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170005)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史本林胡云川朱新玉李红忠刘晓满更多>>
-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变化分析——以商丘为例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探明黄淮海典型农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规律,以商丘为例,利用1963-2012年历年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冬小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干热风发生次数与冬小麦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商丘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危害最严重,20世纪80年代和最近10年干热风危害较轻。1972年干热风发生期日最高气温呈现递增突变(P>0.05),14时风速在1984年前后出现了显著的减小突变(P<0.05),14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加,在1981年出现了一次显著的递增突变(P<0.05)。日最高气温、14时风速和14时相对湿度三个气候要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商丘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整体上呈递减趋势,其中风速的显著减小对干热风灾害减弱起主要作用。商丘地区干热风的年均发生日数与冬小麦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李红忠朱新玉史本林胡云川张怡赵爽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灌浆期干热风
- 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商丘地区为例被引量:21
- 2013年
- 运用商丘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气象试验站1971-2010年逐日日照时数、温度和降水量观测值,构建了玉米光照、温度、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71~2010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综合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降水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507、0.587、0.545及0.541;玉米生育期内光照适宜度较好,降水适宜度次之,温度适宜度最差,温度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近40a以来,温度适宜度以0.003/1Oa线性趋势下降,光照适宜度以0.049/10a线性趋势下降,降水适宜度以0.006/1Oa线性趋势下降。气候因子匹配效果较差,对玉米的生长不利。降水和温度是影响玉米播种及出苗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一出苗期气候因子综合匹配效果较差。温度的明显升高及夏秋两季日照时数降低幅度较大,导致玉米出苗一拔节期对各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较差。玉米拔节一抽穗期降水和温度的适宜性较高,降水和温度的有效匹配有利于玉米的拔节及抽穗。抽穗一乳熟期温度、光照和降水组合效果趋好,有利于玉米干物质量的积累;乳熟一成熟期光照适宜性较强,温度和降水适宜性较差,综合气候适宜性变差。
- 史本林朱新玉胡云川刘晓满
- 关键词:气候变暖玉米气候适宜性黄淮地区
- 豫东地区2010年至2011年冬小麦生育期水分条件及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分析豫东典型小麦种植区——商丘市2010年-2011年的气象数据,选择商丘市2011年8个田间"三情"监测点"矮抗58"小麦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2010年-2011年豫东地区出现的持续性干旱对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条件与冬小麦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研究区2010年-2011年的持续干旱整体上降低了冬小麦的品质性状,灌溉可有效控制降水匮乏产生的负面影响。在8个监测点中,蛋白质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较常年最大偏低分别达39%、17%;表征淀粉糊化特性的峰值粘度下降最大幅度为6%;表征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多缩短32%、30%;此外,拉伸面积、延伸性等拉伸参数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 李红忠梁春玲史本林
- 关键词:水分条件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