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B08B02)

作品数:189 被引量:1,274H指数:19
相关作者:吴爱祥王贻明王洪江韩斌刘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0篇矿业工程
  • 13篇建筑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3篇冶金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3篇充填
  • 40篇膏体
  • 27篇采矿
  • 23篇膏体充填
  • 18篇尾砂
  • 17篇支护
  • 17篇铜矿
  • 17篇矿体
  • 13篇数值模拟
  • 12篇全尾砂
  • 11篇湿喷
  • 11篇湿喷混凝土
  • 11篇配合比
  • 11篇喷混凝土
  • 11篇混凝土
  • 8篇露天
  • 8篇矿山
  • 7篇屈服应力
  • 7篇矿柱
  • 7篇缓倾斜

机构

  • 174篇北京科技大学
  • 31篇教育部
  • 13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伽师县铜辉矿...
  • 7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钢集团马鞍...
  • 3篇金川集团股份...
  • 3篇大冶有色金属...
  • 3篇山东黄金矿业...
  • 3篇蒙自矿冶有限...
  • 3篇金诚信矿业管...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国家图书馆
  • 2篇紫金矿业集团...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湖南涉外经济...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16篇吴爱祥
  • 71篇王贻明
  • 48篇王洪江
  • 32篇韩斌
  • 28篇刘晓辉
  • 18篇焦华喆
  • 15篇孙伟
  • 14篇王少勇
  • 14篇李公成
  • 13篇黄明清
  • 13篇姜立春
  • 13篇徐恒
  • 12篇刘斯忠
  • 12篇艾纯明
  • 10篇于少峰
  • 10篇彭乃兵
  • 10篇刘超
  • 9篇姚松
  • 9篇胡文达
  • 8篇李红

