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805)

作品数:65 被引量:865H指数:22
相关作者:刘树根孙玮宋金民王国芝邓宾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8篇盆地
  • 24篇四川盆地
  • 20篇灯影组
  • 13篇油气
  • 12篇震旦
  • 12篇成藏
  • 12篇储层
  • 10篇寒武统
  • 9篇震旦系
  • 9篇下寒武统
  • 8篇地质
  • 8篇流体
  • 7篇震旦系灯影组
  • 6篇页岩
  • 6篇气藏
  • 6篇寒武系
  • 5篇地质意义
  • 5篇盐岩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机构

  • 5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安达市庆新油...
  • 1篇图宾根大学

作者

  • 41篇刘树根
  • 24篇孙玮
  • 20篇王国芝
  • 19篇宋金民
  • 14篇邓宾
  • 14篇李智武
  • 9篇冉波
  • 8篇袁海锋
  • 7篇田艳红
  • 7篇杨迪
  • 6篇吴娟
  • 6篇叶玥豪
  • 6篇范蕾
  • 6篇徐国盛
  • 5篇白志强
  • 5篇彭瀚霖
  • 4篇李金玺
  • 4篇张长俊
  • 4篇罗志立
  • 4篇罗超

传媒

  • 19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岩石学报
  • 4篇矿物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4篇Journa...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Acta G...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21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运聚期次被引量:10
2014年
借助钻井岩心与薄片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与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储层热演化历史恢复成果,对川中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孔洞缝充填矿物的次序关系进行分析,并恢复龙王庙组油气运聚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晶粒残余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但基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孔、洞、缝中矿物的充填次序和类型及不同期次包裹体发育特征反映龙王庙组储层至少经历了4期油气成藏,第一期油气成藏发生在中-晚三叠世,被细晶-微晶白云石中均一温度为110-133℃的包裹体所记录;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中侏罗世,被孔洞中的第一世代白云石中均一温度为143-167℃的包裹体记录;第三期油气成藏为古油藏在高温作用下裂解为天然气的过程,被储层孔洞缝中充填的第二世代沥青所记录;第四期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晚白垩世,被第三世代石英中均一温度为190-210℃的流体包裹体记录。这些不同期次和不同世代的矿物记录了磨溪构造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流体充注完整的序列和过程。
袁海锋赵明霞王国芝宋金民刘勇付晨阳王维华杜威
关键词:充填序列
川中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关系被引量:38
2014年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钟勇李亚林张晓斌刘树根巫芙蓉刘定锦邓小江陈胜杨飞李小娟蒋波
关键词:烃源岩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寒武系含气层系流体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川中高石梯-磨溪构造主要的含气层系。以地层水化学资料和实测地层压力为基础,分析灯影组-龙王庙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和地层压力分布,研究地层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显示:地层水离子中Cl-、K++Na+和Ca2+占绝对优势,以CaCl2型地层水为主,总矿化度高,变质程度深,封闭性好,还原性强,对油气聚集和保存十分有利。根据压力系数分布特征将龙王庙组-灯影组划分为龙王庙组异常高压带、灯四段-灯二段上部常压带和灯二段下部异常低压带。天然气高产区与地层水矿化度高值区以及超压分布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压力系数对天然气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吴娟刘树根赵异华孙玮宋林珂宋金民梁锋田艳红龙翼李俊良
关键词:四川盆地地层水超压
川中磨溪构造龙王庙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对四川盆地磨溪构造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中所充填石英与沥青的关系、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油气藏的成藏过程。通过对龙王庙组储层白云岩标本观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分析、显微测温表明,形成于石油热裂解后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纯甲烷包裹体。气液 H2O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为210-230℃,纯甲烷包裹体的密度为0.2148-0.2997 g/cm^3,流体的捕获压力为73.10-153.74 MPa,峰值为100.00-135.00 MPa,显示明显的超压特征。说明古气藏保存条件较好,现今气藏仍旧具有超压特征,应为古气藏经调整后重新聚集成藏的结果。
刘伟王国芝刘树根范蕾和秀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超压成藏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能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研究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发育的灰岩可以划分为微晶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其中微晶灰岩和颗粒灰岩又分别细分为5个小类和4个小类;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膏化微晶白云岩和粪球粒微晶白云岩,但以微晶白云岩为主。飞仙关组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压实-压溶、胶结、重结晶、交代、白云石化、溶蚀、充填和破裂等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可分为3期,溶蚀作用也可分为3期。建立了重要储层段飞二段的成岩序列,结果表明成岩作用中充填作用最强,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次之,泥晶化、溶蚀、重结晶及破裂作用较弱,白云石化作用最弱。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是飞二段储集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倘若局部地区受到较强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如热液白云石化、破裂作用等,就易形成较好的储集空间。
周瑞琦傅恒徐国盛丁圣斌
关键词:岩石类型成岩作用成岩序列飞仙关组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被引量:36
2017年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世-石炭纪,晚期为二叠纪-中三叠世。两期克拉通演化都经历了早期弱拉张,后期弱挤压阶段。弱拉张初始阶段都有一次海相碳酸盐岩的大面积稳定沉积(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隆升剥蚀作用及风化壳岩溶作用。其后进入弱拉张期,发育拉张槽,拉张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北部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然而,两期拉张槽的充填特征不同,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是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巨大;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为欠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非常薄。拉张期结束后进入弱挤压阶段,形成古隆起,挤压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南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弱拉张阶段的拉张槽与弱挤压阶段的古隆起均为大角度相交关系;然而,拉张槽和古隆起的规模差别较大,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面积约5.4×10~4km^2,对应的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面积6×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面积约2.0×10~4km^2,对应的印支期开江古隆起面积0.8×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蓬溪-武胜拉张槽面积约1.5×10~4km^2,对应的印支期泸州古隆起面积4.2×10~4km^2。绵阳-长宁拉张槽的规模比开江-梁平拉张槽、蓬溪-武胜拉张槽要大,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规模也大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规模。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和油气
