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6JJD840004)

作品数:23 被引量:472H指数:13
相关作者:陆杰华李建新张新辉郑冰李月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8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5篇社会
  • 5篇老年人
  • 4篇中国老年人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实证
  • 3篇老龄社会
  • 3篇健康
  • 2篇养老
  • 2篇社会参与
  • 2篇实证分析
  • 2篇资本
  • 2篇互联网使用
  • 2篇家庭
  • 2篇红利
  • 1篇代际支持
  • 1篇新人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平等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与发...

作者

  • 12篇陆杰华
  • 2篇张新辉
  • 2篇李建新
  • 1篇李月
  • 1篇刘芹
  • 1篇郭冉
  • 1篇郑冰
  • 1篇张莉
  • 1篇韦晓丹

传媒

  • 4篇人口与发展
  • 3篇人口学刊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社会保障评论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中国志愿服务...

年份

  • 3篇2021
  • 1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老年人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1年
以往对于中国老年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侧研究较少,无法切实回答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中面临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使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从前倾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三方面首次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分析框架,运用斜交因子模型和多层MIMIC模型测量并探析了影响中国老年人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利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前倾因素中的健康信念、使能因素中的社会保障及需求因素对老年人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利用有着显著影响。但前倾因素中的文化观念和使能因素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揭示了影响中国老年人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利用的机制及其内部差异,这对于推进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汪斌
关键词:老年人
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被引量:55
2018年
以往文献表明中国老年人传统上依赖家庭照料,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这与西方的社会化照料模式以及夫妻关系核心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传统的社会支持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正在转变,虽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照料模式依然是老年人照料需求模式的主体,但转型期照料模式和社会化照料模式已被部分老年人接纳。家庭代际支持的强弱对老年人照料需求模式选择仍然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健在子女数量在2个及以上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照料模式,而没有健在子女或只有1个健在子女的老年人则更倾向于转型期照料模式和社会化照料模式;老年人经济状况与子女数量交互影响照料需求模式选择,低收入且子女少的老年人面临着照料困境。研究还显示老年人主观健康状况、养老观念对照料需求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主观认为自己不健康的老年人以及具有现代养老观念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照料。老年人照料需求模式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自西向东表现出对社会化照料模式的接纳。
陆杰华张莉
关键词:代际支持
中国大陆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评健康相互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CLHLS数据的检验被引量:75
2017年
老年人社会参与已成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共识。以往研究多关注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却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采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和验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模型表明,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社会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自评健康好的老年人比自评健康差的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发生比高22.0%~40.1%;进行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比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好的发生比高16.4%~25.6%;自评健康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可能大于社会参与对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社会参与在基期自评健康好的样本中更可能发挥显著影响。
陆杰华李月郑冰
关键词:社会参与因果关系LOG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
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汪斌周骥腾
关键词:转型社会家庭养老
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其展望被引量:24
2019年
人口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人口发展发生重大转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口红利走向下行、老龄化不断加剧、生育水平持续降低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与及时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新动向、新特点与新走向,对战略、前瞻、有效应对国家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并分析文献数据库中近年来收录的人口学重要文献,归纳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为人口红利、老龄化、生育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并对各核心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详述。通过明确目前人口发展转向背景及人口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预计未来人口学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的建构、人口红利的变化新特点及其轨迹、跨学科视角下的老龄研究及其顶层制度设计、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的走向及其配套措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及其内在动力以及人口分析技术方法的拓展和创新。在人口发展发生明显转向的新形势下,未来人口学研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予以持续的关注,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陆杰华刘芹
关键词:人口学研究人口红利老龄化生育水平新型城镇化
长寿时代中国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7
2020年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助力中国进入了长寿时代,其突出特征之一是百岁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CLHLS六期调查获得百岁老人的健康和死亡数据,基于Cox模型筛选和确定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普通老年人群体相比,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特殊,后者的风险主要来自其客观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越差的百岁老人,死亡风险越高,而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此外,性别以及现在是否抽烟对百岁老人的死亡风险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客观揭示了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降低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增强其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陆杰华刘柯琪
关键词:长寿时代影响因素
老龄社会新形态:中国老年学学科的定位、重点议题及其展望被引量:16
2020年
老龄社会新形态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始终面对的新国情。本文首先分析了老龄社会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并将老龄社会新形态作为跨学科的中国老年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其次,以老年学学科在理论建构创新、基础研究夯实、研究问题取向、学科交融推进、数据平台支撑和政产学研结合的新定位把握当代中国老龄社会新变局;之后,提出老龄社会新形态下治理范式、制度安排、可持续发展及其新动力、代际共享机制和新挑战新图景等核心议题;最后,对老年学学科发展的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优先研究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作出展望。
朱荟陆杰华
关键词:老年学学科定位
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新动向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长寿社会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新形态。参与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共建长寿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变革既是推进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应对长寿社会风险与挑战的必然趋势。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需要遵循公正与平等、权利与尊严、生命周期、代际公平及参与五个基本原则,其核心议题主要集中于公共制度创新与多元主体治理体系构建、长寿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与年龄友好环境建设、家庭照料体系与文化变迁、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五个方面。超前应对长寿社会的共同挑战,需要妥善处理"人口预测"与"人口发展""服务均等"与"分配公平""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的关系,并着力探索"理念创新—制度构建—资源整合—战略把握"的全球公共治理新路径。
陆杰华汪斌
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影响机制探究--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被引量:16
2020年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借鉴以往经典相关理论,尝试探讨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作用途径之一是信息获取机制。进一步使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控制内生性后,所得结论依然较为稳健。同时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过度使用互联网可能不利于健康。异质性分析结果还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不同世代的健康效应差异并不显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的健康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使用可能有利于缩小健康不平等。研究结果对于在互联网时代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和缩小国民健康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陆杰华汪斌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健康不平等
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1998-2014年老年人健康指标长期变化趋势探究被引量:13
2019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龄健康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以往高龄老人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的讨论,从"年龄-时期-队列"视角出发,采用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多期数据,根据日常生活行动能力(ADL)、自评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和虚弱指数等六个涉及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指标,分析1998年至2014年老年人健康程度的变动过程。从时期角度来看,六个健康指标在较年轻的样本中与较早样本的指标仅有微小波动,总体上体现出测量的稳健性;从年龄角度来看,老年人健康指标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下降;从队列角度来看,健康指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病态状态扩展主要存在于较年轻队列的老年人,而较年长队列则更多体现为病态状态压缩。
陆杰华郭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