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716)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施建农刘彤冉段小菊张兴利范越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3篇视觉搜索
  • 3篇视觉注意
  • 2篇智力
  • 2篇听力
  • 2篇听力障碍
  • 2篇记忆
  • 2篇工作记忆
  • 2篇12
  • 1篇动物
  • 1篇短时记忆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研究
  • 1篇信息加工
  • 1篇信效度
  • 1篇研究范式
  • 1篇幼儿
  • 1篇元认知
  • 1篇元认知能力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聋儿康复...
  • 1篇苍溪中学
  • 1篇四川苍溪中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施建农
  • 4篇刘彤冉
  • 3篇张兴利
  • 3篇段小菊
  • 2篇范越阳
  • 2篇张琼
  • 1篇沈模卫
  • 1篇冉瑜英
  • 1篇张兴顺
  • 1篇上官芳芳
  • 1篇陶婷
  • 1篇尹鸿宇
  • 1篇杨朝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心理科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应用心理学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12岁男孩的支配性与睾酮水平和父母教养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8~12岁男孩的支配性特质与睾酮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从山西某两所小学1569例小学生中,通过智力测验选取得分分布接近总体的男孩170例,使用儿童人格问卷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测量支配性和父母教养方式,酶免疫法测定唾液睾酮水平,共获得有效唾液样本与问卷154例(8岁组49例,10岁组49例,12岁组56例),每组男孩的智力测验分数呈正态分布。结果:相关分析发现各年龄组中睾酮水平与儿童人格问卷的支配性得分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8岁组,r=0.15,P〉0.05;10岁组,r=-0.04,P〉0.05;12岁组,r=-0.13,P〉0.05)。12岁组中,儿童人格问卷的支配性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呈正相关(r=0.33、0.31,均P〈0.05);男孩睾酮水平与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8~12岁男孩的支配性特质与睾酮水平可能没有相关,但可能与母亲的专制教养行为(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有关,专制教养行为越多,支配性特质可能越强。
上官芳芳施建农
关键词:睾酮父母教养方式支配性
编码深度和提取方向对儿童再认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记忆的不同编码深度和提取方向对儿童再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2×2的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编码深度(深编码和浅编码)和不同提取方向(直接提取任务和间接提取任务)在儿童再认过程的新旧效应。结果:儿童正确地把新项目判断为"新项目"的正确率要显著地高于把旧项目判断为"旧项目"的正确率;对于新项目的再认,在深编码条件时对新项目的反应时显著地短于浅编码条件;对于新项目的再认,直接提取的反应时显著地长于间接提取的反应时。结论:儿童的再认加工只在正确率方面存在显著的"新旧效应",而且编码深度和提取方向均是影响儿童再认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刘彤冉施建农
关键词:再认
动物的元认知能力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7年
“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元认知”能力被看成是人类最复杂的认知能力之一;目前学者们对人类的元认知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这时人们不禁会问:这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身上的基本认知能力,在动物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呢?一些学者做了实验研究加以考察,并提出两个相反的观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在这样的争论中不断发展,通过对动物元认知模式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描绘出动物进化的图谱,以及认知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从物种学角度探讨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角度。
刘彤冉施建农
关键词:动物元认知
7~12岁儿童抑制能力发展的Stroop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抑制能力在个体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智力及其他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7~12岁儿童抑制能力的发展规律。方法整班选取某小学7~12岁儿童共187名,分为7~8岁、9~10岁和11~12岁3个年龄组,用Stroop色词测验在计算机上进行抑制能力测查,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所有儿童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743.16±227.20)ms]均短于不一致条件[(801.88±344.05)ms][F(1,181)=7.29,P〈0.01];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0.94±0.11)高于不一致条件(0.90±0.13)[F(1,181)=28.41,P〈0.01]。7~8岁组儿童反应时差[(117.81±396.68)ms]显著长于9~10岁组儿童[(24.70±177.65)ms](P〈0.05);9~10岁组儿童和11~12岁组儿童[(32.44±120.07)ms]在反应时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181)=1.69,P〉0.05]。结论7~12岁儿童抑制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9~12岁儿童的抑制能力达到稳定,儿童的抑制能力没有性别优势。
