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32)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樊廷俊赵君杨秀霞王晶葛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细胞
  • 17篇角膜
  • 11篇人角膜
  • 11篇体外
  • 10篇内皮
  • 10篇角膜内皮
  • 8篇人角膜内皮细...
  • 8篇内皮细胞
  • 8篇角膜内皮细胞
  • 5篇凋亡
  • 5篇体外重建
  • 5篇细胞凋亡
  • 4篇毒性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角膜上皮
  • 4篇角膜上皮细胞
  • 3篇毒性作用

机构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樊廷俊
  • 8篇赵君
  • 7篇杨秀霞
  • 6篇王晶
  • 5篇葛源
  • 4篇于苗苗
  • 4篇丛日山
  • 3篇温茜
  • 3篇史伟云
  • 3篇王宜强
  • 3篇胡修忠
  • 2篇韩宝芹
  • 2篇李凌
  • 2篇孙倩
  • 2篇刘万顺
  • 2篇赵文卓
  • 2篇杨洪收
  • 2篇王瑞鑫
  • 1篇杨艳
  • 1篇苗莹

传媒

  • 9篇山东大学学报...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氟沙星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非转染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了眼科常用抗生素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OFX)的细胞毒性及其细胞与分子机理。体外培养的HCEP细胞用不同浓度OFX处理后,分别利用光镜和M TT方法测定细胞病变效应和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色、DNA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使用ELISA、Western杂交和流式细胞术鉴定胱天蛋白酶的激活、胞质中线粒体特有凋亡激活蛋白的含量和线粒体跨膜电位(MTP)的崩解。结果显示,OFX在质量浓度大于0.375 g/L时,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引起HCEP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活力下降和质膜通透性升高,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DNA断片化,凋亡小体形成,胱天蛋白酶-2、-9和-3的激活,胞质中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含量的上调,以及MTP崩解。可见,OFX在质量浓度为其临床治疗质量浓度的1/8以上时,能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对HCEP细胞产生显著细胞毒性,其凋亡诱导作用要受到死亡受体介导的线粒体依赖性信号途径的调控。
王德平樊文艺温茜樊廷俊
关键词:氧氟沙星人角膜上皮细胞细胞毒性
一种新型生物交联剂的制备及其性质被引量:9
2008年
为在海藻酸钠分子中引入新的活性功能基团,制备出1种新型生物交联剂。本研究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得到含不同醛基量的氧化海藻酸钠,用MTT法评价了它们的细胞毒性,并对其体内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海藻酸钠(氧化度〈50%)的细胞毒性为0~2级,氧化度越高其细胞毒性越强;含相同醛基量的氧化海藻酸钠(氧化度为24%)与戊二醛相比,前者对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毒性较低,而后者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体内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度氧化的海藻酸钠不但保留了海藻酸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改善了其降解性。所以,适度氧化的海藻酸钠是1种新型的低毒性生物交联剂。
梁晔刘万顺韩宝芹位晓娟彭燕飞杨艳
关键词:海藻酸钠细胞毒性生物降解性组织相容性
黄酮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确定黄酮对人角膜内皮细胞(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HCEC)的影响及其对因氧化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HCEC,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黄酮继续培养,或经不同浓度黄酮预处理后再添加过氧化氢(H2O2)继续培养,采用光镜形态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手段,研究黄酮对HCEC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黄酮浓度高于85μmol/L时可诱导HCEC发生细胞凋亡,而低于70μmol/L时对HCEC没有影响;55和70μmol/L黄酮预处理对600μmol/L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0%→22%,8%;P〈0.01),而85和100μmol/L黄酮预处理对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55~70μmol/L黄酮对HCE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而浓度高于85μmol/L的黄酮反而能诱发HCEC发生细胞凋亡。
李凌樊廷俊杨秀霞丛日山赵君王晶
关键词:人角膜内皮细胞过氧化氢黄酮抗氧化活性
氯化镉对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处理体外培养的条斑星鲽卵巢(BFO)细胞系细胞,利用毒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对BFO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FO细胞对CdCl2敏感,浓度大于10μmol/L的CdCl2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活性的持续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浓度大于40μmol/L的CdCl2可引起BFO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BFO细胞在AO/EB荧光双染色中的质膜通透性显著提高,在单细胞凝胶电泳中出现明显的彗尾,且细胞凋亡率、彗尾的长度和亮度随CdCl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见,镉对BFO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为利用BFO细胞系研究镉等重金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徐晓辉樊廷俊景毅姜国建杨秀霞葛源
关键词:氯化镉细胞毒性细胞凋亡
贝特舒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揭示常用青光眼药物贝特舒(betaxol01)对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贝特舒对体外培养IqCEP细胞进行了处理,并利用倒置显微镜跟踪观察了细胞的生长和形态,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检测了质膜的通透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0.17500—2.80000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贝特舒对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处理24h即可使大部分细胞皱缩死亡;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质量浓度为0.17500—2.80000g/L的贝特舒能显著提高HCEP细胞的质膜通透性,并使其出现DNA断片化、染色质凝缩和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细胞的结构变化。可见,在贝特舒0.17500—2.80000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并具有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毒性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在眼科I旌床应用中毒副作用极大。
孙倩樊廷俊邱月葛源于苗苗
关键词:人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凋亡凋亡小体
