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108374)

作品数:4 被引量:185H指数:4
相关作者:孟斌湛东升张文忠张媛媛郝丽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居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属性
  • 1篇通勤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就业
  • 1篇就业空间
  • 1篇居住空间
  • 1篇居住流动性
  • 1篇居住社区
  • 1篇居住行为

机构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孟斌
  • 3篇湛东升
  • 1篇张文忠
  • 1篇张媛媛
  • 1篇郝丽荣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城市问题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交通拥堵、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过度通勤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勤行为研究对理解城市结构、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政策性住房、胡同社区、单位社区和商品房四类居住区居民为对象,通过2012年城市居民职住分离抽样调查问卷获取了不同社区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通勤行为及居住满意度等基本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这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试图理解社会极化加剧背景下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差异,丰富城市地理研究内容。结果发现: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类社区中政策性住房居民平均通勤时间最长为50.4 min(标准差24.7 min),单位社区居民平均通勤时间最短为33.6 min(标准差20.3 min);不同社区居民的通勤工具选择也明显不同,反映出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差异是通勤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贾晓朋孟斌张媛媛
关键词:居住社区
基于社会属性的北京市居民居住与就业空间集聚特征被引量:56
2013年
制度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居民居住和就业空间组织也变得更为复杂,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缓冲区、最近邻层次聚类和Ripley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城市不同社会属性居民的居住和就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北京城市居民居住和就业空间圈层分异明显。在各圈层内部,不同人群的居住和就业空间分布比例亦存在相对差异;职住空间错位程度表明距市中心15 km左右是城市就业功能和居住功能主导地位转化的分界线;职住平衡度整体上呈现出由内圈层到外圈层递减的趋势,但高收入阶层和年轻白领的职住平衡度相对较低。②不同人群居住与就业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一般平民居住和就业均呈散点状集聚;年轻打工族居住和就业集聚区域紧邻,主要集聚在四环以内的城市东部区域;高收入阶层居住呈现"小集中、大分散"集聚特征,就业集聚区多集中在四环以内的城市东部和西北部区域;年轻白领居住集聚区呈现城市西部条带状和东部散点状相结合特征,就业集聚区主要在中关村和CBD为中心的两条轴状区域。③不同人群居住和就业空间集聚的尺度特征较为相似,呈现随距离增加"先增后减"变化趋势,但距离阈值存在差异。表现为高收入群体居住空间可选范围较小,一般平民就业空间可选范围较小,而年轻白领居住和就业空间可选范围均较大。
湛东升孟斌
关键词:居住空间就业空间
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与行为意向研究被引量:99
2014年
提高居民居住满意度是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研究多关注客观物质设施建设,而忽略居民居住需求的实际感知,对转型期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影响机制与行为意向研究还相对薄弱。选取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居住满意度—居住流动性意向"概念模型,重点探讨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因素及其与居住流动性意向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主要由居住环境、住房条件、配套设施和交通出行四个维度构成,且各维度的影响效应呈现出住房条件>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交通出行的递减趋势。居住满意度对居住流动性意向具有显著地负面感知效应。另外,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也对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和居住流动性意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为深入了解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环境需求与偏好提供较好的实证案例,同时对指导居住区开发和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湛东升孟斌张文忠
关键词:居住流动性结构方程模型
北京市居民居住行为对职住分离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2010年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问卷调查数据,以通勤时间作为职住分离的主要衡量指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居民的居住行为进行了深层挖掘,并重点关注居住地区、居住条件、住房产权性质、迁居行为四方面居住行为对职住分离程度的影响,以期反映北京城市居民不同居住行为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程度的差异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居住空间位置是造成居民通勤时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职住分离具有加剧效应;第二,住房成本和通勤成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表现为住房面积较大的群体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程度略大;第三,从住房产权性质来看,单位房和租借房群体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显著较小;第四,居民迁居与否对通勤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迁居次数的增多,居民通勤时间呈"V"型变化。此外,迁居原因的不同导致居民通勤时间亦存在较大差异。
孟斌湛东升郝丽荣
关键词:居住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