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10107)

作品数:27 被引量:145H指数:7
相关作者:于秀敏何邦全董伟李金成齐万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2篇汽油
  • 19篇汽油机
  • 17篇直喷
  • 12篇直喷汽油机
  • 7篇缸内
  • 7篇缸内直喷
  • 6篇喷油
  • 6篇燃烧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发动机
  • 5篇值模拟
  • 4篇点火
  • 4篇喷油器
  • 4篇缸内直喷汽油...
  • 3篇电控
  • 3篇直喷式
  • 3篇直喷式汽油机
  • 3篇起动
  • 3篇燃烧特性
  • 3篇催化

机构

  • 15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第一汽车...
  • 5篇天津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广岛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昆明贵金属研...
  • 1篇群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沈阳化工股份...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中国第一汽车...

作者

  • 10篇于秀敏
  • 5篇董伟
  • 5篇何邦全
  • 5篇李金成
  • 4篇齐万强
  • 3篇曲美兰
  • 3篇杨冬霞
  • 3篇李国良
  • 3篇隆武强
  • 3篇李君
  • 3篇赵雪峰
  • 3篇宫艳峰
  • 3篇杜维明
  • 3篇田江平
  • 3篇马君
  • 2篇孙万臣
  • 2篇陈海波
  • 2篇陈海娥
  • 2篇李骏
  • 2篇张倓恺

传媒

  • 7篇内燃机学报
  • 3篇汽车技术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车用发动机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内燃机工程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节能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研究Ⅰ:点火室燃烧系统和燃油喷射策略
2010年
提出了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概念及其燃油喷射策略。应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对这种新的燃油喷射策略下混合气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对点火室燃烧系统的点火稳定性及怠速工况排放特性进行了实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此燃油喷射策略的直喷点火室燃烧系统可以在较大的点火时间窗口内,在火花塞附近形成适宜点燃的混合气;发动机能在400r/min的怠速下平稳运行,并且得到了优于欧Ⅲ排放标准的怠速排放性能;该燃烧系统具备扩大稀薄燃烧范围,提高经济性的潜力。
隆武强田江平王玉冰付磊盛凯
关键词: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数值模拟
柴油车用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发展现状被引量:5
2009年
文章介绍了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SCR)的基本原理,主要讨论了TiO2和分子筛型催化剂的优缺点,以及这两种催化剂应用于柴油车尾气NOx净化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开发车用SCR催化剂提供必要的支持。
常仕英杨冬霞段春坤赵云昆
关键词:SCR柴油车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控制策略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直喷式汽油机(GDI)冷起动的特性和冷起动的基本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冷起动控制策略。以前期自主设计的ECU电控系统和试验台架为基础,编写了冷起动控制策略程序,搭建了GDI发动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进行了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冷起动各阶段的最优参数控制策略起动发动机,3个循环即可起动成功。发动机转速在1 023 r/min上下波动,转速波动率为6%,催化剂的起燃时间为38 s,起燃较快,且HC排放量较低,满足发动机冷起动过程的总体要求。
齐万强于秀敏张允麻忠文季兵飞赵雪峰
关键词: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控制策略
发动机冷却水套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某汽油发动机开发的需要,对机体-气缸盖水套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保证整机的冷却要求。利用商业CFD软件对初始冷却水套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指出流场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提出三种优化方案,随后对优化方案进行计算、比较,确定了最后的水套结构。从优化结果可以看出,导流凸台和导流筋在水套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海波于秀敏袁兆成
关键词:发动机冷却水套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研究Ⅱ:点火室内混合气形成过程
2010年
介绍了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使用与点火室对称面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二维碰撞块进行了激光吸收散射法的试验,研究了喷射压力、环境条件、碰撞角度以及点火室深度对点火室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在与试验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碰撞喷雾的数值模拟,并使用试验数据对数值模拟中采用的碰撞模型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过大的碰撞角度会阻碍喷雾汽化过程;提高喷射压力可以加快喷雾汽化速度;近距离早喷射不利于点火室内混合气的形成;浅的点火室可以拖后喷射开始时刻,但会增大火花塞结碳的可能。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目前常用的碰撞模型均不能在各个方面都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田江平隆武强西田惠哉张武
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机数值模拟
空燃比对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直喷汽油机为对象建立试验台架及试验测控系统,以研究空燃比对缸内燃烧和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喷油均质燃烧模式情况下,不同空燃比对应的微粒排放大部分在50nm以下;随着空燃比的增加,微粒粒径分布曲线形状由核模态、积聚模态双峰分布向核模态、初始颗粒的双峰分布渐变,最终变为核模态的单峰分布,且总微粒数量浓度降低。
董伟于秀敏杨松孙万臣张春贤
关键词:直喷汽油机空燃比
直喷汽油喷油器喷射过程近场喷雾特性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长距显微镜和高速摄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孔直喷汽油喷油器喷孔下方1.5,mm内的近场喷雾特性.结果表明,在喷油过程中,近场喷雾锥角经历了骤减、大幅波动、波动衰减和结束缓增4个阶段.提高喷油压力差能够明显增强喷雾的初次破碎.在相同的喷油压差下,随着喷油背压的增加,喷雾形成初期的轴向速度降低.喷油压力差对喷雾形成初期的轴向速度影响较大.在喷油结束阶段,在喷孔处会形成膜状油束,最后破碎成较大的油滴.
何邦全张倓恺
关键词:汽油喷油器近场喷雾空化数
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11年
用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台均质充量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内及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喷油定时所对应的燃油喷雾、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喷油开始时刻为420°CA所对应的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混合气形成质量好于喷油开始时刻为390°CA的情况,更利于着火和火焰传播.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合气质量,改进了燃烧室设计方案,并对新方案的混合气形成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新燃烧室方案的燃料蒸发速度更快,混合气均匀性更好.
谭文政冯立岩张春焕田江平隆武强李骏李金成宫艳峰
关键词:汽油机缸内直喷数值模拟
直喷汽油机多孔喷油器喷油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直喷汽油机多孔喷油器的喷油过程,基于通用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模拟软件Star-CD,建立了一种燃油复合破碎模型.其中,一次雾化采用Huh-Gosman模型与KH模型竞争的方法进行模拟;分裂长度之后的二次破碎采用RT模型与一次雾化机理竞争的方法进行模拟.应用该模型,对定容弹内多孔喷油器在不同喷射压力和背压下的喷油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喷油初期以及喷口附近,喷口内部产生的湍流对燃油雾化破碎起主导作用,此后喷口湍流的作用逐渐被气动力因素所取代.在喷射压力一定时,背压越大,以破碎液滴数计量的破碎强度越低,由气动力诱发的破碎出现越早、强度越高.在背压一定时,喷射压力越高,以破碎液滴数计量的破碎强度越高,强度的增加程度与喷油时的背压有关,由气动力诱发的破碎也随喷射压力的提高出现得更早、强度更高.
李之华何邦全赵华
关键词:汽油多孔喷油器数值模拟
直喷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开发研究
2011年
开发了汽油直喷发动机电控喷油系统,选取飞思卡尔MC9S12DP512MPVE单片机作为发动机ECU的主控芯片,设计了喷油驱动电路模块,制订了不同工况下喷油控制策略。发动机试验证明,该电控喷油系统能提供不同工况所需喷射压力,符合设计的喷油控制策略,能够可靠保证发动机的喷油性能要求。
赵雪峰于秀敏周骥马君齐万强
关键词:直喷式汽油机喷油系统电子控制控制策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