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500)

作品数:27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璐黄鹰陈道桢孙晋姜新宇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格尔德霉素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17-丙烯胺...
  • 6篇腺癌
  • 5篇疗法
  • 5篇17-AAG
  • 3篇蛋白
  • 3篇药物疗法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生物学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热休克
  • 3篇热休克蛋白
  • 3篇肽类
  • 3篇脱甲基
  • 3篇小鼠
  • 3篇小鼠体内

机构

  • 27篇东南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血液中...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 2篇无锡市第一人...

作者

  • 27篇刘璐
  • 11篇黄鹰
  • 9篇陈道桢
  • 8篇孙晋
  • 7篇姜新宇
  • 7篇周云
  • 6篇吴清华
  • 6篇高文
  • 5篇杨泽萱
  • 4篇宋进华
  • 4篇崔云
  • 3篇高海林
  • 2篇杨幼易
  • 2篇赵琪
  • 2篇朱晓莉
  • 2篇王自正
  • 2篇黄成垠
  • 2篇王峰
  • 2篇薛文群
  • 2篇杨敏

传媒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9)Fe示踪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应用59Fe对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nano Fe2O3Glu)进行示踪标记,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59Fe标记谷氨酸修饰共沉淀法制备nano59Fe Fe2O3Glu,经肝间质或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nano59Fe Fe2O3Glu在血液、心、肝、脾、双肾、肺、脑、眼、性腺等主要组织器官中的放射性,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包括吸收、分布、消除的特点,组织蓄积及可能作用的靶器官。结果:nano59Fe Fe2O3Glu粒径15nm,59Fe标记的nano Fe2O3Glu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1h和2天肝和脾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48.9%ID/g和22.9%ID/g;肝间质注射后肝8天、脾24h达到高峰,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肝脏分别为41.3%ID/g、20.8%ID/g和14.6%ID/g,脾分别为23.6%ID/g、21.2%ID/g和12.5%ID/g。脑、眼、性腺亦含有一定的放射性,表明纳米颗粒Fe2O3可通过血脑、血睾等屏障。经尾静脉和肝间质注射药物后,血液的放射性均在16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48天仍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结论:59Fe示踪nano Fe2O3Glu体内生物学分布灵敏、准确,其在体内主要的靶器官是肝和脾,无血液毒性与细胞毒性。
尹其华刘璐顾宁黄鹰刘岚宋进华崔云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微粒生物学分布
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06年
目的:对一种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即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SKB r3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SKB r3细胞中HER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7-AAG对人乳腺癌细胞株SKB r3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IC50浓度为3.09μg/m l。SKB r3细胞经17-AAG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在0、0.625、1.250、2.500、5.000和10.000μg/m l浓度下,SKB r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3±0.08)%、(3.68±0.67)%、(7.06±1.12)%、(11.23±1.36)%、(20.32±1.98)%和(31.65±2.96)%;G0/Gl期细胞分别为58.61%、54.34%、49.55%、43.73%、35.52%和27.46%;S期细胞分别为:29.57%、25.21%、19.65%、22.98%、19.71%和15.46%;G2/M期细胞分别为11.82%、20.45%、30.18%、33.29%、44.77%和57.08%;同时17-AAG处理后的SKB r3细胞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17-AAG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SKB r3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提示17-AAG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陈道桢刘璐姜新宇孙晋黄鹰
关键词: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人乳腺癌细胞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细胞凋亡
荷非小细胞肺癌裸鼠体内^(131)I-17-AAG的分布及其抗癌潜力
2010年