刘树根孙玮钟勇邓宾宋金民冉波罗志立韩克猷
关键词:克拉通叠合盆地四川盆地
不同变形速率下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特征——基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构造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现象、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本文基于砂箱构造物理模型高、中、低速7组不同单向挤压速度的构造模拟实验,揭示不同变形速率下砂箱物质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不同变形速度(尤其是不同量级速度)对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变形的重要性。高速单向挤压变形过程中(0.4-0.1mm/s),砂箱模型中石英砂体后缘构造加积强烈,砂体变形主要以楔形体向前扩展变形为主,其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前展式叠瓦冲断构造。中速挤压变形过程中(0.05-0.005mm/s),砂体后缘加积相对较弱,构造变形样式主要为砂箱楔形体前缘先形成(前展式为主)逆冲断层,当达到临界楔形体后,反冲断层发育并与前展式逆冲断层构成冲起构造,构造样式上表现为叠瓦构造与冲起构造的无序叠加。低速挤压变形过程中(0.002mm/s),砂箱物质构造样式以典型冲起带为主。由于砂箱模拟过程的时效性,即如何在最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全面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本次系列实验,我们建议将此有效挤压速度设定为0.05-0.005mm/s范围内,可以先后清晰而全面的获得高速和低速挤压下砂体的变形过程和构造样式。
赵高平刘树根邓宾李智武王兴建万元博李金玺
关键词:楔形体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34
2014年
通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线衍射全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w(TOC)值、矿物组分、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探讨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矿物组分、矿物组分控制孔隙发育,孔隙发育特征反映不同的等温吸附线形态、孔径分布规律、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布频率.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相对较低;深水陆棚相基本不含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根据等温线和吸附回线特征将黑色页岩分为3类,分别对应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中等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和几乎不含碳酸盐矿物的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黑色页岩是否含碳酸盐矿物,其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区别明显.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不同程度控制着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微观孔隙发育.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主要控制微观孔隙发育;w(TOC)对孔体积影响不大,但对比表面积有积极作用;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对总孔体积影响不大,但高质量分数碳酸盐矿物有利于宏孔体积增加.另外,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制约着黑色页岩比表面积发育.
罗超刘树根孙玮冉波王世玉杨迪白志强叶玥豪张旋邓宾
关键词:孔隙结构黑色页岩孔径分布牛蹄塘组
Fluid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Marine Stratum in Typical Structure of Jianghan Plain Area
2011年
Many scholars carried out large quantity of researches on oil and gas preservative conditions of marine carbonate rocks from the aspects of cap rocks,faults,formation water,hydrodynamic,and tectonism.This article gives dynamic evaluation on oil and gas preservative conditions of marine stratum in Jianghan(江汉) plain of multiphase tectonic disturbance from the view of paleofluid geochemistr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re mainly existed fluid filling of two periods in the reservoir of Lower-Middle Triassic to Permian.The fluid filled in the earlier period came from Lower Palaeozoic.The interchange of fluid in Lower-Middle Triassic to Permian suggested the oil and gas in Lower Pa-laeozoic had been broken up.The fluid filled in the later period(Lower-Middle Triassic to Permian) came from the same or adjacent strata and lacked anatectic fluidogenous features coming from Palaeozoic.With good preservative conditions of bulk fluid at the time,the fluid of Lower-Middle Triassic to Permian and that of Lower Palaeozoic did not connect with each other.However,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ak of marine source rocks had passed or the paleooil and gas reservoirs had been destroyed at that time and the marine stratum of Palaeozoic to Triassic in the research area did not put out commercial oil and gas flow.
徐国盛龚德瑜袁海锋李昌鸿王国芝胡晓凤林娟华朱建敏
关键词:油气保存条件海相地层典型结构海相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被引量:25
2014年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后期的深埋-隆升过程中,表生期的岩溶孔洞被不同世代的矿物充填,先存的孔洞被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先存孔洞的体积变小;同时CO2、有机酸、H2S和多期外来酸性热液流体的溶蚀改造又形成了部分新的次生孔洞;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残余的表生岩溶孔洞和新生次生溶孔内。研究表明,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不仅受表生岩溶作用、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的影响和控制,而且还受深埋隆升过程中多期流体充注、溶蚀-沉淀和石油热裂解的复合控制。其中,表生岩溶作用是影响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为关键性因素,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表生岩溶作用影响的深度最深达500m左右。多期侵蚀性流体的溶蚀和石油热裂解所引起的超压使先存表生岩溶孔洞能得以保存。
王国芝刘树根李娜王东高媛
关键词:优质储层灯影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