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07)

作品数:9 被引量:770H指数:7
相关作者:徐锡伟陈桂华陈立春陈杰冉勇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M
  • 5篇汶川MS8....
  • 4篇裂带
  • 4篇发震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表破裂带
  • 3篇破裂带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构造
  • 2篇发震断裂
  • 2篇发震构造
  • 2篇大地震
  • 1篇地表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构造图
  • 1篇地质
  • 1篇断裂带
  • 1篇断裂带上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6篇陈桂华
  • 6篇徐锡伟
  • 4篇冉勇康
  • 4篇陈杰
  • 4篇宫会玲
  • 4篇李陈侠
  • 4篇陈立春
  • 3篇史翔
  • 2篇安艳芬
  • 2篇郭婷婷
  • 2篇闻学泽
  • 2篇于贵华
  • 2篇尹金辉
  • 2篇马保起
  • 2篇朱艾斓
  • 1篇何宏林
  • 1篇张兰凤
  • 1篇王亚丽
  • 1篇王志才
  • 1篇王虎

传媒

  • 5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来自背景地震活动性的证据被引量:25
2009年
基于1992—2002年小震双差重新定位结果,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走向的震源剖面作b值及局部复发时间TL值的空间扫描,以确定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结果显示,b值沿断裂带走向具明显的空间非均匀性,与地表几何结构的分段变异是相应的。异常短的TL值及低b值出现在鲜水河断裂带的炉霍—道孚间、安宁河断裂带的石棉—冕宁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的西昌—普格段,表明在间震期这些段落破裂产生的小震平均震级大于其他段落上的小震,是断裂带中相对活跃的段落。由b值与应力成反比的关系,推测这些段落可能为断裂带上凹凸体所在地,成为现今应力积累的闭锁段,是未来主震初始破裂最有可能形成的段落,其中石棉—冕宁段的地震危险性最大。而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乾宁—康定—石棉一带,尽管历史地震与现今小震都异常活跃,但具有异常高的b值及TL值估计,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低,目前可能成为以小震活动为主的蠕滑段,不具大震危险性。
朱艾斓徐锡伟甘卫军陈桂华
关键词:凹凸体B值
The maximum coseismic vertical surface displacement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pattern accompanying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被引量:9
2010年
The amount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es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the rupture propaga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earthquake ruptured the middle-to-north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central fault and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range-front fault,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of 240 km and 90 km in length,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re-earthquake information and photos of landforms and buildings obtained through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survey of the area around Shaba Village of Bei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extensive interview with local villagers, we measured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major terrain features and the dislocated buildings by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s and differential GPS and obtained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9±0.5 m and right-lateral displacement of 2±0.5 m around the Zou’s house in Shaba Village. Though the near-surface deformation exhibits a normal faulting around Shaba Village,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has not changed on the whole. The NW wall of the fault uplifted but without gravity gliding as normally occurring on the hanging wall of a normal fault, which proves that the 9±0.5 m displacement should be the maximum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y 12,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Ran YongKangShi XiangWang HuChen LiChunChen JieLiu RuiChunGong Huiling
关键词:WENCHUANVILLAGEMAXIMUMCOSEISMICDISPLACEMENT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647
2008年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被引量:78
2008年
在历史记录中,成都和龙门山地区没有发生过类似汶川MS8.0地震强度的地震。那么,在地质记录中是否会存在类似震级的古地震遗迹?作者分别在中央和前山断裂中段的地表破裂带上4个地点开挖了探槽4个和剖面1个,并进行了断错地貌面的实测。文中从几个地点新老地貌面累计变形量、探槽揭露的古地震遗迹等方面讨论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存在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央断裂的小鱼洞、擂鼓镇还是前山断裂的白鹿镇、汉旺等地,汶川5.12地震之后Ⅱ级阶地断层陡坎与Ⅰ级阶地陡坎高度基本呈倍数关系,探槽揭露Ⅱ级阶地标志地层(黄砂土层)在断裂两盘的位差也是5.12地震的约2倍,显示在龙门山地区区域Ⅱ级阶地形成之后,汶川5.12地震发生之前,存在一次与汶川MS8.0地震地表变形规模相当的地震事件。
冉勇康陈立春陈桂华尹金辉陈杰宫会玲史翔李陈侠
关键词:古地震
汶川M_S8地震最大地表同震垂直位移量及其地表变形样式被引量:21
2010年
汶川地震的同震变形量及其分布是揭示汶川地震孕育机制、破裂扩展特征的重要科学依据.已有研究显示汶川地震致使龙门山中央断裂中-北段和前山断裂中段分别产生长度为240和90km的地表破裂带.在对北川县沙坝村一带地质地貌调查和广泛走访老乡,获得震前地貌、建筑物信息和照片实证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地物标志、被断错建筑物位差等进行全站仪和差分GPS实测,得到沙坝村邹家院一带最大垂直位移为(9±0.5)m,右旋位移量约为(2±0.5)m.尽管沙坝村一带地表表现为正断层,但与其他地段的同震变形一致,表现为断层西北盘上升,不存在一般正断层上盘重力下滑迹象;这些说明,(9±0.5)m的位移值应为汶川5.12地震地表最大同震垂直位移量.
冉勇康史翔王虎陈立春陈杰刘瑞春宫会玲
关键词:汶川地震变形样式
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
1引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8.0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但在成都和龙门山地区的历史记载时期中并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大地震。那么,在地质记录中是否会存在类似汶川"5·12"事件大小的...
冉勇康陈立春陈桂华尹金辉陈杰宫会玲史翔李陈侠
文献传递
汶川M_S8.0地震的地质科学考察数据库简介被引量:3
2008年
汶川MS8.0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观测点、地表破裂带、震区第四纪断层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地质观测点、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以及搜集来的地层数据、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重新定位余震、历史强震等数据。文中利用ArcGis将这些野外数据进行了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震地质信息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可根据需要对相关专题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处理,并绘制了汶川地震构造图及地表破裂分布图,为灾后重建避让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汶川地震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李陈侠安艳芬于贵华徐锡伟陈桂华王世元宫会玲杨虎郭婷婷张兰凤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数据库地震构造图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1引言印度板块以约40mm/a的速率与欧亚板块的北向汇聚造就了青藏高原广泛隆升和地壳物质沿大型走滑断裂带块体状地东向运移(Molnar et al.,1975;Tapponnier et al.,1977;Deng,19...
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
文献传递
高精度测量方法在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考察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科学考察中,利用全站仪、差分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同震变形造成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及时记录了地表同震变形现象的丰富信息,为相关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文中探讨了选择不同测量技术在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组合优势,结合测量实例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完整记录和有效分析地震地表破裂带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其限制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了上述测量方法的应用前景。
李峰徐锡伟陈桂华董绍鹏魏占玉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地表破裂三维激光扫描
EPS板在上埋式涵洞土压力减荷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对排水涵洞这类上埋式构筑物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其垂直土压力与侧向土压力的减荷寻找到EPS板这种新型减荷材料。通过现场公路涵洞试验,研究了有、无减荷措施(涵顶、侧铺设EPS板),以及有减荷措施但EPS板铺设厚度不同情况下的涵洞顶垂直土压力与涵侧侧向土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综合运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测试涵洞的垂直土压力与涵洞填土变形云图。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EPS板能够有效地减小涵洞顶垂直土压力以及涵侧的侧向土压力,并且能够消除涵洞在路堤纵向引起的沉降差,是有效的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的减荷材料。
郭婷婷
关键词:EPS板高填土涵洞土压力减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