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52)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合满曹丽花杨红张华孙巧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农田
  • 3篇农田土壤
  • 2篇有机碳
  • 2篇色季拉山
  • 2篇农业
  • 1篇氮肥
  • 1篇氮素
  • 1篇地区农业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料
  • 1篇油料作物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
  • 1篇人口
  • 1篇山地

机构

  • 6篇西藏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刘合满
  • 6篇曹丽花
  • 3篇杨红
  • 2篇孙巧
  • 2篇张华
  • 1篇蔡晓布
  • 1篇李柱
  • 1篇吴龙华
  • 1篇赵世伟
  • 1篇曾兴隆
  • 1篇魏来
  • 1篇周嘉文
  • 1篇杨东升
  • 1篇周通
  • 1篇孙曦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Intern...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日喀则地区农业化学历史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西藏日喀则地区农业化学历史变化特征,以西藏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分析了日喀则地区2000—2013年农用化肥、塑料薄膜及农药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日喀则地区农用化肥年度使用情况从整体看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农用化肥的施用量也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农用化肥种类施用情况来看,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较大,钾肥和复合肥的施用量则较少。2)不同年份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使用量起伏较大。2013年日喀则地区农业塑料薄膜的使用量是2000年塑料薄膜使用量的134.5倍。3)日喀则地区农药使用量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2000—2006年农药使用量增长缓慢,而2007—2013年农药使用量迅速增长。同样,日喀则地区农田农药使用量也基本为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08—2013年期间农药的使用量增长较快,使用量较大。
徐唱唱杨红曾兴隆刘合满
关键词:农业化学化肥农药
耕作对八一镇农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土壤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为阐明耕翻和不耕翻对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及温度传导的影响,以八一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ECH2O土壤水分温度测定系统,对不同层次(2、10、20、30和40 cm)土壤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表层2 cm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08∶00,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明显的延迟效应;耕作对土壤日均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2cm,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耕作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小;未耕翻土壤表层紧实的结构有利于表层热量向下层土壤传导,从而使下层土壤日均温高于耕翻土壤。
徐唱唱杨红魏来刘合满
关键词:农田土壤耕翻土壤温度
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为阐明色季拉山山地酸性棕壤土壤氮素含量、无机氮分配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响应,以色季拉山海拔3900~4 100 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土壤总氮、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空间变异较大,且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在95%置信区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全氮含量分别为3.14~4.24 g·kg-1和2.03~3.37g·kg-1,硝态氮分别为119.96~169.95 mg·kg-1和85.86~124.69 mg·kg-1,铵态氮分别为404.36~513.26 mg·kg-1和276.32~369.41 mg·kg-1,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硝态氮。(2)土壤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较高,0~10 cm和10~20 cm层次上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41~20.45%和16.01~23.79%。(3)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含量和形态影响显著;(4)乔木冷杉对土壤氮的表聚作用较明显,其表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研究结果建议,对于色季拉山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研究除海拔梯度和植被类型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对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刘合满曹丽花张华孙巧
关键词:色季拉山全氮硝态氮铵态氮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farmland and adjacent natural grassland in Tibet被引量:2
2016年
Land-use significantly affects 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nitrogen cycling,eventually lea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cold and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in Tibet are not conducive to transformation of SOC and nitrogen.Hence,research on SOC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patterns in Tibet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assess the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potential in the land ecosystem of this area.This study aims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two land-use patterns,namely,farmland and grassland,on SOC and nitrogen contents in the cold regions of Tibet.This study also seek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gricultural and grass production system.To achieve these goals,the changing features of total nitrogen(TN),mineralized nitrogen(nitrate nitrogen(NN)and ammonium nitrogen(AN)),and SOC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soil depths(0-5,5-10,10-20,20-30,30-40,and 40-50 cm)in farmland and adjacent natural grassland.The differenc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between the farmland and grassland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area of Tibet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combined field survey and lab analysi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SOC,TN and mineralized nitrogen in the grassland and farml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mainly in the surface with depth of 0-20 cm.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land-use patterns on the contents of SOC and TN were primarily evident in the 0-10 cm surface layer.The contents of SOC and TN in the farml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assland,with mean reduction by 28.36%for SOC and 20.76%for TN.When the soil layer is deeper than 10 cm,the contents of SOC and TN in the farmland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grassland.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in Tibet mainly influenced the SOC and TN in the 0-10 cm surface layer.Moreov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ment of carbon in the deep soil layers of the farmland partially offsets the SOC loss from the surface because of cultivation.The ratio of mineralized nitro
Liu HemanCao LihuaXu ChangchangYang HongLi Baoguo
关键词:TIBETFARMLANDGRASSLAND
林芝河谷地区典型农田土壤主要性质及重金属状况初探被引量:14
2016年
选择西藏林芝河谷地区代表性麦田及蔬菜大棚土壤,对其主要土壤肥力指标、重金属浓度及相应小麦及蔬菜样的重金属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该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处于中等及较缺乏水平,全磷、全钾、有效锌处于缺乏水平,速效磷、钾及有效铜处于较丰富水平;研究区土壤及作物铜、锌、镉浓度均未超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表层土壤铜、锌、镉的富集。研究区耕地应注重有机肥、化肥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同时注意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酸化、重金属富集问题并加以监控,以促进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孙曦刘合满周通旦曾曲扎李柱周嘉文吴龙华
关键词:土壤植物肥力重金属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以林芝地区八一镇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剖面(0—50 cm)的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和电导率在垂直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尤其以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受影响最为明显。草地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即随着土层加深,含水量呈降低趋势。在区域空间上,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着土层加深,各层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之间的变异性逐渐减小。
杨红徐唱唱赛曼曹舰艇曹丽花张爱琴刘合满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值含水量电导率
1998-2011年西藏农业施肥量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以《西藏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8-2012年的15年间西藏化肥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8-2012年间,西藏施肥总量、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是钾肥和磷肥;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肥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以年均9.5711 kg/hm2的速率增加,从1998年的112.45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214 kg/hm2;在1998-2002,2003-2007和2008-2012年3个阶段,总施肥量、氮肥和磷肥年均施用量的快速增加阶段均在2003-2007年间,而钾肥在2008-2012年。
张爱琴
关键词:西藏农业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
1980~2010年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人口数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9974),与总农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人均总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低于全国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不断下降,将会对西藏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刘合满曹丽花
关键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人口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综述)被引量:13
2016年
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球表层系统过程,是近年来国际地学和生态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为扰动影响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人为可调控的碳循环系统。增强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能力不仅有助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速率,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我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着重分析影响我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因素,包括施肥、灌溉、耕作强度等,提出增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调控措施,如合理施肥、合理轮作、保护性耕作、生物质炭施用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最后建议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管理对固碳潜力的影响,充分发挥农业土壤固碳效应。
曹丽花刘合满杨东升
关键词: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影响因素
色季拉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2012年通过对色季拉山冷杉、金露梅等11种主要分布的植被林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0~10cm土层〉10~20em土层;在0—10cm土层中,林下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为冷杉〉紫菀〉金露梅〉高山柏〉云杉〉乌柳〉荚蓬〉花楸〉峨眉蔷薇〉杜鹃〉小檗;在10-20cm土层中,林下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为冷杉〉金露梅〉荚莲〉云杉〉紫菀〉峨眉蔷薇〉乌柳〉高山柏〉小檗〉杜鹃〉花楸,且0~1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高于10-20cm土层;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2、0.9032、0.67、0.6924、0.5853;而与全磷关系不显著。
曹丽花刘合满孙巧张华
关键词:色季拉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