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

作品数:284 被引量:1,686H指数:20
相关作者:李春梅张兴华李宝生徐爱强宋立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9篇细胞
  • 36篇肿瘤
  • 24篇基因
  • 23篇心肌
  • 19篇蛋白
  • 19篇免疫
  • 18篇糖尿
  • 18篇糖尿病
  • 17篇血管
  • 17篇淋巴
  • 13篇动脉
  • 12篇凋亡
  • 12篇缺血
  • 12篇病毒
  • 11篇再灌注
  • 11篇灌注
  • 10篇心脏
  • 8篇端粒
  • 8篇端粒酶
  • 7篇缺血后

机构

  • 86篇山东大学
  • 36篇山东省立医院
  • 25篇山东省千佛山...
  • 22篇山东省肿瘤医...
  • 19篇山东大学第二...
  • 1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6篇青岛大学医学...
  • 13篇青岛大学
  • 12篇山东省医学科...
  • 10篇山东中医药大...
  • 10篇潍坊医学院
  • 10篇山东省疾病预...
  • 9篇潍坊医学院附...
  • 6篇泰安市中心医...
  • 5篇山东省寄生虫...
  • 4篇济宁医学院
  • 4篇泰山医学院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山东省地方病...

作者

  • 8篇宋立志
  • 8篇张兴华
  • 8篇李宝生
  • 8篇徐爱强
  • 8篇李春梅
  • 7篇马晓静
  • 7篇张薇
  • 7篇刘吉勇
  • 7篇许青
  • 7篇钟明
  • 7篇王常银
  • 6篇张运
  • 6篇孙青
  • 6篇马骁
  • 6篇苗雅
  • 6篇缪峰
  • 6篇王吉波
  • 5篇于金明
  • 5篇张兆旺
  • 5篇孙秀梅

