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410)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梁未丽阚飙梁璞崔志刚赵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霍乱
  • 3篇霍乱弧菌
  • 2篇弧菌
  • 2篇基因
  • 2篇河弧菌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毒力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阴性
  • 1篇生物膜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蛋白
  • 1篇天冬氨酸
  • 1篇脱氢酶
  • 1篇脱氢酶基因
  • 1篇腺苷酸
  • 1篇酶基因
  • 1篇密度感应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5篇阚飙
  • 5篇梁未丽
  • 2篇赵璇
  • 2篇崔志刚
  • 2篇梁璞
  • 2篇李杰
  • 1篇王多春
  • 1篇陈保立
  • 1篇卢昕
  • 1篇段国贤
  • 1篇张力
  • 1篇蔡红艳
  • 1篇吴睿

传媒

  • 3篇疾病监测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霍乱弧菌中环腺苷酸受体蛋白对高丝氨酸脱氢酶基因的调控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霍乱弧菌中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对高丝氨酸脱氢酶(HDH)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搭桥PCR将HDH基因启动子中CRP潜在结合位点替换为CRP保守结合位点,分别将替换前后的启动子序列导入报告质粒,转化霍乱弧菌野生株C7258及CRP缺失株WL7258,比较荧光值的差异。结果:改造前报告质粒在野生株中的荧光值高于CRP缺失株,改造后报告质粒的荧光值在2株菌中均有升高,但在野生株中升高更明显。结论:CRP调控HDH的转录,但不是惟一调控因素。
蔡红艳陈保立梁未丽王多春李杰段国贤阚飙
关键词:天冬氨酸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细菌中普遍存在,细菌细胞通过识别和密度依赖性应答其自身或周围环境中其他菌细胞分泌的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来影响一系列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革兰阴性菌的密度感应现象最早发现于海洋弧菌中,本文主要综述了烈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系统组成、信号传递过程、调节的生理功能及与其他全局性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
赵璇阚飙崔志刚梁未丽
关键词:密度感应霍乱弧菌生物膜
一株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河弧菌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2014年
目的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和阿拉伯糖发酵实验是区分河弧菌和其他非凝集弧菌的特征性化学指标。本研究对发现的1株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的河弧菌Ma-2531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利用多对特异性引物对精氨酸双水解酶代谢通路的arc操纵子区基因簇进行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比较Ma-2531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菌株EF85003的生长曲线和培养液pH值的变化。结果针对arcBCA基因簇序列的3对引物arc-F/arc-R、arc-F/arc-rev和arc-ck-up/arc-R均为阴性扩增,而其上下游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对arc1-up/arc1-dn和arc72695-up/arc75219-dn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arc1-dnRev/arc72695-upRev引物对的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显示该扩增片段包含transposase IS4序列,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包括精氨酸双水解酶系统arcBCAD基因簇及上游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编码基因在内的约8.6 kb的大片段发生了缺失。生长曲线和pH值测定显示菌株Ma-2531和EF85003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菌株Ma-2531中插入序列的转座导致了该菌株精氨酸双水解酶这一鉴定生化指标阴性的结果,但这种变化应只是随机和罕见的,使河弧菌生化代谢表现出多样性。
吴睿梁璞卢昕阚飙梁未丽
关键词:河弧菌精氨酸
1961-2010年中国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ctxB和rstR基因变迁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1961-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的ctxB变异特征和rstR基因类型.方法 选取中国1961-2010年间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共385株.应用PCR方法扩增ctxB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使用rstR型特异性引物扩增rstR基因,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 ctx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85株被检菌株中52.5%(202/385)携带ctxBET,47.5%(183/385)携带ctxBc1ass,即第39位的酪氨酸(Y)变为组氨酸(H),68位的异亮氨酸(Ⅰ)变为苏氨酸(T),呈现古典生物型菌株(O395)的序列特征.1961-1992年以携带ctxBET的菌株占绝对优势,比例高达98.4%(182/185);1993年后,携带ctxBclass的菌株增加,其中1993-2005年间携带ctxBc1ass菌株的比例达到97.2% (174/179);自2006年开始,重新出现了ctxBET为主导或二者共存的局面.rstR基因的检测表明约62.9%(242/385)的菌株携带rstRET,6.8% (26/385)的菌株携带rstRclass,其余菌株中存在不同的rstR组合形式,其中,以rstRET+ rstRc1as的组合最多,占75.7%(75/99).与ctxB相似,不同型别rstR的分布呈现时间特异性,1961-1992年期间以携带rstRET的菌株占主导(87%,161/185),1993年以后出现多态性变异,携带其他类型rstR如rstRclass,rstRenv及不同rstR组合的菌株明显增多,与rstRET共同存在.96%(25/26)、84%(63/75)和18/18的分别携带rstRclass、rstRET+ rstRclass组合和rstRET+ rstRc1ass+ rstRenv组合的菌株均分离于1993年之后.结论 中国霍乱弧菌菌株中ctxB和rstR的型别分布有明显的时间特异性,rstR存在多种组合形式,反映了菌株多样性的遗传和进化特征.
梁未丽赵璇张力崔志刚李杰阚飙
关键词:基因型
河弧菌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13年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被认为是新发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起腹泻暴发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危险,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地区和卫生条件差的区域。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对河弧菌及其致病性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研究就河弧菌的发现、病原学特征,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梁璞阚飙梁未丽
关键词:河弧菌毒力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