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269)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梁长虹徐莉萧远球张忠林刘再毅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磁共振
  • 11篇波谱
  • 11篇磁共振波谱
  • 8篇肝脏
  • 5篇MRS
  • 4篇单体素
  • 4篇在体
  • 4篇体素
  • 3篇质子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质子磁共振
  • 2篇质子磁共振波...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可重复性
  • 2篇灌注

机构

  • 13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梁长虹
  • 11篇徐莉
  • 8篇萧远球
  • 7篇张忠林
  • 5篇刘再毅
  • 3篇郑君惠
  • 2篇王秋实
  • 2篇郭成伟
  • 2篇谭绍恒
  • 2篇曾琼新
  • 2篇崔燕海
  • 2篇张水兴
  • 1篇谢淑飞
  • 1篇刘春玲
  • 1篇刘辉
  • 1篇刘晓颖
  • 1篇赵振军
  • 1篇沈三弟
  • 1篇贾乾君
  • 1篇邹艳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钆类对比剂及预饱和带对肾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匀场和抑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对感兴趣区周围施加预饱和带及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是否会影响在体肾脏3.0T单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MRS)的匀场与抑水效果。方法对21名肾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受检者,使用GESignaExciteHD3.0T超导MR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采集肾脏单体素PRESS序列波谱。保持感兴趣区位置不变,在静脉注射Gd-DT-PA前后感兴趣区周围分别施加及不施加预饱和带行MRS自动预扫描程序。结果①非增强施加预饱和带组较非增强未施加预饱和带组匀场效果(Z=-2.801,P=0.005)和水抑制效果(Z=-2.880,P=0.004)均变好。②增强施加预饱和带组较增强未施加预饱和带组匀场效果(Z=-4.434,P<0.0001)和水抑制效果(Z=-4.709,P<0.0001)均变好。③施加预饱和带组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后较非增强时匀场(Z=-4.785,P<0.0001)和抑水(Z=-4.788,P<0.0001)均变差。结论感兴趣区周围施加预饱和带在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前后均有利于获得有效地匀场和水抑制。肾脏实质MRS匀场和抑水受静脉注入钆类对比剂的影响,推荐施加预饱和带后、注入Gd-DTPA对比剂前行波谱采集。
徐莉谭绍恒梁长虹张忠林萧远球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单体素对比剂
年龄对肝脏3.0 T质子MRS抑水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年龄对在体肝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MRS)预扫描抑水效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44名自愿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1500ms,TE30ms,信号采集次数(NSA)64次,感兴趣容积(VOI)2cm×2cm×2cm。采用SAGE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代谢物峰高及峰下面积。以水峰为内参照对脂质峰高度及面积进行标准化。(1)把受检者按是否年龄<44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受检者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波谱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脂质峰和水峰的峰高及峰下面积等计量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并计算年龄与各上述指标相关系数,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时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结果 (1)年龄较轻组较年龄较长组的平均BMI较小[分别为(22.0±3.5)kg/m2,(24.7±2.7)kg/m2,t=-2.793,P=0.008],Lip2峰高[两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4099-634600,34480-1752600;中位数分别为90044,211375]及峰下面积[两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42717-1E+007,123810-5E+007;中位数分别为357605,1075300]较小(Z值分别为-2.393,-2.317;P值分别为0.017,0.020)。标准化脂质峰高度[两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0-0.27,0.02-0.70;中位数分别为0.07,0.19]及面积[两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0-0.23,0.00-0.96;中位数分别为0.01,0.03]更小(Z值分别为-2.317,-2.116;P值分别为0.020,0.034)。(2)BMI与体重高度正相关(r=0.859,P=0.000),年龄与BMI(r=0.420,P=0.004)及Lip2峰高(r=0.362,P=0.019)及标准化脂质峰高度(r=0.317,P=0.041)中度正相关;年龄与预扫描匀场效果低度负相关(r=-0.298,P=0.049),抑水效果中度负相关(r=-0.326,P=0.031)。结论年龄增加伴随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更难确定水抑制脉冲的中心频率,影响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总体来说年龄更大者更难达到良好的波
梁长虹徐莉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波谱年龄
正常肝脏3.0T质子MRS检查的可重复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质子MRS检查正常肝脏同一感兴趣区(ROI)的可重复性。方法对31名正常志愿者,采用GESignaExcite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ms/30ms,NSA:64次,ROI:2cm×2cm×2cm。对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SNR和基线稳定性、水峰和脂质峰两次重复测量及水峰、脂质峰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部位两次MRS检查得波谱SNR(Z=-0.535,P=0.593)、基线稳定性(Z=-0.333,P=0.739)、自动匀场线宽(Z=-0.305,P=0.761)、抑水(Z=-1.232,P=0.218)、脂质峰高度(Z=-0.558,P=0.557)、脂质峰峰下面积(Z=-1.195,P=0.232)、水峰高度(Z=-0.647,P=0.518)、水峰峰下面积(Z=-0.118,P=0.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脂质峰面积、水峰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P<0.001)和0.799(P<0.001)。结论在体质子MRS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具有可重复性。