传媒

  • 34篇山东医药
  • 17篇山东大学学报...
  • 7篇中华肿瘤防治...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潍坊医学院学...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国际肿瘤学杂...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25篇2011
  • 27篇2010
  • 35篇2009
  • 31篇2008
  • 29篇2007
  • 34篇2006
  • 15篇2005
  • 13篇2004
  • 13篇2003
  • 13篇2002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β细胞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腺β细胞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低剂量链脲菌素(STZ)多次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每天分别用黄芪多糖(APS)100,200,400 mg.kg-1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5,30 d时将小鼠处死。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染观察胰岛炎性细胞浸润,以间接荧光免疫双标法检测Insu-lin/Ki67(Hoechst33258复染)、Insulin/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观察胰腺细胞(包括β细胞)增生、β细胞新生、β细胞凋亡和β细胞总质量的变化,以半定量RT-PCR检验胰腺再生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以ELISA法检测脾细胞IFN-γ和IL-4的分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S处理组胰岛炎症减轻、β细胞总质量增加、新生胰岛增多、β细胞凋亡减少、Th1/Th2分泌因子比值下调,所有这些均与APS的剂量和使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但关于胰腺的细胞增殖和β细胞增殖,APS处理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APS通过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加胰腺β细胞总质量。
李如江邱曙东陈红霞田宏刘国强
关键词:黄芪多糖1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TH1/TH2小鼠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索改变患者生活方式的有效措施。方法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对一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观察实施计划后患者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实施6,12个月后患者BMI、FPG、2hPG、HhAlc等代谢指标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以上的患者能自觉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增强其有效性,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刘学梅温世玲刘峰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
胰腺癌中Syk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yk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Syk,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在胰腺癌中多呈中等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7.5%,显著低于前两者(P〈0.01)。Syk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有关,Ⅰ~Ⅱ期者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者(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73%(29/40)。VEGF—C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显著增多(P〈0.05)。VEGF—C与Syk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9)。结论Syk在胰腺癌中表达减低或缺失,与胰腺癌的发展显著相关,VEGF-C主要参与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并促讲淋巴转移.在胰腺痛的侵袭和转移讨稗中Svk与VEGF—C且有协同作用.
张春华刘爱武赵文华张波周武元仲伟霞李胜
关键词:胰腺肿瘤脾酪氨酸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转移
山东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1999-2005年麻疹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野病毒基因型别的分布和变异趋势。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麻疹野病毒(36株)的核蛋白N基因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分析,与中国H1基因型代表株、疫苗株(S191株)及世界卫生组织其它基因型代表株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测定野病毒的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结果36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100.0%、96.0%~100.0%,在基因关系树上有两个大的分支,分为H1a、H1b两个基因亚型;与S191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0%~91.4%、88.7%~89.4%。以H1a亚型为主,在基因关系树上有多个分支;H1b亚型相对弱势,但有两个大的分支(2000年、2005年)。所有野病毒对敏感猴血球均无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结论山东省1999-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有H1a、H1b两个基因亚型。H1a是1999~2005年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曾在山东省分离到的A基因型、H1c基因亚型已被阻断。在流行过程中病毒未发现有较大变异,但野病毒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呈现多个传播链的流行。病毒的多个传播链被阻断,同一病毒持续流行的情况大为减少。
王常银徐爱强宋立志许青朱贞肖作奎王敏张燕姬亦昕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基因序列
^(18)F-FDG PET-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价值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无远处转移的79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同期CT对照,比较二者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PET-CT和CT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79例患者中共有268枚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PET-CT分别为:82.84%、96.70%、89.83%;CT分别为58.58%、72.89%、65.8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 73例,CT 58例,PET-CT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χ2=10.05,P<0.01)。结论18F-FDG 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张成琪王广丽宋吉清姚树展刘庆伟陈静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分期
川乌合剂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川乌合剂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空腹血糖 (FBG)达一般控制水平的 DPN患者 16 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84例采用川乌合剂治疗 ,对照组 81例采用维生素 B1 +维生素B1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6 7.9%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 43.2 %。观察组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后明显提高 (自身对照 P<0 .0 5 )。结论 :川乌合剂对
王志同朱红赵忆宁乔玉秋谢茂玲寇天芹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中医药疗法
改良SDMC-2液对离体犬肺保存-移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在山东医科大学心脏液2号(SDMC-2)的基础上,开发有利于肺保存的器官保存液。方法30条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供、受体各5条,供体左肺经3种保存液于4℃保存12 h;然后行受体左肺移植,测定并比较再灌注后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对保存末及再灌注后肺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1)保存-移植再灌注后,3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P升高,PaO_2降低(P<0.01);超微结构均不同程度损伤。(2)改良SDMC-2液保存组再灌注后即刻、0.5、1 h的MPAP无明显变化,均低于相应时间的低钾保存液(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PaO_2则高于相应时间的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电镜显示:改良SDMC-2液保存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最轻。结论改良SDMC-2液具有优良的保存效果及抗再灌注损伤能力。
刘相燕陈钢王洲刘凡英宋福杰
关键词:器官保存液肺移植再灌注
滤纸干血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AFP和β-hCG检测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滤纸干血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过程中可能影响AFP和β-hCG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 观察不同的洗脱时间、不同保存条件和取样部位、末梢血/静脉血干血片等因素对滤纸干血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末梢血和静脉血滤纸干血片检测结果相同.血片边缘取样和中央取样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滤纸干血片完全洗脱时间为1小时.在25℃放置7天时,β-hCG检测结果偏高.结论 AFP和β-hCG在滤纸干血片中可稳定存在.采用冷链运输,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可保证滤纸干血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质量.
周玉侠范刚刘霞
关键词:滤纸干血片AFPΒ-HCG唐氏综合征
人小脑上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小脑上动脉毗邻关系及分支分布,为颅后窝小脑、脑干病变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13个人颅脑标本,在眉弓与枕外隆凸连线行水平锯开,暴露小脑上动脉并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果小脑上动脉在小脑幕内下与滑车神经伴行并与之交叉后行于其上方,行程中分支到小脑上面的多为3~4支,第一支分布于本侧半球上面的前外侧部、第二支分布于中间部、第三支分布于内侧部、第四支分布于蚓部。其分支分布到中脑和脑桥背面的多为2-3支,第一、二支分布于中脑背外侧面,第三支分布于中脑和脑桥连接处的背面。结论小脑上动脉在小脑幕内下行于滑车神经上方,在影像学上是确定滑车神经的理想标志,其每侧主要分支不仅供应本侧小脑半球上面,而且发分支供应中脑和脑桥的背外侧面。
吕伯实夏晖孙丰刚赵振美朱建忠张海东顿爱社刘帅
关键词:小脑上动脉小脑中脑脑桥
腺病毒介导的p21基因转染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抗增殖性p21基因转染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MV—p21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包装、扩增,并稀释成滴度为1.67×10^8pfu/L的溶液。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实验组(n=10)、实验对照组(n=10)。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均采用气管吸入法转染AdCMV—p21。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平均压(mRVP)、右心肥厚指数(RVHI),比较肺高压程度,左肺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染效果,右肺HE染色观察肺动脉形态学改变,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WT%)。结果模型组大鼠的mPAP、mRVP、RVHI、WT%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经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鼠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核内含棕黄色颗粒,表示转染重组腺病毒成功,实验组转基因阳性细胞率为(42.8±11.6)%,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mPAP为(20.06±3.40)mmHg(1mmHg=0.133kPa),mRVP为(22.53±2.53)mmHg,管壁厚度为(9.64±2.14)μm,WT%为(30.8±3.5)%,与模型组各指标相比水平较低(P〈0.05),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水平偏高(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p21基因可通过气管吸入法成功转染至肺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陈少杰王一彪陈欧朱晓波马宇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质类腺病毒科基因疗法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