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6669)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国辉许东林陈晓琴李俊光沈万宽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片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的证据被引量:3
- 2009年
- 为研究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基因组片段是否整合进杂种甘蔗Saccharuminter-spec ific hybrids基因组,以采自广西甘蔗研究所的1株杂种甘蔗植株叶片总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多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获得1个全长为5 364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具有SCBV基因组结构特征,含有2个完整的ORF,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个SCBV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均大于70%,但该序列与完整的SCBV基因组全序列相比,不具备完全的ORF3,缺失了对病毒复制过程极为重要的功能性基因RNase H的序列区段.通过Southern-b lot杂交分析,初步推测其为一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中的SCBV基因组序列.
- 蔡艳清许东林周国辉
- 广州地区SCMV玉米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引致的生理病变被引量:3
- 2007年
- 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甜玉米上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分离物属于玉米变异组,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上的SCMV分离物有较大差异。其CP基因核苷酸同一率与广东甜玉米分离物(AJ310105)为91.6%,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分离物同一率为85.1%-87.1%。通过对该分离物侵染甜玉米所致的细胞病变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除多种细胞器病变外,还有4种类型的内含体,即风轮体、卷筒体、束状体和片层集聚体,部分束状体与胞间连丝相连,可能与病毒胞间运转有关。该分离物机械摩擦接种侵染甜玉米后,引致寄主植物叶组织PAL和SOD酶活性较大的变化,其中PAL活性在侵染早期比对照低,随后比对照高,SOD活性比对照稍高,而POD和CAT酶活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 陈晓琴伦璇周凌云许东林周国辉
- 关键词:甘蔗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细胞病变
-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检验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的传毒特性。【方法】对华南地区多个甘蔗产区主要甘蔗品种黄叶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采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CP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建立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检测技术,测定甘蔗绵蚜传毒寄主范围及传毒效率。【结果】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SCYLV的侵染,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大多数SCYL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传播SCYLV外,还可将病毒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但未能传至小麦和香蕉。【结论】SCYLV为近年自境外传入的甘蔗病毒病原,已在华南多个蔗区有分布,目前仅处于零星发生状态。首次证实甘蔗绵蚜是SCYLV传播媒介,能将病毒传至高粱、水稻和玉米等其它禾本科作物。SCYLV的潜在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
- 周国辉李俊光许东林沈万宽邓海华
- 关键词:甘蔗黄叶病毒甘蔗绵蚜传毒介体
- 侵染中国甘蔗和玉米的SCMV CP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揭示侵染中国甘蔗及玉米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virus,SCMV)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品种培育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株叶组织总RNA抽提物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华南地区SCMV26个甘蔗及玉米田间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部分相应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及分子系统进化树重建方法,对SCMVCP基因序列的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SCMV可分为3个分子组群,各组群分别对应于各自来源的寄主,即杂种甘蔗(糖用甘蔗,Saccharuminterspecifichybrids)、玉米(Zeamays)和高贵甘蔗(果用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CP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不同组群之间为78%~84%,同一组群内部各分离物之间大于91%。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分子组群各自聚集成簇,前两个组群分别隶属于Alegria等(2003)建立的甘蔗组(sugarcanegroup,SCE组)和玉米组(maizegroup,MZ组),第3个组群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命名为高贵甘蔗组(noblesugarcanegroup,NSCE组)。侵染杂种甘蔗的SEC组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化,而侵染玉米和高贵甘蔗的MZ组和NSEC组则可对应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前者可分为华东华中亚组、西北西南亚组及华南亚组,后者至少包括华南亚组和浙江亚组。在玉米、杂种甘蔗及高贵甘蔗混栽区,不同作物上的SCMV可以通过蚜虫传播而交叉侵染,但各组群间依寄主种类存在相对隔离现象。本研究还发现中国华南地区,SCMV可自然侵染甘蔗近缘属杂草河八王(Narengasp.)和芒(Miscanthussp.)。【结论】在中国,SCMV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分化与寄主类型密切相关,可分为杂种甘蔗组、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其中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又可根据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在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病害综合防治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毒的这种分化现象。
- 周国辉许东林陈晓琴
- 关键词:甘蔗花叶病毒CP基因遗传分化
- 甘蔗黄叶病毒基因组片段克隆和序列分析
- <正>甘蔗黄叶病198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夏威夷,现已证明在世界多个蔗区发生,已知在甘蔗上造成严重产量和含糖量损失。在2000年发布的ICTV第七次报告上,将该病的病原病毒命名为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
- 李俊光许东林周国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