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490)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卢虹冰张军英刘欣黄申屈景辉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图像
  • 4篇低剂量
  • 4篇低剂量CT
  • 3篇去噪
  • 2篇噪声
  • 2篇掌纹
  • 2篇图像降噪
  • 2篇图像去噪
  • 2篇小波
  • 2篇降噪
  • 2篇参数估计
  • 1篇多通道
  • 1篇多通道GAB...
  • 1篇心静脉压
  • 1篇心率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系
  • 1篇血管系统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8篇卢虹冰
  • 5篇张军英
  • 3篇刘欣
  • 2篇屈景辉
  • 2篇张国鹏
  • 2篇黄申
  • 1篇焦纯
  • 1篇郝重阳
  • 1篇廖琪梅
  • 1篇张立藩
  • 1篇王东明
  • 1篇王天
  • 1篇范毅
  • 1篇徐成
  • 1篇刘洋

传媒

  • 4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角度倾斜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仿真研究不同角度倾斜对人体心血管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已发表实验数据比较,以校验所用分布式心血管系统数学模型是否可用于失重对心血管影响的仿真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方法利用该模型沿血管方向调整重力分量模拟人体倾斜角度的变化,计算变化过程中人体的心血管响应。结果随倾斜角度绝对值的增加,所有血管的平均血压都近似呈不同方向的指数变化。人体由直立体位转至水平体位,中心静脉压呈指数增加;心率虽呈指数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每搏量呈线性增加。静脉系统的流体静压参考点位于右心房和下腔静脉之间。仿真结果与报道的人体倾斜或卧床实验数据相近。结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人体倾斜角度变化时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响应;但为了仿真长期航天失重环境下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还需将血量调节,心脏与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慢性适应变化,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等机制耦合进来。
刘洋焦纯张国鹏张立藩卢虹冰
关键词:失重模拟心血管系统中心静脉压每搏量心率
虚拟结肠镜的计算机辅助检测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虚拟结肠镜计算机辅助检测是利用息肉与正常组织形态以及其他特征的差异、由计算机实现结肠息肉自动检测的技术手段,与直接使用VC检查相比,基于CAD的VC系统能够提供更客观一致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速度,从而促进VC在普查与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经过数年的发展,CAD技术已形成基本的设计流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对CAD系统的关键技术及临床性能进行分析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了讨论。
王天张国鹏刘欣张军英卢虹冰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检测结肠息肉
采样式多通道Gabor滤波对掌纹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被引量:2
2007年
掌纹识别已被证实为最方便和有效的身份识别方法之一。根据掌纹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掌纹方向特征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选取掌纹中最拟合椭圆的方法寻找感兴趣区域,然后利用适应人感官系统的多通道采样式Gabor滤波器进行滤波,并提出用根据掌纹纹理和方向特性动态选取Gabor滤波器参数的方法来设计滤波器。在滤波过程中,从不同分辨率入手,利用不同方向和宽度的滤波器分别对掌纹的主线、褶皱、嵴线进行提取,在极坐标系下用改进的环行方向投影算法计算块能量,并且进行编码。经过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掌纹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黄申屈景辉卢虹冰
关键词:掌纹GABOR滤波器模糊C均值算法
基于小波理论对掌纹主线提取和修复被引量:18
2006年
掌纹识别作为生物特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信息丰富、采集简便和稳定性强而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而其中主线的提取一直是识别的关键。本文讨论了一种提取主线信息的新方法,和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它利用普通的光学扫描仪方便地采取图源,之后对预处理和正规化后的图像利用Sym let小波变换的理论,提取掌纹主线的4个方向分量进行合并,并且利用ASF(alternating sequential filter)对结果进行形态学处理。结合回归分析和图像融合的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结果中出现的断裂区域,成功地从掌线中分离出了主线。将该方法与以前提取主线的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掌纹都进行了主线提取验证,其结果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强鲁棒性。该方法提取的主线信息为后期的临床诊断、皮纹分类,以及编码识别提供了有效和准确的数据。
黄申徐成屈景辉廖琪梅
关键词:掌纹图像融合
基于MCMC方法的自适应低剂量CT图像去噪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低剂量CT图像的低信噪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CMC方法的低剂量CT投影图像的自适应降噪算法。该算法是在对投影图像先验模型中的平滑参数以及噪声方差进行自适应估计的基础上,求解理想投影图像在观察投影图像条件下的期望值,以此期望值作为理想投影图像的估计值,从而达到图像降噪的目的。其中对先验概率模型中的平滑参数以及非平稳噪声的方差在运用EM算法进行估计过程中,引入MCMC技术中的Gibbs采样,很好解决了参数估计中的计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再一次运用MCMC的Gibbs采样,以获得理想数据的条件期望值。计算机仿真实验以及真实投影图像的实验均表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低剂量CT图像降噪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张元科张军英卢虹冰
关键词:低剂量CT图像降噪参数估计EM算法
基于Novikov求逆变换公式的4维扇形SPECT图像快速定量重建
2008年
为实现4维动态SPECT图像的快速定量重建,提出了一种用于扇形投影方式下的解析重建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arhune-Loève(KL)变换提取出投影时间序列的相关信息;然后再利用推导至扇形投影方式下的Novikov求逆变换公式,在KL域中对投影分量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或全部重建;最后通过逆KL变换获得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补偿非均匀衰减的影响,其重建图像虽与迭代算法的结果接近,但重建时间则由迭代算法的77 s缩短为本文算法的14 s,从而使快速4维SPECT定量重建成为可能,可望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范毅卢虹冰刘欣郝重阳Liang Jerome
关键词:KL变换NOVIKOV
低剂量CT图像模型参数估计及统计去噪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由于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信噪比是低剂量CT获得有效临床应用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低剂量CT投影域的自适应统计降噪算法.针对低剂量CT投影图像的非平稳高斯噪声特性,采用EM算法自适应地估计图像模型中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图像进行最大后验概率估计,从而达到图像降噪的目的.在对参数的估计过程中,引入MCMC的吉布斯采样技术,并在算法中引入两项初始化技术,从而减少了参数估计过程中的计算量,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对仿真投影数据以及真实投影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抑制噪声及保持分辨率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张元科张军英卢虹冰
关键词:低剂量CT图像降噪参数估计
低剂量CT投影图像噪声分析及去噪算法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信噪比(SNR)是使低剂量CT获得有效临床应用的关键。本文对低剂量CT投影数据噪声研究发现,在投影图像的某些区域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孤立的噪声点,滤除这些孤立点后的投影数据近似服从非平稳高斯噪声分布。由此,提出一种低剂量CT图像降噪算法,包括"孤立点"检测与滤波(IDE),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P)的高斯噪声滤波及FBP重建过程。计算机仿真以及真实数据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去噪算法获得的重建CT图像,SNR及视觉效果均有明显的提高。
张元科张军英卢虹冰
关键词:低剂量CT孤立点
基于统计特性的小波噪声抑制在低剂量CT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较高的照射剂量限制了X线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筛查及体检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常采用降低剂量的解决方案,但CT图像质量亦有明显下降。为提高低剂量CT的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数据统计特性的小波去噪算法。通过分析低剂量投影数据的噪声特性,发现在投影域其噪声均值和方差接近非线性高斯分布,根据非平稳噪声在平稳小波域中的性质,结合贝叶斯估计方法对小波系数进行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自适应滤波,实现了图像信噪分离的目的。滤波完成后,采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BP)法重建CT图像。较传统算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且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
王东明卢虹冰张军英刘欣
关键词:图像去噪贝叶斯估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