目的:探讨131I-17-丙基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其抗癌机制。方法:通过不同给药方式(131I-17-AAG间质给药或静脉给药、Na131I间质给药对照及竞争性显像),显像比较12只模型鼠体内分布情况,每只5.55MBq0.1mL。1周后处死取瘤,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和Ki-67、Bcl-2蛋白表达情况,设空白对照组(n=3)。另取24只,分别通过间质或尾静脉注射131I-17-AAG(每只1.85MBq0.1mL),不同时间处死,取血并测主要组织脏器的放射性计数率值。结果:显像提示,间质注射131I-17-AAG瘤体内放射性浓聚并长时间滞留,体内分布实验进一步证实;尾静脉给药瘤体内存在一定放射性摄取,药物体内清除较快;Na131I注射后迅速排出体外,无瘤内滞留;竞争性显像示瘤内摄取降低。电镜观测给药组较对照组肿瘤增长抑制显著。Bcl-2和Ki-67阳性表达率131I-17-AAG给药组要低于对照组。不同给药组组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ax=0.004。结论:131I-17-AAG间质给药在瘤组织内有明确药代学分布和药效学作用,可行进一步肿瘤治疗研究。
孙晋刘璐吴清华聂琦高海林杨泽萱黄鹰
关键词:同位素标记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载体HSV-TK导入了PA317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11.1%、30.6%和47.2%(均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詹惠英陈道桢刘璐薛文群杨幼易朱云霞赵琪鲁晓萱樊启英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旁观者效应逆转录病毒载体人宫颈癌自杀基因治疗
^(153)Sm-聚氨基葡糖的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2007年
目的建立^(153)Sm 标记聚氨基葡糖的方法,观察其通过尾静脉及肝间质内注射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为进一步用于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153)Sm_2O_3与盐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成^(153)SmCl_3,然后与聚氨基葡糖螯合生成^(153)Sm-CHICO(^(153)Sm-聚氨基葡糖复合物)。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1、2组小鼠分别经肝间质注射等活度的^(153)Sm-CHICO 和^(153)SmCl_3,3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53)Sm-CHICO,剂量为6.1 MBq/0.05 ml,分别于给药后0.5、1、2、6、24及48 h 各组处死5只,取血及主要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率值,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每组各时间点取1只小鼠行 SPECT 显像。结果^(153)Sm-CHICO 的标记率为(95.6±2.7)%,48 h 放化纯为(89.6±1.9)%。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153)Sm-CHICO 放射性核素主要浓聚于穿刺点,仅有少量分布于注射点外肝脏、肾脏、脾脏、骨等组织器官。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点区(直径5 mm)在48 h 百分注射剂量率均值为27.16%ID/g,为2组注射点的139倍,为3组肝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值的131倍。2组和3组小鼠血2 h 的放射性活度为1组130倍以上,且血中放射性计数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结论^(153)Sm-CHICO 标记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高的标记率及较好的稳定性。肝间质注射的^(153)Sm-CHICO 较长时间滞留在注射部位局部较小范围,在注射点以外组织和器官分布较少,血液清除快,^(153)Sm-CHICO 可能成为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的一种新药。
周云刘璐高文孙晋黄鹰
关键词:钐153生物学
^(131)I-17-AAG治疗荷卵巢癌裸鼠的毒副作用的初步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治疗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的骨髓及肝脏毒副作用。方法:40只BALB/c裸鼠,制成荷卵巢癌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治疗组):20只,3mCi131I-17-AAG尾静脉注射。二组(对照组):20只,为未经治疗的荷瘤裸鼠。一、二组荷瘤裸鼠均于1周及二周眶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酶学(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检查。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2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2周有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2周有显著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2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31I-17-AAG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时间逐步得到恢复。
高文刘璐周云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毒副作用
