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SZBF2011-6-B35)

作品数:76 被引量:881H指数:16
相关作者:屠世浩郭广礼王坚王方田方新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池州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矿业工程
  • 17篇天文地球
  • 12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煤层
  • 7篇城市
  • 6篇农村
  • 6篇巷道
  • 5篇顶板
  • 5篇整治
  • 5篇支护
  • 5篇围岩
  • 5篇空区
  • 5篇工作面
  • 5篇光纤
  • 5篇采空
  • 5篇采空区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生态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综合整治
  • 4篇农村土地综合...
  • 4篇片帮
  • 4篇综放

机构

  • 79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池州学院
  • 6篇盐城师范学院
  • 6篇江苏沿海开发...
  • 4篇教育部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江苏省资源环...
  • 2篇滁州学院
  • 2篇河南省地矿局
  • 2篇河南省交通规...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上海岩土工程...
  • 1篇中铁大桥勘测...
  • 1篇兖矿集团有限...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国土测...

作者

  • 9篇郭广礼
  • 9篇屠世浩
  • 8篇王坚
  • 7篇梁敏富
  • 7篇王方田
  • 7篇汪应宏
  • 7篇方新秋
  • 7篇张勇
  • 6篇白庆升
  • 6篇王亮
  • 6篇高井祥
  • 5篇郭庆彪
  • 5篇张勇
  • 4篇袁永
  • 4篇王沉
  • 4篇薛广哲
  • 3篇谭兴龙
  • 3篇郑南山
  • 3篇张艳伟
  • 3篇李增科

