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213000035)

作品数:24 被引量:537H指数:18
相关作者:柏道远马铁球王先辉伍光英李金冬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东南
  • 10篇湘东南
  • 9篇地球化学特征
  • 9篇花岗岩
  • 9篇化学特征
  • 5篇地质
  • 5篇定年
  • 4篇印支期
  • 4篇中段
  • 4篇南岭中段
  • 3篇多金属
  • 3篇多金属矿
  • 3篇岩体
  • 3篇云母
  • 3篇中生代
  • 3篇金属矿
  • 3篇构造环境
  • 3篇黑云母

机构

  • 6篇湖南地质调查...
  • 6篇湖南省地质矿...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国土资源部信...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1篇柏道远
  • 9篇马铁球
  • 7篇王先辉
  • 6篇伍光英
  • 4篇李金冬
  • 3篇张晓阳
  • 2篇车勤建
  • 2篇肖庆辉
  • 2篇陈必河
  • 2篇陈辉明
  • 2篇贾宝华
  • 2篇王涛
  • 1篇闫全人
  • 1篇彭学军
  • 1篇肖序常
  • 1篇侯增谦
  • 1篇刘耀荣
  • 1篇陈建成
  • 1篇周亮
  • 1篇闫全仁

传媒

  • 7篇中国地质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通报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年份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5
2007年
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体相关的矿床总体可分为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和中低温的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结合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别对两类矿床组合的温度条件以及矿床、构造、岩浆岩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类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①茶郴断裂南东隆起区和断裂北西拗陷区内的局部隆起地带岩石圈厚度较大,由于更强烈的岩石圈拆沉引发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规模较大的中深成岩体,提供长时间高温条件,造成W、Sn等亲花岗岩元素的高程度、大规模富集,从而导致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②茶郴断裂北西拗陷区因岩石圈较薄,岩石圈拆沉及其引起的热扰动作用较弱,产生小规模岩浆活动,因而缺乏W、Sn等元素的大规模富集,而Pb、Zn、Cu等元素则源源不断地运移到地表,加之缺乏长时间高温条件,导致大规模的中低温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而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缺乏。上述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成矿过程的差异,导致湘东南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
柏道远周亮王先辉张晓阳马铁球
关键词:钨锡多金属矿床铅锌多金属矿床湘东南
湖南大义山花岗岩南体黑云母^(40)Ar-^(39)Ar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大义山岩体是一个多时代形成的复式岩体,习惯有大义山南体和北体之分。岩体内外接触带产有较多的W、Sn、Cu、Pb、Zn等多金属矿产。长期以来对南体主体形成的时代归属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人认为是印支期的产物,另一部人认为是燕山期的产物,这种结果对该区成矿作用的研究和指导找矿都带来很大的不利。本次研究通过对岩体的解体以及精确的黑云母氩氩法定年,确切地将大义山南体归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即南体的北部为中侏罗世,南部为晚三叠世。这一成果对该岩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耀荣邝军马铁球柏道远
关键词:黑云母花岗岩
湘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山体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湘东南地区位于南岭中段北缘。本文应用热年代学方法,测定了湘东南地区5个侵入体的热历史,进而分析湘东南中新生代的隆升过程,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热演化过程与构造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湘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山体隆升过程总体上分为由较快速→快速→缓慢→快速的4个阶段,222~146.Ma期间以0·069mm/a的平均速率较快隆升,146.~94·11Ma期间以0·113~0·186mm/a的平均速率快速隆升,94·11~14·8Ma期间以0·014~0·028mm/a的平均速率缓慢隆升,14·8Ma^0·0Ma以0·143~0·295mm/a的平均速率快速隆升。晚近时期的隆升总体呈加速趋势。隆升过程在空间上具有非均匀性,不同岩体间隆升过程存在差异。地壳隆升过程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早期具较快速或较大幅度隆升的岩体,通常伴随着晚期相对较慢和较小幅度的隆升。根据热年代学分析结果,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其它地质资料,推断五峰仙、大义山、骑田岭等地区在中三叠世后期因构造叠置增厚了4100~7700m以上,证明印支运动早期为强烈的陆内挤压造山运动。燕山晚期岩体隆升和降温由早期构造剥蚀和晚期风化剥蚀造成,并具有良好的盆地沉积响应。湘东南地区晚近时期的快速隆升是区域性整体抬升。
柏道远黄建中孟德保马铁球王先辉张晓阳陈必河
关键词:热年代学构造隆升中-新生代湘东南
湖南骑田岭岩体北东部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40)Ar—^(39)Ar定年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对骑田岭岩体主体仰天湖单元粗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黑云母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为(155.1±1.8)Ma,等时线年龄为(154.7±1.8)Ma。该年龄样品提高了骑田岭岩体形成时代的面上控制程度,与前人有关高精度年代资料一起说明骑田岭序列为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形成的大岩基,基本排除其内部有其它时代成分的可能。结合骑田岭地区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认为江口一带具有寻找锡矿的前景。
柏道远刘耀荣王先辉马铁球陈必河
关键词:侏罗纪
王仙岭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湘东南印支晚期构造环境的制约被引量:57
2006年
王仙岭岩体位于湘东南,形成于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99%~75.93%;K2O含量平均为4.32%;Na2O+K2O为5.10%~8.67%;K2O/Na2O平均为2.09。A/CNK比值为1.07~2.44,KN/A比值为0.37~0.8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REE含量低,平均为90.19μg/g;δEu值0.23~0.38;(La/Yb)N值为6.17~14.1;具Ba、Nb、Sr和Ti负异常。ISr值为0.72074,εSr(t)值为30,εNd(t)值为-12.0,t2DM为1.97Ga。源岩成分的A/MF-C/MF图解判别显示为碎屑岩。结合区域岩石圈结构,上述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应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包括王仙岭岩体在内的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印支期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峰期变形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地壳岩石因熔点降低而得以熔融,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侵位成岩。