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的UVB损伤及抗坏血酸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系统研究了UVB氧化损伤、Asc抗氧化保护及其分子机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经UVB和/或Asc处理后,利用MTT和光镜对细胞的活力和形态进行了检测,利用8-羟基脱氧鸟苷免疫荧光染色对DNA的氧化损伤进行了检测,并利用二氢乙啶染色对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0-800 mj/cm^2的UVB辐射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损伤HCE细胞的活力;200 mj/cm^2UVB(自然太阳光中的平均辐射剂量)能引起HCE细胞发生皱缩,并显著增加细胞的DNA氧化损伤程度及胞内ROS水平;而1 mmol/L Asc不仅能显著增强HCE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分裂,而且还能显著降低200 mj/cm^2UVB所引起的DNA氧化损伤及胞内ROS水平。综上所述,UVB通过诱导ROS的产生进而引起DNA氧化损伤,对HCE细胞具有显著的氧化损伤作用;而Asc能够通过降低UVB诱导的ROS水平进而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对HCE细胞的UVB损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利用Asc等抗氧化保护剂保护HCE细胞免受UVB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温茜樊廷俊
关键词:人角膜内皮细胞UVB活性氧抗坏血酸
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在维持新西兰兔角膜透明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樊廷俊赵君王晶杨洪收丛日山杨秀霞史伟云王宜强
关键词:体外重建新西兰兔角膜内皮移植角膜
一种新型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载体支架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
2017年
为了获得基于异种角膜材料的理想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首次建立了脱氧胆酸钠(SD)和原钒酸钠(SO)联合处理的技术方法,利用新鲜猪角膜进行了脱细胞角膜基质(aPCS)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用角膜板层刀从新鲜猪角膜中切下厚度450μm的角膜片,分别选用SD联合SO、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的去细胞处理方法制备出SD-aPCS、SDS-aPCS和Triton-aPCS共3种支架,利用外观照相、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HE)染色、冰冻切片DAPI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了其理化性质和组织结构;对SD-aPCS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鉴定后,进而利用噻唑蓝(MTT)、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DiI荧光观察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评估了其对非转染人角膜基质(ntH CS)细胞的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发现,3种aPCS的细胞脱除干净且在干重和含水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SD-aPCS的透明性与糖胺聚糖(GAG)含量最高、SDS-aPCS次之、Triton-aPCS最低;除Triton-aPCS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外,SD-aPCS和SDS-aPCS的组织结构均排列规则。在电镜下,SD-aPCS的前弹力层表面平整、无裂痕,板层结构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正常;此外,SD-aPCS浸提液对ntH CS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注射接种到SD-aPCS支架内的ntH CS细胞与支架嵌合紧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伸展和迁移,且细胞仍保持有其固有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连接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和整联蛋白,以及膜运输蛋白—钠钾泵的阳性表达。由此可见,利用SD联合SO的方法所制备SD-aPCS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组织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樊廷俊单鸣庞鑫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
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体外重建组织工程角膜并将其用于角膜移植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惟一有效途径,其中角膜上皮种子细胞的来源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体外生长的角膜上皮细胞生命周期短,因此通过改进体外培养技术来获得增殖能力强的细胞成为解决角膜上皮种子细胞来源问题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从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包括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这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王瑞鑫樊廷俊
关键词:组织工程角膜角膜上皮细胞种子细胞体外培养
利多卡因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lidocain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HCEP)细胞系细胞,利用光镜观察、MTT、荧光染色、DNA电泳、TUNEL、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利多卡因对 HCEP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光镜观察和 MTT检测结果显示,质量浓度 125~1000g/L的利多卡因对 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O/EB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质量浓度 0625~10000g/L的利多卡因可引起 HCEP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也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DNA电泳和 TUNEL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发生 DNA断片化;TEM观察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了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胞质空泡化、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膨胀且嵴的结构紊乱、出现凋亡小体等;AnnexinV/PI染色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能引起 HCEP细胞质膜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发生外翻变化;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还能引起 HCEP细胞中胱冬肽酶3、8、9、10表达量的增加,表明利多卡因确能引起 HCEP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由此可见,利多卡因在质量浓度大于 0.625g/L时对 HCEP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其毒性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应谨慎使用。
苗莹王瑞鑫于昊泽于苗苗葛源樊廷俊
关键词:人角膜上皮细胞利多卡因细胞毒性细胞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