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q145)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汤进华钟儒刚林建永刘成武李晖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咸宁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产业结构
  • 1篇人均耕地
  • 1篇人均耕地面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结构
  • 1篇农业竞争
  • 1篇最小人均耕地...
  • 1篇粮食生产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因素
  • 1篇竞争力
  • 1篇环境效应
  • 1篇耕地
  • 1篇耕地变化
  • 1篇耕地面积
  • 1篇耕地压力
  • 1篇耕地压力指数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咸宁学院
  • 1篇长沙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汤进华
  • 1篇钟儒刚
  • 1篇刘成武
  • 1篇何国松
  • 1篇李晖
  • 1篇林建永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5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北省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不容忽视。利用1991~2009年湖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各因素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发现近20年来,技术进步与投资对于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彼此消长的趋势,且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贡献逐渐降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呈不稳定态势。
汤进华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产业结构变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其升级和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运用产业结构变异系数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水平自1990年代以来显著地提高,但增幅趋缓;产业结构水平县际差异较大,但趋于缩小;产业结构转换方向自2002年来趋于合理。
汤进华李晖何国松
关键词:产业结构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区域产业的变动及其组合关系、强度的变化不仅显著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影响。分析了武汉市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6年以来武汉市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①1986年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1次产业转型;②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1986年以来出现5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③产业转型轨迹与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上存在着一致性,都呈明显的"波浪形";④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近1年。
汤进华钟儒刚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效应
湖北省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农业竞争力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2009年的湖北统计年鉴中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分析了湖北省1983年以来农业结构变动特点,根据2005和2009年的湖北省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整理的相关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2004~2008年湖北省在中部地区以及湖北本省所辖17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北省在中部地区农业整体优势明显,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是种植业和渔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渔业和农业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亟待加强;湖北省内农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就总偏离来看,黄冈、荆门和宜昌在全省具竞争优势,从产业部门来看,种植业、林业和牧业竞争力最强的是黄冈,渔业竞争力最强的是荆州,农业服务业竞争力最强的是襄樊。并根据以上结果提出湖北省应依据区域内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现有经济基础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延长生产链条,走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的建议。
汤进华林建永刘成武
关键词:农业结构竞争力
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分析湖北省1978—200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采用GM(1,1)方法对未来10a耕地、人口、粮食产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978年来,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减少,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变化呈波浪式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2)未来10a,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将逐年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将逐年升高,人均耕地面积降低速度快于实际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降低速度,耕地面积难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汤进华
关键词:耕地变化粮食生产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