传媒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煤炭科学技术
  • 6篇煤矿安全
  • 4篇金属矿山
  • 3篇煤炭工程
  • 3篇煤炭学报
  • 3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煤炭技术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5篇2015
  • 18篇2014
  • 1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9
2017年
近年来,高速公路穿越煤矿老采空区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如何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是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以武云高速为例,首先选取6大因素、19个因子,构建了II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其次综合采用标度法和特征向量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而后结合德菲尔法和散点图法分析研究区域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最后对武云高速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通过采取简易抗变形设计即可保证武云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研究成果丰富了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杨锋郭广礼万战胜郭庆彪
关键词:老采空区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之一。以山东省县乡级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实际工作为基础,对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扩展要素图层的处理方法,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规划数据库建设流程,总结了矢量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探讨了图层属性维护的关键技术。
杨宗升陈龙乾艾庆光杨乐虹李灵张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MAPGIS
多煤层开采条带错动程度对岩层控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我国多煤层条带开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煤层错动系数的概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多煤层条带开采时,上下煤层错动系数的大小对上下条带保护煤柱应力、中间岩体应力以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规律,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了在实际多煤层条带开采时,极限煤层错动系数的求取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多煤层条带开采工作面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冰郭广礼朱晓峻王炯
关键词:FLAC3D多煤层条带开采
浅埋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顶板活动规律与支架支护强度计算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保障浅埋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方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以大地精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房柱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规律以及支架的合理支护强度。结果表明:2#煤层采留煤柱的应力影响深度约为20 m,对于3#煤层老顶活动规律和支架的支护强度产生影响;在房柱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的破断失稳方式呈现滑落失稳和回转失稳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得到了残留煤柱产生的应力集中系数约为1.30。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该类条件下一般浅埋工作面的合理支护强度为0.82~0.93 MPa,考虑残留煤柱的应力集中可以得到房柱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的合理支护强度为1.07~1.21 MPa。
郭卫彬刘长友康庆涛赵占全杜英山常龙
关键词:浅埋煤层顶板活动规律支护强度
基于采空区压实理论的采动响应反演被引量:30
2013年
基于采空区压实理论,对FLAC3D中的双屈服本构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对采空区的垂直应力、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理论修正,较精确地求得垮落带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获得采空区及围岩对采动的真实响应,并与理论求解进行了比较,验证了采空区压实理论及其算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成功的反演了地表下沉和支承压力等采动响应.研究成果在12322工作面得到成功应用,使其多回收煤炭9万t,采出率提高13%,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 200万元.
白庆升屠世浩袁永王方田
关键词:反演数值模拟
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相似模型适宜温湿度值设定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相似材料模拟是矿业领域研究岩层移动重要的手段。考虑到温度及湿度会影响原型与模型的相似度,故为了降低温湿度对相似材料模拟结果的影响,提高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在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但是如何设置合适的温湿度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根据相似材料试件试验揭示了相似材料的强度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4种温湿度试验环境方案,基于恒温恒湿实验室进一步探索了温湿度对试件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相似材料含水率,进而影响相似材料强度的变化率,可通过设置合适的温湿度值来减缓相似材料模型的强度变化,从而提高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恒温恒湿实验室铺设相似材料模型适宜温湿度值设置流程。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恒温恒湿实验室建设、提高相似材料模拟结果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覃双煜郭广礼李怀展查剑锋王志勇
关键词:相似材料含水率
FBG锚杆测力计研制及现场试验被引量:9
2017年
针对巷道锚杆载荷监测的重要性及常规监测方式的局限性,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及现场试验的方法,以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为核心敏感器件,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光栅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标定及性能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重复性和较高的灵敏度,灵敏度为57.25 pm/MPa,线性拟合系数为0.999 6。在沙曲矿14301轨道巷中构建了锚杆支护质量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巷道2个测站的锚杆载荷变化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应用结果表明,测站1几乎不受工作面开采扰动的影响,仍保持初始预紧力的作用效果;测站2的锚杆载荷呈现为先稳定后增大最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监测数据可作为巷道围岩稳定与控制的数据基础。监测系统具有本质安全、抗电磁干扰、可靠性高的优点,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梁敏富方新秋薛广哲李虎威吴刚
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膜片
基于复变函数法的“三软”煤层回采巷道断面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三软"煤层回采巷道维护、替棚困难,以邹庄矿3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平顶U形断面巷道设计。应用复变函数法得出了任意断面巷道围岩应力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矩形、梯形和平顶U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图。应力分布规律表明,平顶U形巷道围岩应力较矩形和梯形巷道更小,更适合"三软"煤层回采巷道采用。现场实测表明:采用平顶U形断面巷道设计,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12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67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李召鑫王沉
关键词:回采巷道复变函数法断面设计围岩应力
超声波-氢氧化钙联合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在对超声波、Ca(OH)2单独破解污泥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Ca(OH)2联合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单独破解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破解效果与超声波能量密度和作用时间均成正相关;Ca(OH)2单独破解剩余污泥过程中,当Ca(OH)2投加量为0.04 mol/L时,污泥破解效果最佳,1 h内污泥的破解率(DD)由控制样的0.61%增长到7.48%;联合破解剩余污泥效果优于2种单独破解效果,污泥破解率与超声波能量密度(A)、Ca(OH)2投加量(B)、联合作用时间(C)满足三元二次方程方程DD=-2.660-0.057A+484.738B-0.048C+0.441AB-2.233×10-3AC-0.088×BC-2.909×10-4A2-6 055.000 B2+2.117×10-4C2,且超声波与Ca(OH)2联合破解污泥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当超声波能量密度为0.10 kW/L、Ca(OH)2投加量为0.04 mol/L、联合作用时间为60min时,污泥的破解率达到19.60%,此时协同效应最强。
周磊白向玉许新海夏鑫马加贝蔺舒王婷余涛
关键词:污泥超声波破解响应面法
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4年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池州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同时对碳源、碳汇和净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情况,计算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并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池州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5.835 4kt增加到2010年的1 774.016 3kt,碳排放总量递增主要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递增为主,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具有趋同的变化趋势。2)2000—2010年池州市碳汇能力基本稳定,碳源与碳汇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135 5增加到2010年的6.657 2。3)2000—2010年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划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3个阶段。4)地均碳排放强度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强度则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5)碳排放量和人口总量、人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且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要大于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的解释程度。
张勇张勇张乐勤汪应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STIRPAT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