99Tcm-DTPA-环九肽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白细胞介素11受体显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建立99Tcm标记白细胞介素11(IL11)类似物环九肽,即环状肽半胱氨酰-甘氨酰-精氨酰-精氨酰-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酰-丝氨酰-半胱氨酸[c(CGRRAGGSC)]的方法,探讨标记物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IL11受体(IL11R)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间接法,用99Tcm标记c(CGRRAGGSC)制备99Tcm-DTPA-环九肽[99Tcm-DTPA-Bz-NH-SA-c(CGRRAGGSC),简称99Tcm-DTPA-IL11RR].利用纸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标记率和稳定性.将99Tcm-DTPA-IL11RR(0.74 MBq/只)经正常ICR小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计算血、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肌肉、甲状腺、骨骼、胰腺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γ显像动态(5只小鼠)观察99Tcm-DTPA-IL11RR在荷人PC-3前列腺癌骨转移瘤BALB/c裸鼠模型体内0.5,1,2,4,6,8和24 h表现,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比较,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计算99Tcm-DTPA-IL11RR显像肿瘤/对侧正常骨骼放射性(T/NT)比值,并用此2种显像剂进行裸鼠骨折模型显像比较.进行体内竞争抑制显像(3只荷瘤裸鼠),观察标记物生物学活性.对计量资料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99Tcm-DTPA-IL11RR标记率90.7%,HPLC即时测放化纯为(99.57±0.09)%,室温放置1,2,3,4,6,8和24 h,放化纯依序为(99.29±0.18)%,(98.95±0.78)%,(98.67±0.11)%,(96.53±0.91)%,(95.20±0.70)%,(88.38±0.22)%和(36.17±1.29)%.标记物经正常ICR小鼠尾静脉注射后主要经肾排泄,各时相重要组织脏器普遍摄取较低,肌肉和脑最低,4 h骨骼、肝摄取达峰值,分别为(1.910±0.109)和(0.366±0.030)%ID/g.注射后24 h体内放射性消失.模型鼠γ动态显像示脊柱骨髓、四肢关节髓腔轻度显影,体内放射性清除迅速;瘤灶放射性持续摄取,4 h最明显,延续至6~8 h;24 h全身影像极淡.以ROI法测量的模型鼠0.5,1,2,4,6,8和24 h T/NT比值分别为1.17±0.17,2.20±0.29,3.
吴清华刘璐黄庆娟杨泽萱孙晋刘标
关键词:
^(188)Re-奥曲肽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188Re-奥曲肽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为进一步肿瘤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16只荷人H460非小细胞肺癌的BALB/c裸鼠分为4组,经尾静脉注射188Re-奥曲肽 18.5MBq(O.2ml).于注射后2h,4h,24h,48h每个时间点处死一组裸鼠,取血液、肿瘤组织及主要脏器测量其放射性计数率值,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标记物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另2只荷瘤裸鼠同样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188Re-奥曲肽,于注射后相同时间点行SPECT扫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对肿瘤/非瘤组织放射性比值(T/NT)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88Re-奥曲肽标记率达(95.3±1.8)%,188Re-奥曲肽在荷瘤裸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肝脏、肾脏及肠道,肿瘤部位在4h摄取达到高峰9.8%ID/g,此时SPECT在肿瘤部位有明显的放射性核素浓聚,T/NT在尾静脉药物注射后24h达到高值为7.1。结论 188Re-奥曲肽在BALB/c荷瘤裸鼠体内对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靶向定位作用,其在肿瘤部位的分布具有较高的T/NT,188Re.奥曲肽有望用于表达生长抑素受体肿瘤的核素靶向治疗。
宋进华王自正周云刘璐王峰顾建平
关键词:奥曲肽放射疗法
低温下血小板生理学性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低温保存的血小板生理学性质可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使血小板容易被损伤、激活,输入体内后很快被清除出血液,失去临床应用价值。为了有效地保护血小板,适应临床需求,必须充分了解这一点。作者就近年来有关低温下血小板生理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崔云刘璐黄成垠
关键词:血小板生理学温下
^(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毒副作用的初步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治疗VX2肝癌移植瘤模型的骨髓及肝脏毒副作用。方法16只新西兰白兔,制成VX2荷肝癌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2组,1组(治疗组)8只,10mCi131I-17-AAG耳缘静脉注射;2组(对照组)8只,为未经治疗的荷瘤兔,1、2组荷瘤兔均分别于第1、2周耳缘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酶学(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酞酶)检查。结果2周时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ALT、AST均有显著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时间逐步得到恢复。
高文刘璐周云
关键词:毒副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