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A03B02-10)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赵长遂陈晓平刘道银段伦博李英杰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流化
  • 3篇流化床
  • 2篇循环流化床
  • 1篇循环流化床锅...
  • 1篇石油焦
  • 1篇排放特性
  • 1篇气泡运动
  • 1篇温度分布
  • 1篇流化床锅炉
  • 1篇煤焦
  • 1篇密相区
  • 1篇锅炉
  • 1篇SO2排放
  • 1篇CFD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篇陈晓平
  • 3篇赵长遂
  • 2篇刘道银
  • 1篇李庆钊
  • 1篇李英杰
  • 1篇段伦博
  • 1篇梁财
  • 1篇唐智
  • 1篇陆利烨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以煤焦混合物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SO_2排放特性被引量:10
2008年
在工业运行的410t.h-1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烟煤、70%烟煤+30%石油焦和50%无烟煤+50%石油焦的燃烧试验,研究了运行参数对SO2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燃料均能达到良好的燃烧效果,炉内温度场分布均匀。在相同燃烧条件下,不同燃料SO2排放量与其中的含硫量呈正相关关系。SO2排放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脱硫温度;随钙硫比的增大而减小;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飞灰再循环量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不同种类的石灰石,大比表面积和高比孔容积的石灰石对SO2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考察了燃用不同燃料的最佳温度、钙硫比和过量空气系数,阐述了飞灰再循环和石灰石微观结构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中的机理和作用,以期对循环流化床的设计和运行工作提供指导。
段伦博陈晓平梁财李英杰李庆钊赵长遂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石油焦SO2排放
流化床密相区颗粒扩散系数的CFD数值预测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离散颗粒模型直观获得颗粒运动情况,并从单个颗粒和气泡作用的角度分析颗粒运动和混合,证实气泡在床层中上升、在床层表面爆破以及气泡上升引起的乳化相下沉运动对颗粒混合起关键作用。应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双流体模型系统地对床宽分别为0.2、0.4、0.8m的二维流化床在鼓泡区和湍动区的气固两相流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受离散颗粒模型启发,在双流体模型计算结果基础上,引入理想示踪粒子技术计算床内平均颗粒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横向扩散系数(Dx)总体上随流化风速增大而增大,但受床体尺寸影响较大;颗粒轴向扩散系数随流化风速增大而增大,受床体尺寸影响较弱。文献报道的密相区颗粒横向扩散系数分布在10-4~10-1m2.s-1数量级。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在数量级上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表明在大尺寸流化床且高流化风速下,颗粒横向扩散系数远大于小尺寸鼓泡流化床,为不同研究者实验结果的分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预测大型流化床内颗粒扩散速率提供了放大策略。
刘道银陈晓平陆利烨赵长遂
关键词:流化床气泡运动
侧面进料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混合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建立三维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研究装置,采用热颗粒示踪技术,在不同风速和静止床高下,考察了两种粒径的示踪颗粒注入密相区后沿水平进料方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混合特性。结果显示,在不同工况下,注入口下方的温升始终最明显,表明边壁处的乳化相有明显的向下运动。垂直方向测点的温升大于水平方向,但水平进料方向和水平横向的温升没有明显差别。提高风速有利于侧面进料与床料的混合。与注入口完全淹没在密相区相比,注入口位于飞溅区有助于侧面进料在密相区横截面的混合。
刘道银陈晓平唐智赵长遂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密相区温度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