徐莉梁长虹萧远球张忠林张水兴谢淑飞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波谱可重复性
在体MRS分析肝脏脂质沉积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采用波谱学方法无创性研究肝脏脂质沉积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获得高分辨可析性波谱的影响。方法 44位正常及弥漫性脂肪肝志愿者均接受磁共振扫描,所获谱线采用SAGE后处理软件分析,对肝脏中含量最高的脂质(亚甲基峰Lip2,1.3 ppm)的含量与受检者一般情况、波谱预扫描结果及肝脏余脂质含量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把受检者按肝脏脂质含量Lip2高低分为两组,两组的一般情况、波谱预扫描匀场效果、抑水效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肝脏Lip2峰下面积与受检者一般情况呈正性相关,与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呈负相关;Lip2峰下面积与Lip1峰高、Lip2峰高、Lip3峰高及峰下面积、Lip4峰高及峰下面积均为正相关;肝脏脂质含量较低组较肝脏脂质含量较高组的平均体质量小,平均BMI小,平均年龄小,抑水效果更好。结论肝脏脂质沉积的增多为年龄、体质量及BMI等相关的体内脂肪沉积增多,BMI为肝脏脂质沉积正相关最为密切的预测因素,抑水为负相关最为密切的预测因素;Lip2含量增多伴随Lip1、Lip3及Lip4含量增多,但相关程度并不一致;肝脏脂质含量增多时影响磁共振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从而更难获得高分辨的可析性波谱。
徐莉梁长虹张忠林萧远球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单体素
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3.0T MRI表现
2011年
目的:探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3.0T MRI表现。方法: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IRI组(共计7组,每组5只)。建立肝缺血模型的方法为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分别于恢复血供后0.5、1.5、6.0、12.0、24.0和48.0 h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T2WI上,IRI早期(0.5 h、1.5 h)表现整个肝左叶信号增高,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6 h和12 h肝内出现点片状高信号,且在T1WI增强扫描时呈强化减低区;在24 h和48 h,坏死区在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与未坏死肝组织(无强化区)分界清楚。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镜下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肿胀,肝窦内、汇管区、中央静脉及小动脉内红细胞淤积;随着损伤加重,肝窦肿胀,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最后发展为凝固性坏死。结论:3.0T MRI能够动态反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尤其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阶段(<2 h),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评价方法。
郭成伟梁长虹郑君惠李新云张忠林谭绍恒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
不同性别肝脏3.0 T质子MRS匀场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在体肝脏3.0 T质子MR波谱预扫描匀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2名自愿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 1500 ms,TE 30 ms,信号平均次数(NSA)64次,感兴趣容积(VOI)2 cm×2 cm×2 cm。采用SAGE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代谢物峰高及峰下面积。以水峰为内参照对脂质峰面积进行标准化。按性别对受检者分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波谱预扫描线宽,身高,体重,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肝脏脂质含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对BMI和肝脏脂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女性组较男性组匀场效果更好[(16.5±3.1)Hz,(20.3±5.0)Hz,t=3.506,P=0.001];体重[(56.9±10.4)kg,(68.5±8.8)kg,t=-4.744,P<0.000]及身高[(158.2±4.6)cm,(171.1±4.8)cm,t=-10.621,P<0.000]更小;女性较男性组平均BMI未见统计学差异[(22.7±3.5)kg/m2,(23.4±2.8)kg/m2,t=-0.940,P=0.351]。年龄未见统计学差异[(38.9±13.0)岁,(35.6±13.6)岁,t=-0.937,P=0.354]。肝脏脂质含量更少(0.06±0.10,0.20±0.28,t=-2.751,P=0.008)。(2)BMI和肝脏脂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348(P=0.006)。结论在BMI及年龄未见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由于肝脏脂质含量较少,女性更容易在预扫描中获得均匀的磁场从而采集获得高分辨可析性MR波谱。
梁长虹徐莉崔燕海萧远球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波谱
