合染毒组。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6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高剂量氟及高剂量氟砷联合染毒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皱缩、细胞核明显变形、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胞浆内部分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结构改变;并且脑组织神经细胞Olive尾矩值明显增高。结论氟、砷可透过血脑屏障在大鼠脑组织中蓄积,引起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神经细胞DNA损伤,这可能是氟、砷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
张杰马小惠吴军马艳黄志超于亚鹭郑玉建王彦茹
关键词:亚砷酸钠氟化钠学习记忆能力
饮水型砷中毒患病率与性别差异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饮水型砷中毒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1999-2016年国内饮水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行质量评价后按照一定标准筛选文献,纳入与饮水型砷中毒患病性别分布有关的19篇文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开展合并效应估计值OR及其95%可信区间的估计和倒漏斗图分析。结果经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异质性(χ~2=261.67,I^2=93%,P<0.000 01),支持随机效应模型,其合并效应量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1.36[1.18,1.57]。由于结果不满足固定效应模型条件,未进行倒漏斗图分析。Meta分析显示慢性砷暴露下男性砷中毒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高砷病区人群中砷中毒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对砷致病损的敏感性强于女性,男性可能是砷暴露人群易患砷中毒的危险因素之一。
吴军杨梅刘嘉鸣郑玉建
关键词:砷中毒患病率性别差异META分析
基于等维递补GM(1,1)模型的新疆法定传染病疫情预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建立预测新疆法定传染病疫情传播预测模型,为法定传染病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研究,建立静态GM(1,1)模型及动态等维递补GM(1,1)模型,并对两类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静态GM(1,1)模型以2006~2010年历史数据建立5维和2005~2010年历史数据建立的6维GM(1,1)模型精度较高,分别达到2级和3级.相应的递补模型精度即可达到1级,且预测收敛速度较原模型快。6维递补模型预测结果比较折中,5维递补模型预测结果收敛速度较快,预测结果较乐观。若采取折中方案预测,可以认为若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新疆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将在未来5年内逐年稳步下降,到2015年年发病率可降至每10万人不超过400人次。结论:针对新疆近期法定传染病疫情,6维递补灰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作为预测参考模型。
张利萍郑玉建郑彦玲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GM(1,1)
饮水型砷暴露对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相关抗氧化酶水平并结合尿形态砷变化水平探讨砷对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0(对照)、0.075(1/100 LD50)、0.15(1/50 LD50)、0.375(1/20 LD50)、0.75(1/10 LD50)mg/kg,每组6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12周。检测家兔皮肤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力;同时,检测家兔尿中As(Ⅲ)、As(Ⅴ)、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含量,并分析砷代谢情况[一甲基化率(PMI)、二甲基化率(SM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50、0.375、0.75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皮肤组织内CAT和HO-1活力均较低,而0.750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皮肤组织内8-OHd G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皮肤组织内MPO活力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0.75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尿中总砷、As(Ⅲ)、DMA的含量和0.375、0.75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尿中MMA含量及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PMI值以及0.150、0.375、0.75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SMI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家兔尿中As(Ⅴ)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砷暴露可能通过促进家兔体内砷代谢产物MMA含量以及PMI进而抑制相关抗氧化酶,从而降低抗氧化水平,导致机体氧化损伤。
葛龙刘媛郎曼马艳郑玉建吴军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尿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新疆综合地价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6-2010年综合地价,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及灰色关联理论,建立预测新疆综合地价的GM(1,1)预测模型并寻找影响新疆综合地价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控制综合地价提供科学依据.由模型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房地产价格指数与城镇化率是当前促使新疆综合地价上升的两个主要因素.预测结果显示,房价打压政策下,新疆综合地价短期内不会下跌,且仍会平稳上升.
张利萍郑彦玲郑玉建
关键词:综合地价灰色系统灰色关联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7例,分为死亡组6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ELISA检测入院时血浆MMP-9。以随访期间死亡作为随访终点。采用ROC曲线和Cox生存回归分析MMP-9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417d,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MMP-9明显升高[(2.13±0.62)mg/L vs(1.68±0.55)mg/L,P=0.000]。ROC曲线分析提示,MMP-9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4~0.94,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中,MMP-9高值患者累计生存率分别低于MMP-9低值患者(P〈0.01)。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MMP-9≥2.09mg/L分别为药物治疗(HR=3.39,95%CI:1.84~7.43,P=0.000)和手术治疗(HR=3.12,95%CI:1.78~9.64,P=0.000)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MMP-9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相关,MMP-9≥2.09mg/L为其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够区分高危患者。
罗永兵胡春申邓淑霞俞静杨思进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ROC曲线预后
氟、砷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氟、砷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的析因设计,将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细胞培养液)组、低剂量砷(2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高剂量砷(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低剂量氟(10μmol/L氟化钠)染毒组、高剂量氟(50μmol/L氟化钠)染毒组、低剂量砷(2μmol/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低剂量砷(2μmol/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高剂量砷(10μmol/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及高剂量砷(10μmol/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采用MTT还原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中谷胱苷肽(GSH)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法(TBA)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采用WST-I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砷、高剂量氟、低剂量砷+高剂量氟、高剂量砷+低剂量氟以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染毒组海马神经细胞MTT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CAT活力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氟染毒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Px活力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
马小惠张杰黄志超马艳吴军于亚鹭郑玉建王彦茹
关键词:亚砷酸钠氟化钠氧化应激凋亡
低剂量iAs^(5+)染毒对兔血清ET-1、sP-选择素及vWF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五价无机砷(iAs^(5+))染毒对新西兰大耳兔血清中ET-1、sP-选择素及vWF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兔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6个iAs^(5+)染毒剂量组,染毒组饮水中给予砷酸钠溶液染毒,所有动物自由饮水,进食。染毒3个月,麻醉后处死动物,采集动物血液、尿液以及各脏器样本,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尿、心脏和肝脏总砷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中ET-1、sP-选择素及vWF的含量。结果染毒组的血砷、尿砷和肝脏砷含量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各染毒剂量组血砷和尿砷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2,F=9.313,P均<0.05),肝脏砷和心脏砷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3,H=4.284,P均>0.05);各染毒剂量组ET-1、sP-选择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015,F=70.225,P均<0.05),ET-1含量与血砷、尿砷含量呈正相关(r=0.592,r=0.467,P均<0.05),sP-选择素含量与血砷、尿砷、肝脏砷含量呈正相关(r=0.768,r=0.717,r=0.435,P均<0.05)。结论低剂量亚慢性iAs^(5+)染毒可对血清中ET-1和sP-选择素的含量造成一定影响。
胡蓓蓓马艳张杰吴军郑玉建
关键词: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P-选择素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新疆地方性砷中毒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比较新疆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方法将25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1∶1配比正常对照,采集分离血浆,经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凝胶考马斯亮兰染色,质谱(MALD I-TOF-MS)分析,再经数据库(NCBInr)检索鉴定差异蛋白质斑点。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图谱可检测到113个蛋白点,地方性砷中毒病例组表达图谱可检测到165个蛋白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匹配率>65%。并且地方性砷中毒病例组鉴定出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5个表达上调,7个表达下调。这12个蛋白质均和免疫应答有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地方性砷中毒病例组的蛋白质表达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12个蛋白质的表达可以作为地方性砷中毒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阐明地方性砷中毒的机制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谢惠芳吴顺华张杰马艳郑玉建
关键词:砷中毒蛋白质组学质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