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87)

作品数:16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明诗沈文娟吕莹莹王璟睿李卫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LANDSA...
  • 3篇植被
  • 3篇人工林
  • 2篇遥感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OBSERV...
  • 2篇TM
  • 2篇ETM+
  • 1篇地球资源卫星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堆栈
  • 1篇多时相
  • 1篇性能对比
  • 1篇序列数据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数据
  • 1篇源数据

机构

  • 14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李明诗
  • 6篇沈文娟
  • 4篇吕莹莹
  • 3篇王璟睿
  • 2篇李卫正
  • 1篇庄义琳
  • 1篇张金池
  • 1篇徐网谷
  • 1篇郑光
  • 1篇侍昊
  • 1篇庄家尧
  • 1篇王智
  • 1篇张增信
  • 1篇蒋超群
  • 1篇王春红
  • 1篇杨艳蓉
  • 1篇孙力
  • 1篇刘春明
  • 1篇常瑞雪
  • 1篇王姮

传媒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遥感信息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学报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干扰监测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8年
时空意义明确的森林干扰和恢复信息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诸多的现实困难,多尺度的森林干扰定量化时空信息相对缺乏。Landsat数据具备光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的优势,以及可以免费获取的特点,使其成为主要的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的遥感数据源之一,为长时间周期内提供具有合适的空间细节和时间频率的森林干扰信息成为可能。特别是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堆栈(LTSS)的森林干扰自动分析算法的出现,更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近实时监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全面评述了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多时相森林干扰监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Landsat的多种指数监测和自动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其与多源数据结合的扩展应用,最后就现有方法与国内外新的数据、技术手段的关联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广中国本土卫星影像应用于森林干扰监测提供理论借鉴。
沈文娟沈文娟黄成全
关键词:LANDSAT多源数据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Plantation Forests'Disturbance and Recovery of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Using Yearly Landsat Time Series Observations(1986-2015)被引量:2
2017年
Forest disturbance plays a vital role in modulating carbon storage,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Yearly Landsat imagery from 1986 to 2015 of a typical plantation region in the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of southern China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A Landsat time series stack(LTSS) was fed to the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model(VCT) to map long-term changes in plantation forests'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followed by an intensive validation and a continuous 27-yr change analysis on disturbance locations,magnitudes and rates of plantations'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And the validation results of the disturbance year maps derived from five randomly identified sample plots with 25 km^2 located at the four corners and the center of the scene showed the majority of the spatial agreement measures ranged from 60% to 83%.A confusion matrix summary of the accuracy measures for all four validation sites in Fogang County showed that the disturbance year maps had an overall accuracy estimate of 71.70%.Forest disturbance rates' change tren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ecline first,followed by an increase,then giving way to a decline again.An undulated and gentle decreasing trend of disturbance rates from the highest value of 3.95% to the lowest value of 0.76% occurred between 1988 and 2001,disturbance rate of 4.51% in 1994 was a notable anomaly,while after 2001 there was a sharp ascending change,forest disturbance rate spiked in 2007(5.84%).After tha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up to the lowest value of 1.96% in 2011 and a slight ascending trend from 2011 to 2015(2.59%).Two obvious spikes in post-disturbance recovery rates occurred in 1995(0.26%) and 2008(0.41%).Overall,forest recovery rates were lower than forest disturbance rates.Moreover,forest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 detection based on VCT and the Landsat-based detections of trends in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LandT rendr) algorithms in Fogang County have been conducted,with LandT rendr finding mostly much more disturbance than VCT.Overall,disturbances and recover
SHEN WenjuanLI MingshiWEI Anshi
关键词:卫星回收地球资源卫星
基于TM/ETM+数据的南京三区域城市森林干扰指数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南京紫金山、幕府山和老山为研究对象,利用1992、1995、1998、2001、2003、2005、2007和2011年8期的Landsat TM/ETM+数据进行缨帽变换,通过对变换后的各分量进行归一化操作进而建立森林干扰指数模型,然后进行3个区域森林干扰指数分级操作,最后借助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Google Earth影像的目视解译结果,对发展的森林干扰指数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而发展的森林干扰分析方法是有效且可靠的。南京3个区域的森林干扰在1992—2001年间变化不明显,2001—2005年干扰上升明显,2005年之后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幕府山森林受干扰最强,老山林场次之,紫金山最小。每个区域干扰强度的分布也各有特点,但相同的是区域周边的干扰指数明显大于中心地区。驱动南京城市森林干扰时空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开发活动及景区游览等。
