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63020)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2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满凤宋颖黄倩许娟娟刘玉凤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污染集聚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基于空气质量指数(AQI),检验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存在的是强的正线性关系,并且验证了经济集聚、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加快都会使污染集聚加速;而科技创新投入和FDI增加则会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增加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变量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的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可显著地降低污染的集聚,协调融合度越高,越能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在对策举措方面,北方地区省市污染集聚现象严重,可通过信息化加速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质量,促使重工业转型与升级,以缓解污染集聚形成;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严格控制污染集聚形成。
- 刘满凤谢晗进
- 关键词:空气质量指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污染集聚、经济集聚与科技集聚度的时空演化分析
- 2016年
-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作为一个制约瓶颈,也越来越紧地作用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之中,为了揭示全国和区域层面污染聚集性、科技聚集性和经济聚集性的变化趋势,运用Herfindahl指数、Gini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分别测度了2004-2013年我国各地区的污染集聚、经济集聚和科技集聚的水平,又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了这三者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污染、经济、科技均处于弱集聚态势;污染集聚、经济集聚与科技集聚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各地区之间经济、科技的依赖性加强;大部分区域污染、经济、科技集聚空间差异小;北京由高污染区域转入低污染区域。
- 刘满凤刘玉凤甘泸暘黄倩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同性的时空演化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协同演化测度模型评价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在共生模式下的协同发展程度,并以2009—2012年为评价期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动态耦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前两年发展势头较好,2011年起协同发展度有所下滑;综合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状况;大部分地区处于经济滞后型,少数地区为环境滞后型,经济滞后于环境的地区,应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资源配置,而环境滞后于经济的地区,应将经济发展阈值控制在环境阈值内,适时调控资源供需策略.
- 刘满凤许娟娟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基于协调性约束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综合效率评价被引量:7
- 2015年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通过计算各地区经济与环境综合指数,测算了各地区过去10年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弱协调和比较不协调状态,东部地区协调性最高,中部地区协调性变化较平稳,西部地区协调性变化起伏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协调性没有明显好转。其次,将协调度作为输入约束,分别测算了各地区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发展综合效率。从全国平均来看,两系统综合效率比较接近,说明两系统基本是耦合同向发展。从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两系统效率较高,但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地区太少;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经济系统效率较低;西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环境效率很低;另外,环境系统的效率水平分布不均匀,环境治理的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 刘满凤宋颖许娟娟刘奇
- 关键词: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协调发展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利用2000-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六个地级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样本数据,研究了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水平、污染综合指数之间的曲线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以污染综合指数表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南昌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线性单调递增,即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景德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经典倒U型,即环境随着经济增长沿着"先恶化,再改善"的路径发展。而九江、新余、鹰潭和抚州地区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N型,即环境随着经济增长沿着"先恶化、再改善、再恶化"的路径发展。
- 刘满凤谢晗进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污染综合指数
-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效率研究被引量:153
- 2016年
-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各地区创新生产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其创新生产的效果直接影响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2年我国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了研究。不仅研究了环境变量对各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而且通过传统DEA模型和三阶段DEA模型结果对比,分析了高新区创新效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次为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最差的是西部和中部地区。环境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高新区的创新效率。环境变量的作用表现在: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开放程度都有利于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这些也是提高落后地区创新效率的有效选择;
- 刘满凤李圣宏
- 关键词:三阶段DEA环境变量
-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经济集聚的时空演化被引量:20
- 2015年
- 为测度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集聚带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提出了环境经济一致性指数。环境经济一致性指数的时空演化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聚的负效应逐渐增大,正效应逐渐减弱;而空间的演变是东中西部呈梯度状,集聚的正效应减弱,负效应增强。环境经济一致性指数的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当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小于19.2409时,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市场效应起主导作用;介于19.2409与20.6205之间呈现的是政府与市场并驾齐驱,双轮驱动现象;大于20.6205时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而东部地区则更多地应该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 刘满凤谢晗进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集聚门槛效应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计量验证——基于生产函数角度被引量:8
- 2017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投入要素来看,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小于R&D和间接R&D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 刘满凤李昕耀
-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 碳排放约束下地区经济集聚的效率与趋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 刘满凤谢晗进
- 关键词:经济区趋同影响因素
-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环境经济集聚双门槛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本文通过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门槛效应模型,以及对环境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验证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表现为"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工业化率介于41.76%与44.89%之间或城镇化率高于88.50%,经济集聚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EKC曲线中改善的"拐点"值最小,恶化的"拐点"值最大,即经济发展可以迅速跨过越发展越污染的拐点,进入再发展少污染的轨道,并推迟下一个拐点的到来。在分析"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拐点"特征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各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优先推进江浙沪的协同发展;以北京和天津为引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背景下推进广东与福建的协同发展,深化闽粤经济合作;依托环渤海与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实现山东与辽宁的协调发展,以此重点突破东北困境。
- 刘满凤谢晗进
- 关键词:门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