柏道远陈建成马铁球王先辉
关键词:强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
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被引量:46
2005年
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岩体中含量少、个体小。对包体的颜色、形态、结构、成分、岩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包体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合和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晶体,出现嵌晶状石英和碱性长石,显示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为壳-幔岩浆混合而成的。研究还表明,区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强弱、基性物质加入的多少都与锡成矿作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马铁球伍光英贾宝华柏道远王先辉陈必河
关键词:镁铁质微粒包体岩浆混合作用南岭中段
中昆仑耸石山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与构造环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昆仑山中段耸石山地区发育晚古生代花岗岩,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4类岩石组成。岩石低硅、低钾、贫碱、富钠,SiO_2和K_2O含量分别为56.42%~73.70%和1.70%~3.56%,Na_2O+K_2O平均6.13%,Na_2O平均3.49%,K_2O/Na_2O比值0.51~0.99;富铝,Al_2O_3平均为14.90%。总体属镁质、准铝质—弱过铝质钙性—钙碱性花岗岩。Ba、U、Nb、Ta、Sr、P、Ti等表现为较明显但并不强烈的相对亏损,Rb、Th、K、La、Nd、(Zr+Hf+Sm)、(Y+Yb)等则相对富集。ΣREE平均105μg/g;轻稀土富集,(La/Yb)_N值平均13.91;Eu弱亏损或无亏损,δ Eu值平均0.85。石英闪长岩在主要氧化物Harker图解中显著偏离演化线,且δ Eu值最低;二长花岗岩δ Eu值最高;岩石在C/MF-A/MF图解中落入不同区域;多种同分母的氧化物比值相关图中未一致显示线性相关,也未构成双曲线趋势;在La/Sm—La图解中4类花岗岩未构成分异演化趋势;花岗岩中发育岩浆混合成因镁铁质微粒包体等,说明花岗岩源岩和岩浆具多源性,岩浆形成过程中具岩浆混合作用。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及区域构造格局等,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柏道远陈必河孟德保刘伟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岛弧环境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探讨被引量:12
2008年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成矿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演化机理有明显差异:(1)成矿花岗岩的K_2O/Na_2O比值较高,均显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2)MC型与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贫硅、碱.富钙、镁、铁,铝质指数(A/KNC)较低,碱度指数(KN/A)都不高,属镁质-铁质准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C型和CM型晚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富硅碱、贫镁钙,属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岩石的FeO^T/MgO值明显高于一般I型和M型花岗岩.较高的FeO^T值又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区别,总体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3)成矿花岗岩的F或Cl含量高.岩浆向过铝质方向或过碱性方向演化,晚期岩浆中的高场强元素浓度增大,导致MC型与CM型的花岗岩的早期次单元多有Cu、Pb、Zn、Sb等多金属化,C型和CM型的晚期次单元花岗岩则常有大型Sn、W、Pb、Zn、Nb、Ta和稀土等矿化。(4)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伍光英肖序常肖庆辉王涛闫全仁陈辉明马铁球柏道远
关键词: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金属矿花岗岩
湖南衡阳燕山早期川口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被引量:23
2007年
川口过铝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2和K2O含量分别平均为75.71%和4.39%,Na2O+K2O平均为7.57%,K2O/Na2O平均为1.43,Al2O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Nb、Sr、Eu、Ti等元素表现为较强烈的亏损,Rb、U、Ta、Nd、Hf、Sm、Y+Yb等则相对富集;ΣREE平均仅67.18×10^-6,(La/Yb)N平均为2.21,δEu值平均为0.16。ISr为0.75093,εSr(t)为659,εNd(t)为-11.82,t2DM为1.92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2.4~1.8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2.7~1.7Ga)相吻合。川口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岩浆存在源于泥质岩的“低温”和源于砂岩的“高温”两种不同类型,至少有两个岩浆来源;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分析认为,深部岩石圈拆沉与壳幔相互作用的规模差异,是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一般为准铝-弱过铝质并有幔源物质加入,而川口岩体为过铝-强过铝质壳源花岗岩的原因。
柏道远汪永清王先辉马铁球张晓阳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
区域构造体制对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千里山岩体和王仙岭岩体为例被引量:37
2007年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岭岩体内蚀变作用明显比千里山岩体普遍且强烈,W、Sn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千里山岩体。千里山岩体边缘有较多岩脉发育,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而王仙岭岩体边缘岩脉缺乏,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以大理岩化为主。基于以上地质、地球化学表现,以及地球化学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确定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成矿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侵位时的构造体制(应力场特征)不同所致:千里山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下的伸展构造体制,岩浆或岩体中的成矿物质能随流体沿断裂裂隙向周围有效扩散并于局部聚集、沉定而成矿;王仙岭岩体则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弱挤压构造体制,侵位时断裂裂隙构造不发育,流体与成矿物质被封闭在岩体内部,因此未发生有效的成矿作用。据此推断,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悬殊的关键原因之一。文章最后简单阐述了上述认识对区域找矿工作的启示意义。
柏道远贾宝华李金冬王先辉马铁球张晓阳陈必河
关键词:地质学印支期湘东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