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08-044HLJ)

作品数:27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丁伟于涛曲广淼程杰成孙颖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石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芳基
  • 11篇磺酸
  • 10篇酸盐
  • 10篇烷基芳基磺酸...
  • 5篇动力学
  • 5篇酰胺
  • 5篇胶束
  • 5篇丙烯
  • 5篇丙烯酰胺
  • 4篇分子
  • 3篇动力学模拟
  • 3篇水溶
  • 3篇水溶液
  • 3篇微乳液
  • 3篇磺酸盐
  • 3篇胶束化
  • 3篇共聚
  • 3篇分子动力学
  • 3篇分子动力学模...
  • 2篇单电子

机构

  • 24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哈尔滨石油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大庆石化公司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4篇丁伟
  • 20篇于涛
  • 18篇曲广淼
  • 6篇程杰成
  • 5篇吕崇福
  • 5篇孙颖
  • 5篇袁丹丹
  • 5篇董志龙
  • 5篇栾和鑫
  • 4篇王会敏
  • 4篇张志伟
  • 3篇景慧
  • 3篇王玲
  • 3篇王福平
  • 3篇魏继军
  • 3篇杨昭
  • 3篇罗石琼
  • 3篇刘国宇
  • 2篇刘宏彬
  • 2篇李岳祥

传媒

  • 10篇应用化学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烷基芳基磺酸盐界面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辛烷,水/甲苯,水/辛烷、甲苯混合油相时的动力学特点,结果很好地展示了体系静止时清楚的油水界面,并与无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进行了比较。利用密度剖面图可说明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油相的诱导作用。同时,模拟计算出烷基芳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均方根偏差、接触面积等,由计算结果可知,油相为甲苯时能很好的降低其界面张力,油相为辛烷时更易于形成清楚的油水界面且界面强度较大。
丁伟史鹏于涛刘宏彬程杰成吴军政
关键词: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动力学模拟
系列烷基芳基磺酸盐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法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3种高纯度烷基芳基磺酸盐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规律,并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磺酸盐、盐、碱及醇含量对磺酸盐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随着其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增加,然后趋于平稳,随着温度和醇体积分数的降低、盐和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烷基芳基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得到的各参数均能很好地反映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Elov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磺酸盐在油砂表面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
丁伟董志龙刘坤张志伟曲广淼于涛王会敏袁丹丹
关键词:烷基芳基磺酸盐助剂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
咪唑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MAPD)的合成被引量:1
2012年
以丙烯酰胺(AM)、自制的1-(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3-癸基咪唑盐酸盐(MAPD-Cl)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得到了咪唑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MAPD)。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明其为目标产物。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聚合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聚合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25.41%,反应温度26℃,引发剂(NaHSO3-(NH4)2S2O4)质量分数0.03%,反应时间10 h。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可达到12.56 dL/g。
丁伟刘坤刘小军董志龙袁丹丹李淑杰张志伟曲广淼于涛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氧化还原引发剂响应面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010年
以直链α-烯烃、苯、氯磺酸、氢氧化钠等为原料,经傅-克烷基化、磺化、中和反应,合成了碳链长度不同的四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利用两相滴定法对提纯后的活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最终纯度均达到90%以上。
杨昭郑洲张国芳李岳祥李钢王福平
关键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系列2,5-二甲基十四烷基苯的柱层析分离技术及波谱表征
2010年
利用柱层析法分离2,5-二甲基十四烷基苯同系物,首先用薄层板进行点样,根据板上点的个数确定待分离的物质所含化合物的种类,以此确定所要的组分,并通过各点的距离初步确定洗脱液的极性配比;然后对样品进行柱层析分离,在洗脱过程中,根据不同极性物质谱带距离的不同,分别收集,并通过薄层板监控,确定所需谱带,再经旋转蒸发仪去除洗脱液,得到所要的纯净物.确定了最佳的展开剂体系体积比为:V(正己烷):V(四氯化碳):V(氨水)=3:1:0.2,利用核磁氢谱(1HNMR)和气质联用(GC-MS)法验证了纯化后产物的化学结构与分子设计相符.
丁伟栾和鑫于涛曲广淼程杰成
关键词:薄层色谱柱层析展开剂
烷基芳基磺酸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油水界面性能关系
2012年
自制了5种不同结构烷基芳基磺酸盐,考察了各体系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确定了其最小烷烃碳数均为10;最小烷烃碳数对应的界面张力值由小到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反正态分布<递增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单一结构<递减分布。考察了NaCl、异戊醇和磺酸盐浓度对反正态分布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NaCl浓度0.035 mol/L,异戊醇体积分数2%,磺酸盐浓度2.5×10^(-3)mol/L;在此条件下,最低油水界面张力达6.36×10^(-6)mN/m。
李明丁伟董志龙王玲高翔
关键词:烷基芳基磺酸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合成碳链长度不同的4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Na_2CO_3质量分数、正戊醇体积分数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1%~0.3%范围内,界面张力较低;Na_2CO_3质量分数为0.6%时,界面张力较低,且最低界面张力达到超低(3.1×10^(-3)mN/m);正戊醇的最佳体积分数为1.6%。
杨昭王福平李钢李岳祥张国芳郑洲
关键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微波辅助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共聚物被引量:2
2013年
微波辐射下,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与磺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N,N-二甲基-N-丙烷磺酸内盐(DMMPPS)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聚合物P(AM-DMMP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共聚物分子链端基为-Cl原子,证实共聚合反应过程为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A-TRP)反应;提高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速率增加,但过高的引发剂浓度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下降;增大催化剂浓度,转化率及分子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同聚合反应条件下与热聚合法进行对比研究,微波法的表观速率常数(kpapp≥6.2×10-4s-1)均高于热聚合法(kpapp=2.9×10-4s-1)。
丁伟王玲于涛曲广淼隋毅蒲婷
关键词:微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丙烯酰胺共聚
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用Winsor相图法研究了由实验室自制的8种烷基芳基磺酸盐复配体系/正丁醇/正癸烷/NaCl形成的微乳液,探讨了烷基芳基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的影响,为中相微乳液体系最佳配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中相形成盐度S1,中相消失盐度S2,中相盐宽ΔS,最佳盐度S*值均随高分子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积V*和增溶参数S.P值均随高分子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1、S2、ΔS、S*值均随磺酸盐平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V*和S.P值均随磺酸盐平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实验范围内,lgS*、V*、S.P与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均呈线性关系。
丁伟王会敏罗石琼袁丹丹于涛曲广淼程杰成
关键词:烷基芳基磺酸盐平均分子量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
水溶液中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新型阳离子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被引量:2
2013年
以咪唑、丙烯腈和溴辛烷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型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单体:氯化-1-正辛基-3-(4-丙烯酸丁酯基)咪唑(PMOIH8)。以2-氯丙酰胺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Me6-TREN为催化体系,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对丙烯酰胺(AM)、PMOIH8进行了二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P(AM/PMOIH)。FT-IR、MS和1H NMR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目标产物,采用GPC测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03~14×10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在1.21~1.75之间。考察了催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催化剂用量,聚合反应速率变慢,链增长速率常数kappp由0.0168 min-1降低至0.0065 min-1,Mw/Mn由1.25~1.71增加至1.32~1.75,引发效率Ieff=90.24%;增加引发剂用量,Mw/Mn由1.25~1.71减小至1.21~1.68,kappp由0.0168 min-1增加至0.0201 min-1,Ieff增加至93.17%。
丁伟刘康栾和鑫于涛曲广淼
关键词:丙烯酰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