段小菊陶婷魏思旺施建农
关键词:儿童STROOP效应
皮质醇测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9年
皮质醇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终端产物,它可能是将心理压力转化为神经症的生理中介,因而在消极情绪、情绪障碍等相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皮质醇的分泌以天为周期,其浓度在早晨睡醒后的1个小时内达到峰值,之后由快到慢地降低,到午夜时达到当天的最低点。文章着重于皮质醇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重点介绍皮质醇测量的样本选择、测量介质、混淆因素以及取样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则说明了常用的皮质醇参数。
范越阳施建农
关键词:皮质醇
8~16岁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8~16岁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选取8~16岁儿童共157名,测量了数字、词语、空间和位置短时记忆广度。结果8~16岁儿童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随龄增加(F(4.145)=35.56,P〈0.01)。各任务短时记忆广度均于14岁达到高峰[数字(8.83±1.31)分、词语(4.79±0.68)分、空间(5.90±0.77)分、位置(5.42±1.28)分],14和16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短时记忆的发展符合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平均广度分数与Pascual-Leone模型的预测并不一致。
段小菊施建农张兴顺
关键词:短时记忆
幼儿到成人视觉注意发展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查智力正常幼儿到成人的视觉注意发展的变化。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筛选出12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5,7,9,11,13,15岁)和20名智力正常成人(年龄从20-30岁)作为被试;实验材料根据经典的视觉搜索范式改编,通过DMDX系统控制材料的呈现和记录被试反应。结果5岁幼儿的反应时明显长于其他几组儿童和成人的反应时,5,7,9,11,13,15岁儿童和成人的搜索时间分别为:[(2122.58±574.50)ms、(1350.64±279.38)ms、(1148.03±248.87)ms、(977.63±183.92)ms、(789.36±154.93)ms、(778.72±147.53)ms、(803.93±146.83)m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从7岁、9岁、11岁到13岁的儿童的反应时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快,并且每2组之间的反应时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从幼儿期到儿童期视觉搜索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在童年晚期逐渐成熟,该阶段儿童的搜索技能与成人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从幼儿期到儿童期的视觉搜索技能的增长量却逐渐减少。
张兴利冉瑜英施建农
关键词:视觉搜索
适合考察听觉障碍者视觉注意的研究范式
2008年
1 引言 早在100多年前.注意作为人类行为的中枢和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注意的一种形式,视觉注意在视觉知觉和视觉信息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听力障碍儿童尤其重要。听力正常儿童能够利用视觉注意自己手边感兴趣的事物,同时使用听觉来注意他人(如父母)说话;听力障碍儿童在这方面的能力则较弱,他们必须不停地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倾听”他人的说话之间转换注意。因此,他们经常需要在交流对象和物体之间切换注意来获得有关物体的视觉交流(手势、姿态或唇读)。同时,视觉注意发展对听力障碍群体其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如阅读、概念思维和学习成绩.
张兴利杨朝施建农尹鸿宇
关键词:视觉注意听力障碍障碍儿童信息加工正常儿童
9-11岁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智力、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采用Sternberg的工作记忆任务研究9-11岁儿童工作记忆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在智力和创造力活动中工作记忆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Cattell等人对智力所界定的概念,分别探讨两种更高等级的智力,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中所包含的工作记忆成分;使用国外经典创造力测验“威廉斯创造性测验”作为一般创造力的指标,同时使用国外新近的“同感评价技术”来研究儿童的言语创造力。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11岁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流体智力和言语创造力的相关较9岁儿童都有所下降,而与晶体智力和一般创造力的相关有所增加,但10岁组结果有不稳定的现象。结论:儿童的工作记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稳定的增长趋势,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晶体智力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和流体智力也有较高的相关,和一般创造力的独创性维度有较高的相关。
刘彤冉施建农
关键词:工作记忆智力流体智力创造力
工作记忆与智力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对智力的测量在国内外都是古而有之的,考虑到智力测验的文化公平性、练习效应等问题,研究者期望可以用认知基础代表智力测验。基本认知包括知觉速度、注意、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学习等,而工作记忆取向是研究智力认知基础的一个最有希望的起点。本文将回顾有关工作记忆与智力关系的研究。
段小菊施建农
关键词:智力测验记忆练习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