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07A17-11)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智贤田桂湘韦康来李艳宁丁雪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北流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超声
  • 4篇乳腺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新生儿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肿
  • 2篇脑室
  • 2篇脑室内
  • 2篇脑室内出血
  • 2篇脑损伤
  • 2篇内出血
  • 2篇浸润性
  • 2篇浸润性导管癌
  • 2篇病理
  • 2篇超声检查
  • 2篇超声征象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北流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智贤
  • 5篇田桂湘
  • 3篇李艳宁
  • 3篇韦康来
  • 3篇丁雪明
  • 2篇冯卫连
  • 2篇王颖芳
  • 2篇李富
  • 2篇廖新红
  • 2篇曾健
  • 2篇陈圆圆
  • 2篇魏晏平
  • 2篇施丹伟
  • 1篇张海英
  • 1篇蒋芳艳
  • 1篇郭蔷
  • 1篇钟丹妮
  • 1篇杨晓波
  • 1篇吴传妹
  • 1篇韦敏怡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广西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UESR)对良性、恶性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5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22个病灶(良性72个,恶性50个)进行二维超声(2D-US)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同时做出2D-US及UE评分,获得UE成像图后,测量病灶与周围组织的UESR,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UESR、UE评分法、2D-US评分法对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分别为89.3%、86.7%、86.1%,特异性分别为83.3%、81.9%、77.8%,敏感性分别为98.0%、94.0%、98.0%。UESR的诊断准确性高于2D-US评分法(P<0.05),也高于UE评分法(P<0.05)。结论 UESR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UE检查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冯卫连李智贤曾健韦康来李富王颖芳魏晏平蒋芳艳陈圆圆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乳腺肿块
345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方法。方法:对产科和新生儿科的345例住院新生儿于生后2-7d进行常规床边头颅超声检查。结果:345例新生儿中总IVH发生率为28.7%(99/345),重度IVH发生率为2.0%(7/345),其中早产儿总IVH发生率为90.6%(58/64);足月儿总IVH发生率为14.6%(41/281),93%的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母体因素均与IVH发生率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证实常规头颅超声检查对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梁健王雪梅梁文邓献军韦杰李智贤
关键词:新生儿脑室内出血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衰减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与纤维组织/癌细胞(Fibrous/Cellular,F/C)比值、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依据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预测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DC患者110例二维超声声像。记录病灶大小、超声形态、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度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组织学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在IDC 110例患者中病变直径0.7-4.0 cm,平均(2.36±0.82)c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例,后方回声衰减103例,其中衰减Ⅰ度48例、Ⅱ度36例、Ⅲ度19例。IDC组织学分级:Ⅰ级29例;Ⅱ级66例;Ⅲ级15例。F/C比值:(+)61例;(++)38例;(+++)11例。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呈正相关(rs=0.149,P=0.134),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179,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病灶病理组织成分相关;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杨红韦敏怡田桂湘施丹伟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组织学分级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将31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评价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TNBC和non-TNBC组,并分析比较其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①31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占16.35%(52/318)。②病理结果显示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③超声显示,TNBC组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内部微钙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2~3级的病例数明显低于non-TNBC组(P<0.05)。结论 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部分患者缺少典型的恶性肿块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及影像学医生对TNBC的诊断水平。
王颖芳李智贤曾健李艳宁韦康来李富丁雪明黄华冯卫连魏晏平庞彩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病理学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价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30只,麻醉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随机分为3组。单纯缺血组10只,结扎颈总动脉;窒息组10只,结扎颈总动脉,术后恢复1h置于缺氧箱中,持续缺氧30min;对照组10只,分离颈总动脉后未予结扎。应用VTQ技术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2、24、48、72h各组大鼠的脑组织VTQ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单纯缺血组和窒息组大鼠的VTQ值逐渐增高。单纯缺血组VTQ值在术后72h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窒息组VTQ值在术后24h明显增高,从术前的(0.65±0.04)m/s上升至术后72h的(0.76±0.07)m/s。病理检查可见窒息组右侧大脑皮层、海马等区域神经细胞减少,尤以海马区域更为明显;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脑间质及血管周围水肿明显,室管膜区及脑室周围的脑实质内可见红细胞。结论随着缺氧缺血时间延长,大鼠脑损伤加重,其脑组织的VTQ值逐渐增高。VTQ技术可用于评价新生大鼠HIBD程度。
田桂湘李智贤钟丹妮曾佳
关键词:脑损伤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1)应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60例健康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中内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确定中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2)超声检查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分为5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的IMT正常参考范围≤0.6 mm;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为0型19例(17.8%),Ⅰ型21例(19.6%),Ⅱa型23例(21.5%),Ⅱb型25例(23.4%),Ⅲ型19例(17.8%);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伴高血压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与无高血压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0.6 mm作为提示末梢动脉IMT增厚的标准,有利于T2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的判断。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程、伴发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相关。
李艳宁李芬李智贤陈圆圆廖新红施丹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二维超声
防城港市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参加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男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问卷、一般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筛选出3 238例有完整调查问卷和检查资料的成年男性进行研究。结果 3 238例中检出NAFLD832例,患病率为25.69%。男性50岁以前NAFLD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5岁以后逐渐下降。NAFLD组年龄、腰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以及超重、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血压症、高UA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BMI、腰围、FPG、HDL-C、ALT、UA与男性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防城港市成年男性NAFLD患病率高,TG、BMI、腰围、FPG是男性患NAFLD的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
孙宇李智贤莫曾南丁雪明郭蔷田桂湘陈力张海英杨晓波高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超声诊断
多普勒超声评价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PIVHⅠ级组(90例)、Ⅱ级组(106例)、Ⅲ级组(21例)和Ⅳ级组(21例),分析各组间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Vs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高。PIVHⅠ级组新生儿3天内V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IVHⅡ级组(P均<0.05),高于PIVHⅢ、Ⅳ级组(P均<0.05);PIVHⅡ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IVHⅠ、Ⅱ级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间比较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动态监测PIVH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变化。
吴传妹李智贤刘军杰钟丹妮田桂湘丁雪明韦柳王斯达
关键词: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C-erbB-2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和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主要超声表现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的E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在207例IDC中,ER阳性率为57.97%(120/207),超声显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者肿块ER阳性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者(P<0.05);②C-erbB-2过表达率为29.95%(62/207),有微钙化征象者肿块C-erbB-2过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征象者(P<0.05)。结论IDC的主要超声征象中的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ER的表达水平;微钙化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C-erbB-2的过表达水平。
庞彩霞李智贤丁雪明张莉韦康来黄克强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窒息早产儿床旁颅脑超声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有窒息史的早产儿190例,于出生后1~7d内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结果窒息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86%(163/190),窒息早产儿的脑损伤以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51.6%(98/190);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为44.7%(85/190),重度窒息早产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41.7%(25/60),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早产儿19%(25/130),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窒息早产儿早期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可尽早对脑损伤做出诊断,尤其可筛查出无症状的脑损伤患儿,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梁健田桂湘
关键词:窒息早产儿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