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151008901000119)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肖隆斌吴文辉李明哲杨世斌许峰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着丝粒蛋白-H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H(CENP-H)的表达,探讨CENP-H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9对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非肿瘤黏膜组织CENP-H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166例胃癌组织及对照非肿瘤胃黏膜CENP-H的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新鲜组织中,胃癌组织CENP-H的蛋白水平(P〈0.05)及mRNA(P〈0.01)均明显高于胃黏膜组织。IHC显示,CENP-H在胃癌组织阳性率为51.2%,而在非肿瘤黏膜中染色阴性。CENP-H表达与肿瘤直径(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P〈0.01)、预后(P〈0.01)明显相关,Log-rank检验表明CENP-H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ENE-H(P〈0.05)、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P〈0.01)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ENP-H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能是一个促癌基因,在胃癌中,CENP-H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罗喜俊许峰峰赖远辉杨东杰吴文辉肖隆斌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胃癌同时合并腹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D2根治手术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9月-2009年9月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及胃癌无腹水1 12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状况。结果胃癌同时合并腹水与卵巢瘤、盆底结节、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腹膜种植、肝转移、BORRMANN分型、脏器侵犯、CEA〉5μg/L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WHO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底结节(P=0.005)、腹膜种植(P=0.000)及脏器侵犯(P=0.000)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关系最密切。胃癌同时合并腹水行D2根治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达45%、34%、26%,未行D2根治术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只有17%、5%、1%(P=0.000、0.000、0.000)。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是胃癌晚期事件,胃癌同时合并腹水预后比无腹水的患者差;胃癌合并腹水推荐行标准的D2根治术,可改善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远近期生存率。
- 杨世斌许峰峰肖隆斌吴文辉黎文峰李明哲
- 关键词:胃癌腹水临床病理D2根治术预后
- 胃癌合并腹水1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胃癌在目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胃癌合并恶性腹水的治疗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着重对胃癌合并腹水共1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与未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数据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诊治中心数据库,剔除伴严重基础疾病、失访或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于199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时间范围内,获取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共182例(腹水组),同一时期的胃癌不合并腹水患者共1124例(对照组)。均已行手术治疗,
- 肖隆斌杨世斌许峰峰吴文辉黎文峰李明哲
- 关键词:合并腹水预后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中心数据库
- Her-2基因扩增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er-2的基因扩增比例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状态,结合临床病理及总生存率,分析Her-2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62例胃癌组织中Her-2阳性10例(16.1%),阴性52例(83.9%)。Her-2在胃癌组织中基因扩增与患者病理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临床发病年龄、部位、CEA增高(>5μg/L)、脉管受侵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Her-2基因扩增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原癌基因Her-2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有关。
- 肖隆斌杨世斌吴文辉龙硕李明哲
- 关键词:胃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预后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2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检测74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CD24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预测阳性表达的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标本中EPCAM、CD24的表达。分析74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100%随访,结合表达阳性率对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EPCAM阳性45例,阳性率60.81%;CD24阳性47例,阳性率63.51%。EPCAM+CD24+共40例,阳性率54.05%;EPCAM与肿瘤浸润深度、WHO组织学分型、脏器受侵犯与否有关;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有关;EPCAM+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脏器受侵犯与否有关。EPCAM+、CD24+及EPCAM+CD44+患者生存率下降。结论EPCAM、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作为初筛实验;EPCAM+、CD24+及EPCAM+CD24+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EPCAM+、CD24+及EPCAM+CD24+生存率下降,死亡率高。
- 许峰峰杨世斌肖隆斌吴文辉李守智李明哲
- 关键词:胃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24
- EPCAM、CD44和CD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联合检测95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和白细胞分化抗原2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标本中EPCAM、CD44和CD24的表达。分析95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与这3种蛋白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EPCAM阳性56例(58.95%),CD44阳性41例(43.16%),CD24阳性56例(58.95%)。其中EPCAM+CD44+30例(31.58%),EPCAM+CD24+45例(47.37%),CD44+CD24+32例(33.68%),EPCAM+CD44+CD24+25例(26.32%)。(2)EPCAM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WHO组织学分型有关;CD44与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CEA值有关;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脏器侵犯有关;三者阳性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3)EPCAM、CD44阳性组的生存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AM、CD44和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初筛实验。
- 杨世斌肖隆斌许峰峰吴文辉李守智李明哲
- 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44CD24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