吕莹莹任芯雨李明诗
关键词:LANDSATTMETM+
Landsat长时间序列数据格式统一与反射率转换方法实现被引量:7
2014年
介绍了一种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预处理程序,即陆地卫星生态系统干扰自适应处理系统(landsat ecosystem disturbance adaptive processing system,LEDAPS)。该程序通过使用MODTRAN太阳能输出模型,校正太阳方位、日地距离、TM或ETM+带通以及太阳辐照度,将定标影像转换为表观(top-of-atmosphere,TOA)反射率影像,并将通过浓密植被(dark dense vegetation,DDV)算法插值生成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以及通过相关资料获得的臭氧(O3)浓度、大气压及水汽值等用于6S辐射传输模型,生成地表反射率产品。以LEDAPS可处理的标准数据Landsat7 ETM+和统一格式后的非标准数据Landsat5 TM影像为例,介绍了长时间(1987—2011年)序列数据的选择、格式统一以及算法的实现过程,同时给出了校正后影像效果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数据和非标准数据经过LEDAPS处理后生成的地表反射率产品能有效降低大气中O3、水汽及气溶胶等对影像真实反射率的影响,为土地覆盖变化和干扰因素等的长时间序列监测和生物物理参数的遥感反演提供科学产品,有助于在国内形成处理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的准则。
沈文娟李明诗
关键词:LANDSAT
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以长江中下游为研究区,利用1998—200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1951—2011年基准气象观测资料,借助区域气候模型RegCM3和MODIS遥感,分析测站"点"上植被"覆盖量"、区域"面"上植被"覆盖类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NDVI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变化不大。年纪尺度NDVI与气温呈较强正相关,与降水呈弱负相关。(2)在选定的3个植被下垫面中,以农田植被覆盖为主的长三角丘岗城乡交错区年增温最弱。春夏秋季增温趋势从大到小为:赣浙皖山地森林区>鄂皖低山丘陵混合林区>长三角丘岗城乡交错区,冬季则完全相反。春夏秋季节农田植被区的降水量随时间增加显著,森林区的降水量则显著减少,冬季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
杨艳蓉张增信张金池刘春明庄家尧
关键词:植被覆盖区域气候模拟遥感
基于Landsat图像的南京城市绿地时空动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以10期(1986至2011年)TM/ETM+遥感数据为信息源,遵从V-I-S(Vegeta-tion-Imperviousness-Soil)模型,采用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并利用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和IKONOS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动态模式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中等分辨率的TM/ETM+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绿地的丰度信息提取是有效且可靠的。从时间角度看,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度逐年递减,其中主要变化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域向低植被覆盖度区域转化;空间上,低植被覆盖区域由中心城区向四周不断扩大,而城郊结合部由于快速城市化致使植被覆盖区逐渐被非植被区取代。在南京,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快速城市化进程、变动的绿化政策与措施以及其它自然因素。
李明诗孙力常瑞雪
关键词:LANDSATTMETM+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述评被引量:6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发展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应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森林经营策略,主要包括:1坚决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加强保护天然林;3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对策;4加速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
王姮李明诗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广东省森林碳储量与动态变化被引量:20
2016年
以广东省1979—201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当地分树种生物量扩展因子方程,对广东省近30 a的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碳储量从1979年的2.766 47×10~7t增加到2012年的1.673 778×10~8t,年均增加4.366×10~6t,年变化率5.45%;平均碳密度从7.57 t/hm^2增加到23.01 t/hm^2。乔木林对森林碳储量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阔叶林贡献比较突出,且增长较快;在林龄结构上,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和碳储量都占有较大比例。
王璟睿仵宏基孙昕李明诗魏安世
关键词:森林资源碳储量碳密度
人工林与天然林破碎化过程差异对比——以美国华盛顿州和密西西比州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森林损失和破碎化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根据Forman景观变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收缩和消失5种空间过程的理论,利用ArcGIS Modeler建立森林破碎化过程模型用以明确描述森林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和生态进程。基于NLCD2001、2006、2011 3期数据,以美国华盛顿州和密西西比州为研究区,利用森林破碎化过程模型,将森林损失斑块分为4种破碎化过程(分割类型因其线状特征被归入破碎化类型),对比分析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破碎化过程在时空上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天然林破碎化斑块多分布于城市/森林、耕地/森林、以及灌木/森林的交界处,而人工林破碎化斑块分布格局较为零散;天然林中破碎化斑块和收缩斑块大多发生在上阶段收缩、破碎化以及穿孔斑块的边缘,而人工林中4种空间过程的承接关系不像天然林那么明显,但两者整体上都呈现相似的"收缩-消失-穿孔/破碎化"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收缩类型占主导然后慢慢消退,穿孔和破碎化逐渐增多占据新的主导。
任芯雨吕莹莹巫颖伟李明诗李卫正
关键词:天然林人工林
基于RapidEye的人工林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性能对比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2012年RapidEye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样方数据,采用多种建模技术进行生物量的反演和制图。先依据RapidEye光谱数据发展出包括NDVI、RVI等多种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图像及纹理特征,再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建模所需因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建模R2为0.687,验证R2为0.641,平均相对误差为0.306;基于BP神经网的建模R2为0.552,验证R2为0.358,平均相对误差为0.525;基于随机森林的建模R2为0.850,验证R2为0.324,平均相对误差为0.468。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所制作的空间意义明确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为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有益指导。
王璟睿沈文娟李卫正李明诗郑光
关键词:生物量BP神经网支持向量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