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J1-C0231)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亚琴朱媛叶青华梁承邺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悬浮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生物活性
  • 1篇桃叶珊瑚苷
  • 1篇籼稻
  • 1篇籼稻不育系
  • 1篇细胞培养
  • 1篇细胞生产
  • 1篇细胞悬浮培养
  • 1篇绿原
  • 1篇绿原酸
  • 1篇活性
  • 1篇高效再生系统
  • 1篇不育
  • 1篇不育系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5篇王亚琴
  • 4篇朱媛
  • 2篇叶青华
  • 1篇梁承邺

传媒

  • 3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对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桃叶珊瑚甙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生产桃叶珊瑚甙中,第18天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为MS、pH为5.8时有利于桃叶珊瑚甙的合成,此时含量高达40.56mg/L。2.0mg/L的2,4-D、NAA及浓度低于1.0mg/L的6-BA均能促使桃叶珊瑚甙的合成,但KT却抑制桃叶珊瑚甙的合成。
王亚琴朱媛
关键词:细胞培养
桃叶珊瑚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6年
综述了桃叶珊瑚苷在杜仲、车前草等植物中的分布,介绍了桃叶珊瑚苷的生物合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概括了冷浸提取法、醇提铅盐沉淀法、超声波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提取纯化方法,比较了硫酸铜-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度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方法,展望了桃叶珊瑚苷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桃叶珊瑚苷的研究和含桃叶珊瑚苷类药品的生产及开发提供参考。
朱媛王亚琴
关键词:桃叶珊瑚苷生物活性
籼稻不育系中A完善再生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籼稻不育系中A的种子为外植体,探讨了培养基配方、外源激素、营养物等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B培养基中添加2.5 mg/L 2,4-D以及脯氨酸、水解酪蛋白、山梨醇等营养物有利于提高籼稻中A的愈伤诱导率,添加外源激素3.0 mg/L的6-BA和0.5 mg/L的NAA有利于提高其分化率,添加0.1 mg/L NAA可以使生根率达到100%。由此初步建立了籼稻中A的高效再生系统,为其遗传转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王亚琴梁承邺
关键词:愈伤组织高效再生系统
影响杜仲悬浮细胞生产桃叶珊瑚甙因素的研究
2009年
研究了外源激素2,4-D、NAA、6-BA、KT的不同组合以及营养添加物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对杜仲悬浮细胞生产桃叶珊瑚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g/L2,4-D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mg/LNAA、0.5mg/L6-BA、0.5mg/LKT可提高桃叶珊瑚甙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均能促进桃叶珊瑚甙的合成,以添加100mg/L水解酪蛋白和15mg/L酵母提取物时其含量最大。初步得出桃叶珊瑚甙合成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添加2.0mg/L2,4-D+1.0mg/LNAA+0.5mg/L6-BA+0.5mg/LKT+100mg/L水解酪蛋白+15mg/L酵母提取物的MS培养基。
叶青华王亚琴朱媛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对影响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绿原酸产生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过程中,第15天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35g/L的蔗糖为最适碳源,MS培养基为最适悬浮培养基,pH为5.3时利于绿原酸的合成,2,4-D、NAA对绿原酸合成的促进效果不大,添加1.0mg/L的6-BA绿原酸的合成效果较好。
王亚琴叶青华朱媛
关键词:细胞悬浮培养绿原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