传媒

  • 38篇金属矿山
  • 2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9篇矿业研究与开...
  • 18篇铜业工程
  • 16篇现代矿业
  • 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8篇采矿与安全工...
  • 7篇有色金属(矿...
  • 7篇中国有色金属...
  • 6篇工程科学学报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岩土力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采矿技术
  • 3篇中国矿山工程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矿冶
  • 2篇有色矿冶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0篇2017
  • 45篇2016
  • 38篇2015
  • 44篇2014
  • 24篇2013
  • 11篇2012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录山铜矿深孔爆破拉槽技术实践被引量:1
2013年
总结了铜录山铜矿使用20多aVCR法的生产实践经验,结果表明:拉槽质量对VCR法采场爆破至关重要,垂直螺旋掏槽技术在铜录山应用是成功的,分析了生产过程中拉槽及采场爆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吴粲王贻明吴爱祥
关键词:深孔爆破拉槽
基于刚架结构模型法的采空区群失稳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纵向采空区群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将其转化为平面刚架体系,构建纵向采空区群刚架结构的失稳模型,提出基于刚架结构模型法的采空区群失稳判据及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多层纵向单元空区构成的采空区群在顶层间柱回采后的整体稳定性,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该方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间柱回采完成后,顶板围岩的最大拉应力值、最大竖向变形量均超过允许的阀值,采空区群处于严重失稳状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表明,空区群内部质点的最大拉应力、压应力值与前者基本吻合,变化趋势相似,拟合度高;现场工程揭示,采空区群上部中段顶板出现垮塌,覆岩坍塌,采空区与地表贯通,验证了该方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姜立春肖康吴爱祥
关键词:采矿工程刚架结构失稳判据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保安矿柱稳定性被引量:14
2016年
通过对矿柱力学模型的分析,得到不考虑平面应变问题的矿柱厚度计算公式,对回采前后矿柱的受力形态及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原理计算矿柱厚度影响因素(跨度、容重、强度、动载荷等)的变异系数,并进行权重分析,利用FLAC3D进行了矿柱厚度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矿柱厚度为15,20和25 m时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剪应变率变化规律、矿柱沉降规律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同时利用FISH语言编写安全系数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某矿保安矿柱厚度在20 m左右时既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又能兼顾有效回采的目的。
程海勇吴爱祥韩斌李红侯春来
关键词:露天-地下保安矿柱稳定性FLAC3D安全系数
颗粒级配对粗骨料充填料浆离析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基于不合理的颗粒级配是粗骨料充填料浆发生离析的重要因素,以富勒公式为基础,建立平均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2个级配表征参数。基于魏茅斯干涉级配理论设计11种颗粒级配,并以此进行离析实验确定粒径分散系数的合理范围,利用云南某矿固体物料进行室内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屈服应力175~225 Pa、膏体料浆粒度低于20μm颗粒质量分数为约束条件,可得当粗骨料充填料浆合理离析率为11.65%~14.53%时,其粒径分散系数K为1.43~1.45,平均粒径为1.89~2.00 mm;基于原级配的优化调整必要且有效;料浆质量分数为68%的G3和质量分数为70%的G2离析率测量值与合理离析率相比,误差分别为3.23%和5.75%,粗骨料充填料浆粒径分散系数和平均粒径的范围可靠、准确。
吴爱祥王建栋彭乃兵
关键词:颗粒级配粗骨料离析率
分期分区多模式充填在嗣后充填采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为满足大型无轨机械化设备高效开采作业的需要,同时降低充填成本、减缓井下地压活动与地表岩移,建立高浓度自流胶结充填、泵送充填与废石充填相结合的多模式充填工艺系统,采用分期分区充填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工艺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期采场破碎废石尾砂胶结充填,充填成本为55-95元/m^3,料浆浓度可达70%-76%,充填能力约为110m^3/h;二期采场废石充填,充填能力可达115m^3/h,年耗废石3-4万m^3,充填成本为30-60元/m^3,通过合理的充填、滤、排水管道布置,维护了井下良好的作业环境;应用湿喷台车辅助构筑新型钢拱架喷浆挡墙,降低了挡墙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
吴建勋韩斌姚松石勇王鹏常晓娜
关键词:嗣后充填
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的工作特性及多因素影响规律被引量:1
2019年
流动性和强度是决定充填料浆工作特性的两个关键指标。为研究分级尾砂高浓度自流充填的工作特性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规律,采用A1.2U6均匀设计法开展了配合比试验,以水泥掺量、料浆浓度、充填剂掺量为变量,以单轴抗压强度、扩散度和塌落度为考察指标,开展了充填料浆的工作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料浆浓度与流动性成负相关,Minefill和水泥掺量与流动性成正相关,且料浆浓度对流动性影响最大,Minefill次之,水泥掺量最小;Minefill对高浓度料浆的作用更明显,浓度在68%~70%时,可将其扩散度提高30cm、塌落度提高1~6cm。水泥掺量和料浆浓度与强度成正相关,且水泥掺量对强度的影响性更大,而Minefill对强度基本无影响;Minefill掺量为550mL/t时,水泥掺量提高1%,强度可提高0.1MPa,料浆浓度提高1%,强度可提高0.05MPa。
贾住平胡亚飞
关键词:分级尾砂工作特性
新型胶凝材料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使充填体达到所需强度,采用胶固粉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克服传统水泥在充填过程中表现出的早期强度低、成本高等缺点。利用吉林某铁矿的全尾砂进行了一系列的充填配合比试验。试验分别采用水泥及胶固粉单独作为充填胶凝材料,改变其掺量,并测量充填体的28d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胶固粉代替水泥作为充填胶凝材料可使充填体的28d单轴抗压强度提高3~5倍,且胶固粉掺量每增加3%可使充填体的28d单轴抗压强度提高4-9MPa。充填体强度与胶固粉掺量和料浆浓度成正比,可通过适度减少胶固粉掺量而提高浓度的方法优化充填体力学性能,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李红吴爱祥韩斌陈辉
关键词:单轴抗压强度充填体
基于半隐式积分方案统一强度理论ANSYS二次开发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塑性屈服准则多为局部不可导的分段函数,在隐式有限元求解中均采用显式向前欧拉法更新应力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方程。但显式向前欧拉法容易导致应力偏离屈服面和计算不收敛,而Newton-Raphson迭代法需频繁求导,对于分段函数而言这些方法均不利于求解。为此,提出了采用半隐式向后欧拉法和免导数的Steffensen迭代法联合更新应力与一致切线模量的方案。根据上述方案,利用ANSYS提供的User Mat模块编写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与拉破坏复合屈服准则的理想塑性模型。用自定义的本构模型模拟深埋圆形巷道弹塑性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很好地吻合,验证了模型代码和所提出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采用半隐式向后欧拉法与Steffensen迭代法相结合的手段,可简化应力与一致切线模量的求解,该方法避免了应力偏离屈服面和求解流动函数偏导,算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柯锦福吴爱祥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ANSYS二次开发
破碎围岩条件下预留矿柱开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预留矿柱开采对其上部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某金矿矿岩赋存条件,采用考虑封闭系数的矿柱开采经验公式,提出开采尺寸为180m×15m×20m(走向长度×高度×宽度)的矿柱开采方案。利用MAP3D软件对590~605m水平间矿柱开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原岩应力情况下,矿柱完全开采后上部充填体仍保持稳定;在较差原岩应力情况下,矿柱完全开采后上部充填体受压作用明显,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应用极限平衡方程对矿柱开采经验公式进行修正,提出通过减小采场跨度及加强支护的方式,降低对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的要求,能保证预留矿柱的安全回采和上部充填体的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设计思路。
李涛吴爱祥吕志文韩斌刘超孙伟
关键词:充填体数值模拟稳定性
谦比西铜矿西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被引量:11
2012年
中非矿业公司下辖谦比西铜矿西矿体含铜品位较高,顶板破碎,为典型的缓倾斜中厚难采矿体,设计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为探求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采场不同布置方式时围岩的应力变形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了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为最优回采方案,设计出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优化比较,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即4.3 m矿房,4.0 m矿柱。
杨清平滕丙娟胡文达刘晓辉王贻明姚高辉
关键词:缓倾斜中厚矿体采场结构参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