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210)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袁国华李先亮陈大志杨明辉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器官
  • 2篇器官移植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趋化因子配体
  • 2篇免疫耐受
  • 2篇耐受
  • 2篇核细胞
  • 2篇CC
  • 1篇单核细胞化学...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苷酸

机构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4篇袁国华
  • 2篇陈大志
  • 2篇杨明辉
  • 2篇罗采南
  • 2篇李先亮
  • 2篇陈勇
  • 1篇杨小红
  • 1篇丁健科
  • 1篇刘青松
  • 1篇刘毅
  • 1篇武丽君
  • 1篇王海洋
  • 1篇罗雄燕
  • 1篇余成秀
  • 1篇朱继巧
  • 1篇潘飞
  • 1篇刘静
  • 1篇刘静
  • 1篇杨闵
  • 1篇林福安

传媒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临床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发展和突破被引量:3
2013年
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一系列毒副作用,影响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对于患者和器官移植医生而言,诱导免疫耐受是最终极的研究目标。然而,目前对此临床尚缺少有效的实验方案、合适的免疫检测手段,对于完全停药面临的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亦缺乏成熟的建议,因此器官移植”可控耐受”在临床上很难实现。尽管面临种种困难,目前仍然有一些中心谨慎构建了以长期存活为目标的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处理方案,并取得部分成功。本文对目前临床成功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进行简要综述,包括主动逐渐停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通过混合嵌合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以及调节性T细胞在临床免疫耐受中的应用。
丁健科潘飞李先亮陈大志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耐受
活化蛋白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CC趋化因子配体2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及其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是否通过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表达而对SLE的病情活动程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4例SLE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APC、sEPCR和CCL2水平,并对APC、sEPCR与SLEDAI及CCL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重组APC对CCL2表达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组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APC水平在SLE患者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55(205.03,964.90)ng/ml和398.50(216.60,835.32)ng/ml,Z=0.221,P=0.825],而sEPCR水平则明显升高[(215±104)ng/ml和(127±73)ng/ml,t=4.734,P<0.01],导致SLE患者的APC/sEPCR比率明显下降[2.4(0.9,4.7)和4.2(2.2,8.5),Z=3.212,P=0.001];CCL2水平在SLE患者为[543.45(285.48,1216.2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3.5(109.825,300.30)pg/ml,Z=5.801,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APC/sEPCR比率下降的程度与SLEDAI(r=-0.245,P=0.016)及CCL2表达水平(r=-0.262,P=0.012)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P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株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CCL2,并伴随NF-κB DNA结合活性水平的受抑,这一作用可被蛋白C抑制剂拮抗。结论APC/sEPCR比率与SLEDAI相关性联系,提示其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AP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下调CCL2的表达,而sEPCR在SLE中的过度表达,使得APC这一抗炎作用减弱,可能与蛋白C系统对SLE病情活动程度的影响有关。
袁叶双罗采南刘静陈勇杨小红袁国华
关键词:活化蛋白C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T细胞表达MHC Ⅱ类分子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传统认为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但是,有研究发现部分T细胞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表达MHCⅡ类抗原,其发生机理及生物学效应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表达MHCⅡ类抗原的T细胞亚群的产生、作用机制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参考。
王海洋朱继巧李先亮陈大志
关键词:T细胞器官移植免疫耐受
IgG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IgG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条带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IgG4及IgG4型自身抗体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IgG4与SLE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59例SLE患者中,有30例IgG4型自身抗体阳性,而健康体检者中则无。SLE患者血浆IgG4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升高(P<0.05)。血浆IgG4水平升高组SLE患者间质性肺炎和胰腺受累(包括血胰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血浆IgG4水平正常组(P<0.05)。IgG4型自身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雷诺现象、血液系统受累及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IgG4型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SLE患者血浆IgG4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升高,血浆IgG4水平升高的SLE患者更易出现间质性肺炎及胰腺受累;SLE患者血清中存在IgG4型自身抗体,且IgG4型自身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更易出现雷诺现象、血液系统受累及间质性肺炎。
余成秀石祖安刘静王丹杨明辉袁国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GG4自身抗体IGG4相关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CC趋化因子配体2水平与其启动子区-2518A/G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2518A/G多态性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对C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4例SLE患者及5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134例SLE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血浆CCL2水平,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所有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CCL2-2518A/G基因型,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基因型对PBMCs表达CCL2的影响。采用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LE患者组血浆CCL2表达水平为358.5(500.1)pg/ml[中位数(四分位间距)],高于对照组243.6(125.8)pg/ml(Z=3.892,P=0.000)。其中血浆CCL2水平高表达组的SLE患者更易患LN(χ2=7.159,P=0.007)、皮肤黏膜损伤(χ2=5.133,P=0.023),并具有较高的SLEDAI(Z=2.105,P=0.035)。结合研究个体的CCL2-2518A/G多态性基因型分析提示,携带G/G纯合子的SLE患者血浆CCL2水平为425.7(608.8)pg/ml,明显高于G/A杂合子的355.3(511.1)pg/ml及A/A纯合子的327.8(367.9)pg/ml(χ2=3.496,P=0.048)。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携带G/G纯合子的PBMCs经脂多糖刺激后CCL2表达增高较A/A纯合子的PBMCs更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CL2蛋白水平增高与组织损伤和高SLEDAI相关,表明CCL2可能在SLE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CL2-2518A/G基因多态性虽与SLE发病无关,但可在炎症环境中通过促进CCL2的表达,从而影响SLE的病情。
袁佳利罗采南刘静林福安陈勇武丽君袁国华
关键词:红斑狼疮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多态性单核苷酸
活性维生素D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活性维生素D[25(OH)D3]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表达及两者相关性,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SLE患者表达MCP-1的影响。方法选择154例SLE患者(SLE组)和3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ELISA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MCP-1 mRNA表达,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5-(OH)D3对PBMCs表达MCP-1的调控作用。2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组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SLE组为(20±11)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9±11)ng/ml(t=4.198,P〈0.01),而且血清维生素D缺乏者在SLE组占55.8%(86/15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6%(7/31)(χ2=11.421,P=0.001)。MCP-1 mRNA在健康对照组PBMCs中的表达水平为1.14±0.27,明显低于SLE组(1.44±0.31,t=3.277,P=0.001),SLE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PBMCs中MC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289,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25-(OH)D3可抑制PBMCs中MCP-1 mRNA的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SLE患者中25-(OH)D3水平下降,与MC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体外实验显示其抑制PBMCs表达MCP-1的作用,表明25-(OH)D3可通过调控MCP-1表达在SLE病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补充治疗可能会使SLE患者获益。
罗雄燕魏琴刘青松杨闵杨明辉武丽君刘毅袁国华
关键词:红斑狼疮骨化二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