肝脏3.0T质子MRS谱线后处理评估者间和评估者自身可重复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体肝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MRS)谱线用SAGE软件Spectrum后处理方法处理评估者间和评估者自身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19例自愿者,使用GESigna Excite 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1500ms,TE30ms,信号采集次数(NSA)64次,感兴趣容积(VOI)2cm×2cm×2cm,共获得19条谱线。采用SAGE软件包,Spectrum后处理方法,测量者1测量2次和测量者2测量1次,经过5Hz高斯窗函数截趾(Apodization)处理,傅立叶变换,谱线自动基线校正,谱线自动相位校正,手动确定4.7ppm水和1.3ppm脂肪峰亚甲基峰位置,拟合积分共得到57组水峰和脂肪峰峰高及峰下面积。(1)计算评估者间和评估者自身等级相关系数。(2)采用多组配对样本秩和检验(FriedmanTest)比较三组的水峰和脂肪峰峰高及峰下面积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测量者1前后2次测量结果脂质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P<0.000)、0.989(P<0.000),水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89(P<0.000),测量者1第1次与测量者2测量结果脂质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P<0.000)、0.988(P<0.000),水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P<0.000)、1.000,测量者1第2次与测量者2测量结果脂质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P<0.000)、0.988(P<0.000),水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P<0.000)、0.989(P<0.000)。(2)三组水峰峰高(χ2=3.500,P=0.174)及峰下面积(χ2=1.500,P=0.472)和脂肪峰峰高(χ2=2.333,P=0.311)及峰下面积(χ2=1.600,P=0.4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SAGE后处理软件Spectrum后处理方法,在体肝脏3.0T质子MRS谱线测量者内及测量者间可重复性高,测量结果高度相关。
徐莉梁长虹张忠林萧远球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波谱可重复性
体质量及BMI对肝脏3.0T单体素MR波谱抑水效果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受检者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对在体肝脏3.0T质子MRS预扫描抑水效果的影响。方法44名志愿者,使用GESigna Excite 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ms/30ms,NSA64次,VOI2cm×2cm×2cm。采用SAGE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代谢物峰高及峰下面积。结果体质量较小组较体质量较大组的平均身高小[分别为(161.2±8.5)cm、(167.7±6.2)cm],平均BMI较小[分别为(20.8±2.3)kg/m2,(25.6±2.6)kg/m2],抑水效果更好(两组min—max分别为90—96、65—94;中位数为94、93)。Lip2峰高(两组min—max分别为1.41×104—5.76×105、3.45×104—1.75×106;中位数分别为9.00×104、2.58×105)及峰下面积(两组min—max分别为4.27×104—2.00×107、1.24×105—5.00×107;中位数分别为2.64×105、1.19×106)较小。标准化脂质含量(min—max分别为0—0.11、0—0.96;中位数分别为0.01、0.04)更小。BMI较低组较BMI较高组平均体质量较小[分别为(55.2±8.2)kg、(71.2±7.8)kg],平均年龄较小[分别为(33.2±11.9)岁、(45.6±9.4)岁],抑水效果更好(两组min—max分别为90—96、65—95;中位数分别为94、93)。Lip2峰高(两组min—max分别为1.41×104—5.76×105、3.45×104—1.75×106;中位数分别为7.37×104、2.11×105)及峰下面积(两组min—max分别为4.27×104—2.00×107、1.24×105—5.00×107;中位数分别为2.64×105、1.19×106)较小。标准化脂质含量(min—max分别为0—0.08、0.01—0.96;中位数分别为0.01、0.04)更小。体质量与抑水率、BMI与抑水率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0.494。结论体质量及BMI增加伴随肝脏脂质沉积增加,影响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均为中等负相关,肥胖受检者更难达到良好的波谱预扫描结果从而更难获得高分辨的可析性波谱,BMI较体质量对预测略为敏感。
徐莉梁长虹萧远球张忠林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肝脏单体素
在体3.0TMR波谱的肝脏脂质含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采用在体3.0 T MRS方法筛选出影响肝脏脂质沉积的重要因素并建立回归预测方程.方法 正常及弥漫性脂肪肝志愿者共44名,记录身高、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行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序列采集.采集前行常规预扫描,记录线宽(LW)及抑水率(WS),所获谱线采用后处理软件分析.以水为内参照,对肝脏的脂肪含量进行标准化,定义为脂(%)=脂/(脂+水)×100%.对身高、体质量、年龄、BMI、LW、WS和肝脏标准化脂质含量采用Perso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以肝脏中脂质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结果 受试者肝脏脂质含量(0.00~0.96%,中位数为0.02%)与年龄[(39.1±12.6)岁]、体质量[(64.4±10.4)kg]、BMI(23.3±3.1)、LW(18.9±4.4)及WS[(90.7±6.5)%]5个因素的表达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0.44、0.40、0.52和-0.73,P值均〈0.05),只有年龄、BMI、LW及WS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方程标准化脂质含量(Y)=1.395-(0.021×WS)+(0.022×BMI)+(0.014×LW)-(0.004×年龄),决定系数为0.61,校正决定系数为0.59.结论 该回归模型拟合较好,自变量年龄、BMI、LW及WS能够解释约60%肝脏脂质含量的变化.
徐莉梁长虹萧远球张忠林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
肝纤维化MR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时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使用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MR-DWI检查,弥散敏感梯度值b=600s/mm2,测量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ADC值变化规律,并与光镜及电镜下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下降(P<0.05);病理学表现为肝内纤维基质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肝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结论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下降,可能为肝内纤维沉积增多及细胞内外水分子弥散异常限制水分子运动所致。
王秋实邹艳刘辉刘再毅梁长虹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显微镜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