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3DJ14020)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健民周虹邱慧颖解琳娜高磊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干细胞
  • 5篇间充质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2篇造血
  • 2篇生物学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蛋白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王健民
  • 4篇周虹
  • 3篇马俐君
  • 3篇高磊
  • 3篇解琳娜
  • 3篇胡晓霞
  • 3篇邱慧颖
  • 1篇龚胜兰
  • 1篇宋宁霞
  • 1篇杨建民
  • 1篇夏荣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富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取4-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mMSC;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传代培养达30代后,进行成瘤性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可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细胞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细胞高表达CD29、CD44、Sca-1、MHC-Ⅰ,中度表达CD13、CD90.2,不表达CD117、CD45、Flk-1、MHC-Ⅱ类抗原。mMSC体外能诱导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集落培养法富集可获得mMSC,其在体外连续传代30代以上仍能维持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无成瘤性。
解琳娜王健民邱慧颖高磊周虹龚胜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
逆病毒介导EGFP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的可行性。方法携带EGF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EGFP-RV)转染体外培养扩增的hBM-MSC,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表达EGFP的hBM-MSC/EGFP,以未转染的hBM-MSC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生长特性、表面分子表达及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EGFP-RV转染hBM-MSC后,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hBM-MSC/EGFP;hBM-MSC/EGFP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表面分子表达及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与未转染的hBM-MSC无差别。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EGFP可作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良好示踪剂。
马俐君杨建民周虹胡晓霞王健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载体
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骨髓中主要存在2种主要类型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及非HSC或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HSC移植可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临床上HSC移植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遗传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缺陷病等。MSC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取材方便、体外能大量扩增,
王健民宋宁霞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不同比例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MSC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的最适数量。方法给^60Coγ射线照射的雌性NOD/SCID小鼠共移植人MSC和不同比例的脐血CD34^+细胞,观察共移植后42d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d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与单纯脐血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①脐血CD34^+细胞与1、5和10倍数量的MSC共移植时,可明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幅度(P〈0.01),提前I周使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P〈O.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SC与不同比例的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均可明显提高外周血、骨髓和脾脏造血细胞植入率,比例为10:1时,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的人源细胞(huCD45^+细胞)含量分别增加了(2.8±0.6)倍、(3.5±0.9)倍和(5.2±0.6)倍,增加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了最佳的植入效果。结论脐血CD34^+细胞与10倍数量的MSC共移植可达到最佳的促进造血重建作用。
马俐君胡晓霞周虹高磊解琳娜邱慧颖王健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05年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多能成体祖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跨系、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之为干细胞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向干细胞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学术界对这种特性是否存在及其机制尚有很大争议。但这一现象为以成体干细胞治疗为基础的细胞工程、组织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塑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前景等作一评述。
王健民夏荣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生物学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马俐君高磊周虹邱慧颖胡晓霞解琳娜王健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CD34^+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